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將家族企業改造成真正的現代企業,也是一種創業,成就感不會比獨立創業少。
我父親的企業經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已經成為當地數得著的大企業之一,哥哥和姐姐都在里面工作,而我大學畢業后,因為不愿意回去,就去了省會的一家外企。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已經成了業務總監,這也可能是我被提拔的上限了,而且工作重點也開始由業務拓展變成了與老外上層無休止的溝通和匯報。由于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不一樣,很多無效溝通讓我心煩不已,想自己獨立創業。
而我父親的企業也由于擴大規模,想招募更多的人才,并把總部搬到了省會。于是家人走馬燈一般找我談心,希望我能用在外企學到的管理經驗和在省會積累的人脈,出任家族企業的副總,負責運營管理,哥哥還有意把總經理的位置讓給我。
可一想到家族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還要取代跟父親一起把企業做起來的哥哥成為總經理,我就心煩意亂,遲遲做不了決定。
Mr.透透氣:
如果有一個好平臺,創業成功的機率會高很多。而一旦能夠規模化運營,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也要強得多。有這么一項統計:中國中小企業創業第一年的成功率大約是50%,但是五年后的成活率卻不到1%。這就是所謂能做的生意不少,能做好的生意不多。
不要低估了創業的困難,尤其你在外企已經呆慣了,真的要自己獨起爐灶,最大的難點并不在啟動資金。首先要看你選擇的領域和項目是不是有較寬廣的市場前景和容量,其次要看你的資源和人脈是否真的能有所幫助。不妨把你積累的所有資源都列出來,想一想哪些在創業時不可能再提供支持,哪些可以轉換過來。
不知道你準備創業的方向是和現在的工作在同一個領域,還是看到新領域的機會。如果你只是追逐熱點行業,你的資源積累和團隊究竟能提供多少支持呢?如果你只顧挑選賺錢的行業,卻不考慮是否合適自己,即便市場足夠大,項目的成長性好,也不會專心做到底。
因此從實際看,如果你只是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或者在還沒有成功樣本的領域里摸索,不管做大做小,其實成就感和風險都是很不確定的,很不對等。那為什么不能在已經成功的家族企業基礎上進行提升呢?
你父親的企業做了十幾年,而且可以越做越大,證明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性很不錯。任何時候,有家人的大力支持,還有行業前輩輔佐都是難得的資源,創業風險就會低很多。而獨立創業,合作人很難找,想找到可以互補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大平臺更能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賺到多少錢。中國私營家族企業的成功比你所在外企的成功更不容易,你可以在其中吸取更多的本土經驗,培養出更敏銳的商業感覺,理順家族企業的管理制度,這種挑戰難道不值得躍躍欲試嗎?
不要辜負了家庭的培養和付出,現在正是你回報他們的太好時機。恐怕當年大學畢業時父親沒有招你回家,就是想讓你在外面多積淀一些經驗,再來為家族企業的新陳代謝做出貢獻。
至于說到家族企業的內部關系難處,其實任何一家企業做大了,都會遇到難處的,但又不得不去相處的關系,其中需要做出的犧牲不止是利益,更需要在為人處世上進退有度,所謂氣量都是在狹窄處才會顯現出來。你在進入家族企業之前該跟哥哥多溝通,同時要經常把父親約上,三個人進行徹底深入的溝通,對企業的未來、利益的分配、父子的分工都有明確的君子約定。
如果你確實不愿意在外企待了,也不愿回到家族企業,那么不如先在家族企業所在的領域里創業,當然不是去做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在合作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和適應性,同時要盡可能充分溝通。經過一段時間后,或許你自然就能做出選擇了。
網友評論
網友周星星:如果你認為家族企業有很多問題,那為什么不接受這一挑戰呢?從中取得的成就感,我想并不會比獨自創業少。將家族企業改造成真正的現代企業,其實也是另外一種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