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從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現狀分析切入,對我國自主創新進行了國際比較,進而對提升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發展我國貿易產品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 外商直接投資 自主創新能力 消化吸收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直接投資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我國應在立足本國力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外商直接投資的積極作用,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我國的貿易產品,使我國從開放的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比較利益。
一、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現狀
近年來,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繼續增強。2005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4019家,合同外資金額1890.65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24.0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81%,23.19%,19.42%。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達18976.7億元,同比增長16.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8317.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42%。
外商直接投資在提高我國資產存量及質量方面也有較大貢獻。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額(4442.10億美元)中,機電產品所占比重達到71.40%,為3171.85億美元,同比增長33.62;高新技術產品占43.21%,為1919.64億美元,同比增長32.78%。目前,國內圍繞“引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存在較大爭議:一是有些地方政府重引資數量而忽視引資質量,從而導致資源大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二是由于對外資實行了減免稅收、設立保稅區等政府配套幫助的超國民待遇,使得經營同類生意項目的民營經濟處于不利地位,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更無從談起。三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卻極少是自己研發的,絕大部分都掌控在外資企業手中。
二、我國自主創新的國際比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研發強度離發達工業化國家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國2004年的研發強度僅僅達到1.23%,而發達國家研發強度一般在2%以上。我國研發強度最高的2006年僅為1.43%,比發達國家最小值還要小。從企業層面來看,在2006年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五十位的申請人中,有十八個來自美國,十四個來自日本,七個來自德國,三個來自韓國,我國只有華為一家企業入選,大多數國內企業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屈指可數。這正說明我國企業與國外大型跨國公司還相差較遠。三四從專利結構來看,盡管我國國內專利申請數量較多,但大多數是技術含量不高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相對較少。2005年,我國國內三種專利申請比例為1∶0.677∶0.616;而國外申請比例為1∶53.9∶6.77,這表明我國專利結構與國外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此外,2005年發明專利授權與申請的比例僅為0.22,而國外的比例則達到了0.4以上,這也正說明了我國專利申請和授權離國外還有較大的距離。
因此,通過和發達國家對比分析,我國自主創新無論是從投入總量、結構、成果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表明我國在全球分工的產業價值鏈還處于劣勢地位。
三、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建議
1.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強度
首先,增加基礎研究投入。要充分認識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強度,動員社會力量,逐步轉變基礎研究經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單一模式。其次,提高具有市場前瞻性的新產品開發經費的比重。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投入的研發資金用于新產品開發的只有24%,對于新產品的研發也更注重于短期項目,而對長期性的、有市場前瞻性的基礎研究則很不夠。政府應利用稅收杠桿,對企業開發此類產品給予一定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增加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的發明創新,而不僅拘泥于簡單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2.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據統計,我國65%的發明專利是由中小企業獲得的,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我國53個國家高新區內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超過80%。因此,要為中小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支持中小企業成長。要充分發揮高技術園區在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方面的作用;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幾乎每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創新都是依托創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發展起來的。而目前我國的風險投資還不適應發展需要,政府應制定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優惠政策,同時盡快推出國內創業板等,為其提供多渠道融資環境。
3.落實鼓勵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政策
要制定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政策,加強對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管理。其次,由于我國大部分領域技術引進方和技術制造方是不同主體,分屬不同系統,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統籌好兩個系統之間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關系;要改革地方政府引資考核標準。要取消引進外資數額增長指標,著重考核招商引資帶來的能耗、土地資源消耗、技術含量,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
參考文獻:
[1]楊劍波:外國直接投資與我國技術創新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2
[2]馬天毅等: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世界經濟研究,2006,7
[3]尚濤等:跨國公司在華RD投資與我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中國科技論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