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自己要有危機感,必須不斷地看到行業的風險。”
“我是被袁庚鼓勵,來到了招商局,”回憶起27年前第一次與袁庚見面的故事,已年過六十的招商局科技集團董事長顧立基仍然十分激動。1979年蛇口工業區設立,1982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的顧立基由袁庚招聘到了蛇口,在招商局集團內的多家企業擔任過職務,一直干到現在。
再打造10個中集
“成立招商局科技就是為了找到招商局今后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方向。”顧立基表示,招商局目前最主要的核心業務(交通運輸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與服務)會因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很大的周期性;而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金融服務領域雖然現在還有一定壟斷性,但是壟斷利潤不會長久,很快就將進入平均利潤期:開發區和房地產建設則有很大競爭性。“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自己要有危機感,必須不斷地看到行業的風險。”
“招商局希望嘗試一些包括高科技在內的其他行業,”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在要素、模式、管理等方面具有獨特性,而招商局是一家根基立于傳統產業的百年企業,直接以產業投資形式進入高新技術領域,難以發揮自身優勢,反而會在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招商局希望積極發展風險投資,保持與科技前沿的接觸,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尋找到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傳統產業的機會。
1999年,招商局集團把與科技有關的資產整合,在香港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團,專注于高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高技術企業管理和產業基地建設。“第一目標是今后發展出5~10家像中集集團這種規模的企業。”招商局早年間投資設立的中集集團現在已是集裝箱領域的全球老大,2007年度的凈利潤超過了30億元,“每年現金分紅就能有2億元左右。”
找到能做到很大的新產業支柱是招商局科技的第二個目標,“我們希望給招商局多找一點兒新產業,招商局跟一般的國有企業不同,但是跟民營企業相比又有特點,我們很講究企業遠見和企業的責任。”
走在中國改革前沿的招商局集團很早就開始了在風險投資領域的探索,早在1989年,為推動“863計劃”成果的產業化。招商局與當時的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共同設立了中國科招高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科招”),這是中國本土的第二家風險投資公司,顧立基目前擔任董事長。中國科招在全國投資逾40家企業,涉及IT、生物技術、醫藥、新材料、環保、能源等領域。
早在成立招商局科技集團之前,招商局集團就進行過一些分散性的企業投資,1994年就曾通過旗下的社保公司向金蝶軟件投了45萬元,金蝶后來成功上市,目前是本土應用軟件公司的代表之一。
專注的投資風格
2001年,招商局科技從香港搬到深圳辦公。同年,招商局跟臺灣四大創投公司之一的富鑫創業投資集團,成立了規模為4,300萬美元的招商局富鑫基金(招商局科技基金I),其中招商局出資2,600萬美元。“這個基金主要集中投資手機相關產業。包括手機芯片設計,手機多媒體芯片,手機電源控制芯片,芯片封裝,手機軟件設計等整個產業鏈。”顧立基表示,該資金先后投資了中芯國際、展訊通信、安凱、科圓、杰群、港門、萬代等項目。
專注正是招商局科技旗下基金的投資特點。目前,招商局科技旗下已有4支投資基金,“我們不同的基金各有不同的方向。”顧立基表示。2007年,招商局科技與美國和騰創投設立了“招商和騰基金II”,該基金主要是投資現代服務、網絡服務領域的項目。今年,招商局科技還將向主要面對西部地區的西部基金投資2億元。
除了以LP的形式涉入投資,招商局科技集團本部也成立了2億元規模的基金進行直接投資,目前主要投資于先進制造業領域,“重點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或我們國家有優勢的產業,或與能源、環保有關的項目。”
除了各個基金有明確的投資范圍外,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不熟,不做”是顧立基為招商局科技定下的一個基本投資策略。根據每支基金的重點不一樣,招商局科技會招聘具備相關知識的投資經理,“我們也曾經看過很多項目,最后都放棄了,不是說這個項目不好,而是我們自己不熟悉。”顧立基認為,相對于其他的風險投資和PE,招商局科技不把財務指標當作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會更加理性,“我們一定要對這個行業的前景、市場份額、成長性比較了解才會考慮投資,”
因此,對于招商局科技集團的投資經理,顧立基進行了嚴格的選拔。顧立基認為標準的投資,人,應該具備3個條件:符合投資方向的專業;畢業以后在本專業工作三年以上,對專業流程熟悉;最好還學過MBA,懂得投資。“要想往前走,你一定要對行業特別了解。”
讓人才“小步快走”
現在顧立基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蛇口工業區的副總經理。在招商局工作的20多年里,顧立基在人才選拔上有自己的準則,包括現在中集集團的總裁麥伯良和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哲都曾經受到他破格提拔,“在國有企業當職業經理人,我們的任務就是,如果我離開了管過的企業。留下來的人應該比我更好。”
1987年,顧立基進入中集集團當總經理時,現任總裁麥伯良還是生產部的副經理,且在幾名副經理中排名靠后。由于表現優秀,麥伯良很快就被顧立基提拔成經理,繼而又擔任副總經理。顧立基離開時,麥伯良已經在實際主持公司工作,并很快成為總經理,“有比他學歷商的研究生,為什么他能夠起來呢?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說,他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做每一件事都有進取心,能熱情投入。”
雖然曾經的下屬、現任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因為高薪曾導致社會上對他有過一些爭論,但顧立基認為,按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律,收入完全跟業績相關,對馬明哲也不吝贊賞,“我是這么多年一直看著他一步步獲得成功,我認為他非常優秀。社會上一些議論實際上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如果你從股東角度看,他就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在招商局科技集團,顧立基的人才策略同樣是提拔有潛力的人,“我們選拔干部,就是‘小步快走’,對于優秀人才,逐步培養提拔。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入,就把年輕的、有干勁的、品質好的、今后有前途的往前推。”今年37歲的現任招商局科技集團總經理的盧振威就是典型的例子:他2004年從部門經理提升為總經理助理,2005年為副總經理,2006年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總經理,2007年被提拔為總經理,“我對他觀察了將近10年了,他有這樣的才能,當然也得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