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錢,一個是想得到機制,一個是想得到通道,這個通道就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道?!?/p>
相對于向文波來說,行事低調的王民幾乎每次見于報端,都意味著徐工將要進行或正在進行著某項重大改革。
三年前,徐工改制、與雷合資等字眼頻繁出現在很多媒體上,當時王民多次向媒體講述徐工的改制意圖以及與??雷合資的動向。后來,向文波的博客大戰掀起了保護民族工業之爭,徐工雷一事也因此一波三折,于是王民無奈地漸漸出了輿論視線。
三年后,王民再次成為了媒體的焦點。這次,與??雷合資一事只是個由頭,“徐工整體上市”才是促使王民與媒體對話的真正目的。
然而,并不能說,在這三年中徐工就碌碌無為。對于王民來說,這三年他和徐工都收獲頗大?!拔覀優槲覀冏哌^的道路而驕傲,我們更多的是前瞻性的思考,我們從來沒有停步,我們不會總講自己在做什么。我們是多做少說,做了也不說,沒做的更不說。這一點還是需要低調,需要埋頭苦干。”王民如是說。
那么,在這三年中,徐工到底都在做了什么事情呢?
徐工這三年
這三年來,徐重為徐工挽回了很多顏面。
2005年工程起重機市場同比回落16%,混凝土泵車回落15%。但是,以這兩大產品為主線的徐重在市場的嚴峻考驗中卻逆勢上揚,2005年營收入實現42億元,主機市場占有率提升到53%。去年,徐重產值達到了108億元的營規模,成為中國千家工程機械主機制造公司中首家超百億的企業。
作為徐工重點扶持的子公司,徐重的突飛猛進并不是純屬偶然。當2005年初徐重面臨市場的嚴峻考驗時,王民針對市場狀況提出要求,徐重越是在嚴酷的市場環境中,越要堅持發展,贏得更大的競爭優勢。2005年成為了徐重的管理革命年,從2005年一季度開始,徐重全面展開了供應鏈整合、??銷商整合、技術體系建設、精細化管理推進等一系列重要舉措。
另外,王民對徐重充分授權,使徐重的很多管理措施都有別于徐工其他子公司。據有關媒體報道,“徐重文化體現出來的并不是一般的國企文化,在收入分配上也體現出了這一點,徐工集團的年人均收入約為5萬元,而徐重的年人均收入為6.6萬元。據了解,徐重最低的月工資收入是2800元,這是徐重清潔工的收入,而中層干部月工資收入大概為8000元,每年的年終獎為一年工資總和,銷售人員最低月收入為6000元,并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p>
或許,很多徐工人已意識到了,這三年來徐工進行過多次“向徐重學習”的活動。王民曾在某次大會上指出,“我們不僅僅需要一個重型,我們需要更多個重型,需要像重型這樣的領導班子和重型這樣的員工隊伍。”
知情人士分析,這是王民的一大策略。當初引進雷合資是王民自認為最理想的徐工改制方案,然而,隨著??雷合資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而懸而未決時,王民在無奈中想到了“求人不如求己”。王民有意以徐重作為實驗田,讓徐重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激活國企體制。而后,在整個集團展開“向徐重學習”的號召,以徐重??驗普及整個徐工,推動徐工機制創新。
當然,光以徐重來帶動徐工還遠遠不夠。因為,包括徐重在內的我國工程機械的發展都一直被國內零部件生產狀況所制約。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生產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本身的科研開發力量薄弱,關鍵零部件自己難以生產,連工程機械里面的“心臟”,幾乎都是康明斯的發動機。而目前的美國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世界級工程機械企業都是自己生產發動機、液壓元器件、控制元器件等基礎零部件?!巴鈬丝丛谘劾?,喜在心里,你們的心臟都是我們做的?!蓖趺駨娬{,“中國的大企業一定要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我們不能受制于人,我們一定要研發出自己的關鍵零部件?!?/p>
正因此,近年來徐工在零部件領域加大了發展力度。與美國、德國組建合資企業生產驅動橋和回轉支承,2007年投資3.4億元的“提高液壓缸質量和能力技改項目”已??建成投產,目標是要建成一個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高中壓液壓油缸、閥鎖以及成套液壓系統生產基地。今年4月,徐工與德國合資的赫思曼電子有限公司全面建成,雙方將合作開展自動化控制系統。目前,徐工除主機企業外,基礎零部件企業如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合資)、徐州羅特艾德有限公司(合資)、徐工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底盤分廠等規模和效益均在行業領先水平。
今年以來,徐工還如火如荼地展開著一系列新舉動。如收購春蘭汽車,調研風電主機項目,將退出與卡特彼勒合資的挖掘機生產企業、建立自己的挖掘機產業????
徐工改制進行時
徐工這三年來的一舉一動都表明了,盡管徐工??雷合資一事阻°了徐工改制,但徐工的發展并沒有停步。
條條大道通羅馬,7月18日,徐工科技出臺定向增發預案,擬收購徐重、徐工機械進出口公司、徐工專用車輛有限公司、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徐工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徐工特種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股權,以及徐工集團試驗研究中心等相關資產。
業內人士預測,一旦上述增發方案順利實施,重組后的徐工科技收入規模將超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兩大工程機械巨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第一股。收購完成后,徐工科技將覆蓋起重機(汽車、履帶、隨車)、混凝土機械、鏟土機械、路面機械、小型工程機械等領域,成為業務板塊最全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
令業界驚訝的是,徐工為何急于在目前資本市場并不理想的時候實行整體上市呢?
有關人士認為,在與??雷合資改制的方案失敗后,徐工通過注入資產實現整體上市是“目前條件下最好的選擇”。
王民在6月初接受國內多家主流財??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徐工集團內部已??做好了‘兩手準備’,無論??雷參股徐工集團45%能否獲得批準,都準備了相應的發展戰略?!?/p>
可想而知,整體上市是徐工蓄謀已久的事情,只是這一想法要等到??雷合資一事有了最終結果后才能施行。
對于整體上市的目的,顯然也是為了徐工改制。王民認為,“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徐工做到現在,我們已把國企體制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體制就是很關鍵的。這個體制決定了企業能做多大,包括體制建立好以后,對人才的吸引、積極性的發揮、和國際市場的接軌,都有很大的益處。未來假如說不改制,徐工能不能做大?也可能做大,但是很艱難。也可能放棄了一些根本性的追求,而做了一些規模性的擴張。”
在王民看來,“改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錢,一個是想得到機制,一個是想得到通道,這個通道就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道。不管和合作,徐工第一要控股,不管是產業的、金融的、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徐工控股是絕對的。第二,徐工真要找合作伙伴,我們不找老外了,我們找中國人,至于是產業的還是金融的,不是主要的。”
據了解,徐工多年來堅持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為核心價值觀,通過改制,王民希望把徐工打造“成為一個極具國際競爭力、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