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新之 作者為財經作家,新之堂咨詢傳播首席顧問,長期致力于研究中國的營商環境和公司案例
企業是現代社會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而占企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則是這一主體中最活躍、最富有活力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傷和被積壓的部分。因此,坐視中小企業逐個敗亡,顯然是缺乏遠見和不負責任的
環球同此涼熱。半年來美國人的日子很難過,經濟數據很難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問題搞得雞飛狗跳,而且現在看來,最壞的情況還沒有發生,下半年的事情還挺多。
而在中國,通貨膨脹已經不知不覺高企兩年,而且物價居高不下。以往的低通脹高增長模式,基本上不可能再維持。“從緊”的背景之下,企業的生態環境驟然發生變化,A股市場的大幅下落固然挫傷不少個人投資者,而大批面臨經濟轉型之中的企業命運,其實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影響更大。
只是,在這次全國化的高通脹背景下,內地受到美國經濟放緩和美元打擊最大的一群,則是中國的眾多中小企業。無論是浙江江蘇,還是珠三角,在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期間,是經濟增長最快,活力最強的地區,同時也是中小企業茁壯發展的地區。兩者相得益彰。
不過,面對新的宏觀環境和急劇變化的市場,一切都大不一樣了。長期盤桓江浙的財經作家吳曉波驚呼:“江南危矣”!他的發現是“這個夏天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艱難,倒閉企業將數以十萬計。”
事實上,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3月份就感慨:“在全球化深化的局面下,有很多影響是超出我們以往的經驗和以往的分析套路的,所以我們需要給予密切關注?!?/p>
面大量廣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從事外向型制造產業的企業——就成了這次經濟震動最大的犧牲群體,在過去十年里,它們是“中國制造”的真正創造者,正是在它們和地產業的雙方推動下,中國經濟出現了高速成長,而如今,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各項成本的持續上漲,變成了兩股壓迫的力量讓它們的呼吸變得越來越艱難。中小企業目前的困境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人工、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緊縮政策導致財務成本提高等;其次,政府的限制政策(如下調出口退稅率);其三,美歐等市場需求回落??梢钥闯觯瑢е轮行∑髽I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涉及成本與市場、技術等一攬子問題。
吳曉波提示:從1981年到2004年的歷次調控,遵循的都是“宏觀吃緊,調控民企”的邏輯,可是在此次危機中,造成的因素并非民企與國企的能源爭奪矛盾,而是因為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以及能源危機等內外原因所構成的。面對這一前所未見的形勢,政策制定者的智慧面臨空前考驗。
有人說中小企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心臟,此話略顯夸張。但是,企業是現代社會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而占企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則是這一主體中最活躍、最富有活力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傷和被積壓的部分。因此,坐視中小企業逐個敗亡,顯然是缺乏遠見和不負責任的。因此在這個時刻,正所謂有錢出錢,有招出招。能夠為中小企業多提供一些過冬方案,會是雙贏的好事。馬云在盛夏提出的“過冬論”,不僅適用于阿里巴巴集團,也同樣適用于與阿里巴巴系休戚與共的眾多中小企業。
例如,通過阿里巴巴的商務電子商務平臺,中小企業有機會向印度、俄羅斯等全球新興經濟體尋求訂單,同時也可以立即調頭轉向內需市場,這也是順應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力一步。無論是阿里巴巴的旺鋪還是淘寶今年力推商城,抑或支付寶從C2C拓展到B2C和B2B,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幫助這些企業轉型。當然,還有一個主題是在銀根緊縮的情形下,本來就很難貸款的中小企業更難了。網絡貸款能否有所突破,相信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對馬云的又一期望。
在中國討論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特別是在目前全球貿易面臨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研究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是各國政界及商界領袖所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環球同此涼熱的積極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