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傳統的成本價的界定方法存在的不利于技術進步的問題,在傳統的成本價的界定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利用主營利潤率的成本價界定方法,并建立模型進行研究。
[關鍵詞] 主營利潤率 成本價界定 合理低價中
一、引言
根據投標報價中建設成本的“測不準原理”,項目的成本只有在竣工結算后才能清楚的計算,評標中的評估由于要涉及到投標人的施工技術、管理能力、材料采購渠道、財務狀況等多方面因素,所以相對比較困難,而且在目前國家或各地區的相關法規中對于如何確定招投標中“低于成本”的報價只是模糊的定義,并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對于“低于成本”的不合理報價的認定存在著困難,傳統的成本價的界定方法往往造成一些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優秀企業因報價低于評標中界定的成本價而不能中標。
二、傳統成本價界定方法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是以標底、投標人的平均值或者復合標底為基準價制定經濟標評審指標的合理范圍。采用這種方法評標,如果確實有個別投標商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產率或采用了更為廉價的新材料從而降低了成本、報價,反而有可能使報價低于評標范圍而被淘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保護了當前平均先進的生產水平,不利于技術進步。
在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中,雖然對于低于成本價的項目,評標委員會給與投標人說明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機會,但是對于工程量較大、技術較復雜、競爭性較強的項目,可能會出現很多項目低于成本價。如在分部分項工程綜合單價評審中,要對每個投標人的30個以上項目進行評審,會出現很多低于成本價的項目,對此一一給投標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及解釋的機會,增大了評標的難度、時間,并且評標專家在對提供出相關證明材料進行分析判斷的時候,主觀性太大,不夠合理。
三、利用主營利潤率界定成本價的應用模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利用主營利潤率來界定成本價的方法。借鑒會計學、統計學等有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主營利潤率作為判定投標人的投標報價是否低于其成本的依據。
1.主營利潤率的概念
主營利潤率是主營業務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公司的主營業務獲利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利潤由主營業務利潤 、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及補貼收入和前期損益調整組成。其中主營業務利潤是企業盈利的核心,具有永久的持續性,是利潤中最穩定和最可預期的部分。
Lev和Thiagajan研究結果表明,盈利的質量與其持久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主營業務利潤比重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質量和獲利能力。企業效益好壞,可以從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的高低反映出來。企業主營利潤率的提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1)投標施工企業自身實力雄厚,資質較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高,因而企業定額水平比同行高,極具降價空間。
(2)建筑施工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一些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既降低了成本又能保證質量;對有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的特殊項目,投標企業已有較成熟的施工經驗和技術或專用機械設備。
(3)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有自營的材料公司、混凝土攪拌站、預制構件廠、制品加工廠、機械施工公司、設計研究院、甚至還擁有礦山資源開采經營權,所以這些投標人能以低于市場的價格采購到相應的材料、制品及有關服務。
2.應用模型
以經過有關機構審計確認的投標人前幾個年度的企業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主營利潤率數據作為依據,高于國家或地區平均主營利潤率的,可以在傳統方法界定的成本價基礎上再降低。
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是以標底或復合標底為基準價,依據社會平均成本,制定一個最低控制線的價格,凡投標報價低于該價格時,稱為低于成本價競標,不能成為中標候選人,并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審標準,評審出投標報價符合條件投標人為中標候選人。
在評標中引入主營利潤率的概念界定成本價,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以標底或復合標底為基準價,依據社會平均成本,在基準價的基礎上下浮一定比率β,制定一個基本最低控制線的價格A(1-β)。
第二步,計算投標報價的最低控制線A(1-μ)。主營利潤率p低于全國(或地區)平均主營利潤率p’的,A(1-μ)=A(1-β),以基本最低控制線A(1-β)來界定,投標報價低于該價格時,為低于成本價競標,不能成為中標候選人。
第三步,主營利潤率p高于全國(或地區)平均主營利潤率p’的,分別計算每個投標報價的最低控制線A(1-μ),投標報價低于該價格時,為低于成本價競標,不能成為中標候選人。
第四步,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審標準,評審出投標報價符合條件投標人為中標候選人。
這樣,主營利潤率高的企業報價的最低控制線,就在原有成本價最低控制線基礎上又降低了Aμ。
其中,β表示按平均水平浮動的合理下浮范圍的基本浮動系數,其值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市場競價情況統計確定,應保證落入該區間的投標報價具有競爭力,并應隨著評審內容和指標的不同有所變化,施工總承包招標的下浮幅度一般不超過6%。該系數也可以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以保證評標的公平性。
μ表示每個投標報價的最低下浮空間的浮動系數,并且μ<β+δ。為保證建筑企業的基本利潤,并避免惡意低價,最低控制線不能無限降低,在基本最低控制線的基礎上,最多降低不應超過δ。δ值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市場競價情況統計確定。也可以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以保證評標的公平性。μ同主營利潤率的關系如圖所示。
μ依據下式確立:
其中:
p——投標企業的主營利潤率;
μi——每個投標報價最低控制線的價格系數;
p’——全國(或地區)平均主營利潤率;
β——按平均水平浮動的合理下浮的浮動系數;
δ——在β的基礎上還能下浮的最大浮動系數。
這樣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產率或采用了更為廉價的新材料從而降低了成本、報價的企業因為都具有很好的企業效益和較高的主營利潤率,在評投標總價及單價合理性時界定的成本價就會較低,而低于正常成本價但高于結合主營利潤率界定的成本價的項就會從原來的得零分而改為得滿分,從而高分中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技術進步。
四、關于該模型的進一步討論
利用主營利潤率界定成本價的方法是對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進一步的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不利于技術進步”的問題。現對該模型做進一步的討論。
第一,將此模型運用到合理低價評標成本價的確定中,比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評標更具有價格優勢;減少因投標報價低于成本價而需要投標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及解釋的時間,降低了評標的難度、時間,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評標過程更加客觀。
第二,該模型系數β、δ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市場競價情況統計確定,保證落入該區間的投標報價具有競爭力,并應隨著評審內容和指標的不同有所變化。
第三,便于編制計算機軟件。通過計算機正確無誤地評標打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評標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定標的公正性。
第四,該模型一般適用于施工技術難度大且施工方案競爭性較強的招標項目,側重于對投標人綜合實力的考察。
第五,該模型還不能完全避免投標人報價低于評標時所界定的成本價但是不低于自己的成本價的問題。因此在評標過程中,對于低于界定的成本價的項目,評標委員會要給與投標人說明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機會。投標人如果有合理的解釋(比如運用了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提供出相關證明材料,評標委員會再進行詳細的分析判斷,合理打分。
五、結論
在合理低價評標過程中的利用主營利潤率界定成本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成本價界定方法的 “不利于技術進步”的問題,比傳統的成本價界定方法更具有價格優勢,更加符合“合理低價”的原則。
參考文獻:
[1]熊克齊:現行評標辦法及投標技巧初探[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3,05
[2]徐峰:建筑工程投標價格低于成本價格的界定[J].建筑技術,2004,12
[3]蔣義宏魏剛:主營業務利潤、核心盈利能力和公司價值[J].證券市場導報,2001,04
[4]蔡雪婧:北京招標標底設預警線[J].政府采購信息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