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創業者很難同時是資本運作專家,所以在與資本方的游戲中顯得力不從心。
“百麗找過你了嗎?”據說這句話是2007年下半年之后,溫州鞋企的老板們見面時互相表達關切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后隱藏著一場暗戰,當時包括奧康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已收到過百麗的并購邀約。
很簡單的道理,財大才能氣粗。百麗的“霸道”是因為其在香港上市融資86.6港元,上市當天市值高達到789億港元。僅在2007年下半年,百麗就利用上市后募集的資金并購了20多個品牌。而溫州鞋企品牌才20多個,無怪乎,這些老板們在“挾資本以令諸侯”的百麗面前人人自危。
像百麗這樣以連鎖方式經營的企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機遇。2000年以來,中國GDP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而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的速度更太大超出GDP,背后的驅動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提高提升了消費的熱情和能力,而宏觀上的持續動力還包括,中國城鎮的城市化和農村人口往城市轉移,這個趨勢不但增強了中國整體的消費能力,也催生了一個更大的消費市場。雖然,當下金融危機陰影籠罩,但是依托龐大的內需基數,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仍未受到根本影響,而國家應對危機推出的刺激內需政策也將進一步擴展市場的消費空間。
從2006年以來,國內連鎖企業已經成為風險投資特別關注的對象,成為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投資熱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9月已經有超過70家連鎖企業獲得風險投資,還有更多的連鎖企業正在和資本頻頻接觸。
當資本頻頻砸向連鎖企業時,第一次與資本打交道的創業者們好像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被資本方“牽著鼻子走”,甚至有些資本方“設下了一個接一個陷阱”。必須承認,絕大多數創業者很難同時是資本運作專家,所以大部分企業在與資本方的合作和博弈中顯得力不從心。
《中國連鎖企業投融資實務》一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該書作者潛心研究連鎖經營多年,從這幾年國內的“連鎖融資熱”現象切入,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從連鎖企業的業態特性,到VC的投資標準、兩種連鎖模式的擴張選擇,再到對接VC,與投資銀行合作,以及其后的海內外上市,以及兼并和收購策略,本書對連鎖企業成長歷程的各個階段、環節進行了系統地深入解讀和對策分析,頗具實戰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