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年間,UCWEB的用戶增長了30余倍,也為未來的發展搭建好了堅實的團隊。
2008年10月中,金山軟件前任CEO雷軍高調出任優勢動景公司(下稱“UCWEB”)董事長一職,這家此前已悄悄積累起6,000多萬用戶的無線互聯網公司,借此完成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市場推廣活動。加上兩位分別擔任產品總裁和技術總裁的最初創始人何小鵬、梁捷,以及兩年前加盟的CEO俞永福,UCWEB已為今后的更大發展搭建起了完整的團隊。
這支團隊的最終成型恐怕還要感謝曾任網易總編輯的李學凌。2006年中,尚在聯想投資擔任副總裁的俞永福到廣州出差,正在那里創業的李請他吃飯聊天,“學凌頗有布道精神,他向我推薦了UCWEB開發的瀏覽器,給我裝了一個。”俞永福哪曾想到,這會成為他的創業起點。
投資人歸零
俞永福試用了UCWEB瀏覽器之后,感覺正好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因為身為投資人的他經常要跟很多陌生人見面,希望能在見面之前隨時隨地可以搜索一下對方的背景資料,而當時通過手機瀏覽互聯網的速度很慢。
出于投資人的敏感,俞永福希望能進一步接觸一下這個項目,但這家公司居然出奇的“神秘”,網站上找不到任何聯系方式。后來,還是在李學凌的幫助下,俞永福專門跑到廣州與兩位創始人見了一面。當時何小鵬與梁捷的名片上都印著“副總經理”的頭銜,這讓俞永福印象極為深刻,“我曾看過500家左右創業企業,為什么一些技術型公司做不大?我感覺就是公司架構有問題,技術出身的創始人很難同時也擅長管理。他們倆則已經考慮過長遠發展問題,心胸很開闊,是有大智慧的人。”
經過半年的接觸和考察,俞永福看到何小鵬與梁捷做事非常沉穩,設定的目標都一一實現,便認定這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但在聯想投資的投資決策委員會為此投票時,還是被否決了,有些沮喪的俞永福下樓告訴特意趕到北京的何小鵬與梁捷,他們倒沒有特別的反應,何小鵬則直接問他:“你愿意跟我們一起干嗎?”
學金融出身,已在聯想投資做了5年多的俞永福實際上早就耐不住寂寞了:“VC好比是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看了很多創業項目,就會有親自做司機的沖動。”他認為,UCWEB是自己所看到的最好的項目,所以馬上應承下來。“我很感激他們的邀請,這是對我的高度認可。”
俞永福將這一決定告訴了聯想投資的總裁朱立南,后者曾在投委會上投了贊成票,他也非常支持俞永福去創業。最終,在2007年1月,俞永福從北京趕往廣州,離開高檔寫字樓,跑到一家只有15個人的小公司,從投資人變身為CEO。
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
積累了豐富資源的俞永福很快就顯示出他對于UCWEB的價值。就在聯想投資放棄了UCWEB這一單的當晚,俞永福就給雷軍打了電話:“他曾經跟我說過,‘你要創業的話,無論做什么項目,我都會支持你’。”雷軍當時還不知道俞永福已經做出創業的決定,就提出了“俞永福做CEO”作為他投資的前提,這一條件后來被正式寫進了投資協議中。其實,雷軍的擔心與聯想投資方面類似:兩位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能否帶領公司長大?
在俞永福看來,創業企業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0到1,這個階段是解決產品問題,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第二階段面臨的是從1到10的問題,這個階段最主要是過市場關;第三階段是10到100,企業要想規模發展,必須過管理關。
俞永福加入UGWEB時,公司的產品已經成型,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口碑相傳,便積累了100多萬用戶。他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幫助UCWEB走好第二階段,“做投資時,看到大量創業企業在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自己做的時候,就想著如何能夠避免。”如今,UCWEB已從15人發展到200多人,在武漢有了一個研發團隊,在北京也建起了30余人的市場團隊,“平穩度過了青春期”。
在2007年10月完成第二輪1,000萬美元投資時,俞永福開始思考下一步發展的問題,他認為UCWEB不缺好產品,也不缺信心和勇氣,“但我們沒有大型軟件企業的管理經驗,我們三個人都沒有帶過500人的團隊。”恰好雷軍在2007年12月辭去了金山軟件CEO職務,俞永福第一時間打電話表示:“如果你考慮重新出來創業,請把我們作為第一選擇。”
經過反復溝通,原本打算休息一段時間的雷軍,最終提前出山。俞永福透露說:“我們倆有個約定,每周二他到UCWEB上一天班,兩人在一起探討問題。”而眼下,雷軍投入了更多精力,每周都有兩天半時間會到UCWEB在北京的辦公室。作為金山軟件從創業發展到研發人員超過1,000人的大型軟件企業的親歷者,雷軍對于正在快速成長的UCWEB來說,其價值不言而喻。
目標全球老大
從創業之初,俞永福就堅定看好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并認為2010年將迎來行業井噴的拐點。這是他從傳統互聯網中看到的發展軌跡:從1 998年~2001年是醞釀階段,2001年~2004年是突破階段。“移動互聯網也會這樣,2004年起步,到2007年完成了第一個階段。”
如何讓用戶使用手機快速上網,這是UCWEB一直追求的目標,“用技術和軟件產品把手機和互聯網打通,我們就是架橋的人。”過去兩年間,UCWEB累計激活的終端用戶增長了30余倍,已超過6,000萬,“一半的新用戶來源于口碑,把產品做好是第一生產力”。
俞永福表示,“未來手機性能會加快,網絡帶寬會加快,我們最新發布的產品就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看到傳統互聯網上的視頻。以后手機上網資費會變得更加便宜,我們要做到,互聯網上有什么,我們就要在手機上實現。”
UCWEB瀏覽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收藏夾”,已預置了很多網站地址,方便手機用戶使用。UCWEB也在與內容提供商、搜索服務提供商、手機廠商等進行多種合作,并從中尋找獲得收入的機會。俞永福認為:“目前的市場趨勢是軟件服務化,軟件產品都是免費提供,通過服務的運營實現收入。”
俞永福對未來極為自信:“在中國的傳統互聯網里,任何一個細分領域老大都是本土公司,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用戶群體當然在中國,我只要把中國市場做好,保持領先,自然就成為全球第一。”
創業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我永遠不會忘記2007年1月3日那一天,我到廣州的公司報到。我放棄了做投資人擁有的一切優越條件,提著行李箱爬上沒有電梯的六層民宅,已經發福的我氣喘吁吁。當時就想從此沒有回頭路了,只有撅著屁股自己干,心里也很忐忑,不能辜負了伙伴的信任。
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事:如何建立團隊互信,一定是在能力互補的基礎上。我們四個創始人目前是集體決策,但要尊重各自的專業,大家可以都提自己的想法,像產品方面的問題一定會聽小鵬的,像第二輪融資時,小鵬和梁捷根本沒參與,完全是我在處理,他們就是最后簽字,這種信任非常難得。
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企業家:在管理上我非常崇拜柳總(柳傳志),有大智慧,善于做減法,最終解決問題就九個字,“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非常經典。
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很多。第一,可以把我的夢想變成現實;第二,在我登頂之后,左右還有很多兄弟在一起;第三,我的家庭也可以為此高興。
信奉的理念:志同道合,分享成功,這是從聯想的企業文化中提煉出來的。有三層意思,一、用團隊的方式去作戰;二、充分信任你的同事;三、一定要有分享的精神,分享成功,前提是分享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