摘 要:高校院系分黨校是新形勢下高校黨校的延伸和拓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工作理念;加強基本建設,創新工作內容;堅持可持續發展,創新工作機制。
關鍵詞:黨校教育;創新;高校
中圖分類號:D26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8)08/09-0084-02
高校院系分黨校是新形勢下高校黨校的延伸和拓展,作為基層分黨校,在人才培養中擔負著特殊使命,在學生黨建和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工作理念
“理念”是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院系分黨校工作應緊扣時代主題,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理念,提高教育的現實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持“以學生為本”,強化育人意識和服務意識。高校院系分黨校工作的重點主要是直接面向學生,因此在工作中,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對學生傾注關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世界和個性發展;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要引導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目標融入社會目標之中,又要指導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注重個性,體現特色,讓學生走近黨組織。特色是事物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分黨校教育既要強調共性和整體性,又要注重個性,兼顧學生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院系分黨校的管理工作有很多是學生輔導員擔任的,為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他們了解學生的需求,也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開展有特色的工作。例如,定期出學習簡報;對學生的入黨申請書、思想匯報等進行精編,作為黨校特色輔助教材,使學生在自我教育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安排廣大普通學生觀摩“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旁聽“黨員主題教育”,通過切身體驗,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黨組織、感受黨組織、走近黨組織;及時開展熱點問題的討論學習,以幫助廣大學生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正確態度,對黨有堅定的信念等等。
把握好高校分黨校的特殊性,建好校中校。院系分黨校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后應運而生的,既具有黨校的一般性——教育培訓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不斷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又具有“校中校”的特殊性,它接受學校黨校和院黨委的雙重領導,同時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依托學校黨校開展工作。
分黨校工作也是院系黨委的一項新的工作,其歷史很短,許多方面都不很成熟,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院系分黨校沒有成熟的運作模式,各項工作都是在摸索中邊干邊學,另一方面大學事業本身就是黨的教育事業,有著很強的研究能力和綜合辦學實力,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這些優質資源開展分黨校的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思考。要明確院系分黨校在學校黨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院系分黨校的自身建設,建好“校中校”,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中的特殊作用。
二、加強基本建設,創新工作內容
培訓和培養相結合,不斷創新教育內容。長期以來,高校黨校面向學生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黨的基本知識培訓,這種培訓又和院系日常的培養脫節,使得黨校培訓與學生成長相分離。院系分黨校因為其建在基層,則可改變這種情況。分黨校的培訓工作可以與學生黨建的整個過程相銜接,而且,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大學生最關注、最易困惑的問題入手,以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并及時更新、擴充工作內容,及時傳遞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如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以及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培養更多信念堅定、是非辨別能力強、能在各方面發揮表率作用的優秀學生作為黨的后備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造就一代新人。
充分利用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現代科學技術,創新教學方法。高校是各學科大師匯集的地方,充分利用高校豐富優越的教學資源,增強黨校教育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習黨的知識同時感受大師們的個人魅力,是高校各級黨校的獨特優勢。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通過學校黨校的集成以及與兄弟分黨校的相互學習,資源共享,開發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指導與交流,采用研究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黨校教育還應加強信息化建設,結合大學生的愛好,開辦網絡黨校。網絡資源極為豐富,信息更新快,通過加強網站管理,使網上黨校真正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知識的重要陣地。
加強黨課環節和師資隊伍建設。課堂教學具有系統化、正規化的特點,精彩而有魅力的黨課能讓學生更多地是自愿,而不僅僅是自覺去學習,加深對黨的認識與了解,并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緊跟黨走。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提高黨性修養,完善人格。在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選送教師參加各類理論學習,組織教學觀摩、實踐參觀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水平,培養一支穩定的專兼職結合的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素質優良、既懂黨建又懂教育的黨校教師隊伍等方面,分黨校還有很大的工作空間。
加強學科建設、理論研討和教材建設。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對外交流。目前大多數院系分黨校主要集中于人才培養,其它或剛剛起步,或尚未開展。從發展的意義上看,學科建設既是加強院系分黨校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學校黨校建設的積極補充。高校各級黨校應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和人才的優勢,一方面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開展理論研討,以提高教育效果及各級黨校工作的科學性。另一方面針對有時代特點的熱點問題,聘請專家學者舉辦高質量的專題講座,并開展相關的學術探討,在此基礎上,寫講義、編教材、承擔調研任務與黨建理論課題,邊工作邊改進邊提高。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創新工作機制
建立完善院系分黨校機制。從分黨校的工作和運行情況來看,對教育培養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把工作落到實處、細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各院系分黨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開展工作,成效很高。如文科和理工科學生的背景不同,需要進行內容程度不同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適應新形勢發展,加強分黨校建設,進行辦學模式的創新,在目前既需要又必要。黨校和分黨校要明確工作職責和功能定位,統一管理、統分結合、互為依托、優勢互補、信息互動、資源共享、保證質量。校黨校宏觀調控,把握全局,掌握平衡;分黨校在校黨校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發揮院系的積極性,開展具體工作。
加強考核評估,完善各項制度,強化科學管理。當今世界,管理同科學、技術一起被稱為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科學規范的管理能夠帶來工作的高效運行,院系分黨校以兼職工作為主,更需要加強科學、規范的管理,并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分黨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不斷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增加軟硬件投入,不斷完善辦學條件。隨著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工作量日益增加,學校黨校和院系分黨校應在工作中進一步磨合,形成合力,注意形成長效機制,同時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將相關經費納入相關的預算,為院系分黨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還應積極利用高新科技的最新成果,不斷完善辦學條件,為院系分黨校工作的開展不斷搭建新的平臺,這是院系分黨校更好的開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繆爾達爾.亞洲的戲劇——南亞國家貧困問題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161-162.
[3]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Z].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12.
責任編輯: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