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做評選往往容易吃力不討好,要想方方面面都照顧到,太難了。
在極為不平靜的2008年,究竟誰的表現更突出,并能代表中國創業者群體的未來走勢?當我們經過廣泛調查、將目標縮小到幾十個人之后,選擇就愈發痛苦。
我們選擇了陳年,盡管也有激烈的爭論。
陳年目前做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不就是PPG的一個跟隨者嗎?電子商務,一點也不新鮮:紡織品生意,中國更是有千千萬萬家企業在做。簡單的事實是:PPG陷入了漩渦,數萬家傳統紡織服裝企業面臨困境,而陳年帶領著VANCL一年做了5個億。
這正是平凡事中的不平凡之處。很多家公司都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摻和一把,為什么偏偏陳年做得更好一點?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雖然剛剛走過1年,沒有人敢為VANCL的未來打包票,但一切都回到商業的基本點上來看,就會簡單明了。
陳年說他剛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互聯網不是渠道,而是全新的市場。陳年說得也很樸實,一件衣服如果自己都不愿意穿,你能賣給客戶嗎?對于產品和服務品質的堅守應該是每個創業者的底線,在這個到處都充滿信任危機的商業環境里,這一點尤顯重要。有時候,你的勝出就是因為比競爭對手做得好一點點。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守著中國這么一個大市場,完全可以成長出一家世界級企業。全球金融危機肆虐之際,每一位創業者都不妨冷靜的想一想未來的成長之道,13億消費者的力量,自己利用好了嗎?
所謂艱難的情勢,正是考驗創業者智慧的時刻,想法不必太復雜。活下去,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