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心理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等作了分析,指出了引導學生科學合理消費的策略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行為 消費心理 思想教育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整體消費水平明顯提高,他們的消費已不僅僅是滿足生活這一低層次的需要,而是朝著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當我們深入分析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時,卻發現實際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復雜,可謂喜憂參半,而一個人的消費行為往往折射出消費主體的價值認定和道德追求。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思想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消費是指對物質產品及精神產品的消耗,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費(衣、食、住、行等);學習消費(學費、書雜費、考證、電腦等)、閑及娛樂消費(休閑、旅游、娛樂等)、人際交往消費(人情、生日聚會等)。對于大學生的消費現象,人們眾說紛紜,從消費來源,消費心理,消費結構,消費倫理等方面來討論大學生消費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
一、大學生消費的分類
我們平時說的大學生消費指大學生在校期間經濟來源方面為學習深造及生活成長支付的一切費用。這些費用以學生能否自主靈活使用來劃分,大致分必要消費和非必要消費。
必要消費指學生按國家政策和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必須交納的費用。如學費,住宿費,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等級考試,技能考試等。這類消費最大特點是政策性強。學生不能討價還價,也不能不交。這對每個學生來說都必須交納的費用,與學生的經濟狀況無關,也不會有消費差異。非必要消費指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消費。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費用。如生活費,通信費,上網費,服裝費,考研費,參加社會實踐等產生的費用。這種消費要依不同學生的經濟狀況而不同。這種彈性空間很大。使低層消費者生活質量下降,產生心理壓力以及引來不公正待遇。學校必須及時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非必須消費沒有標準,對大學生來講,家庭經濟實力制約著消費的額度。個人的理財,合理適度的消費也有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這種消費額度。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動機有很大差異,但不管資金是否充足,大學生首先要解決學習與生活必需問題,然后才能談論其他問題。學校要加強引導,大學生不能將大量資金用在學生和生活之外。從消費的潛意識看,大學生消費隨大流,攀比心理,追逐時尚的現象較普遍。
目前電腦、CALL機或手機、旅游、戀愛等“特殊”消費在大學生群體中日益增多。大學生所受的教育、校園的環境以及該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征 ,使他們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 ,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的消費趨勢。
二、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及消費環境因素分析
消費心理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消費心理從認識過程經歷情感過程直至發展到意志過程,是一個消費購買的決策過程。消費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購買決策起決定作用的自身特點,如文化教養、心理素質等。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高校大學生所接受。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貧富差距已成為事實。反映到高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明顯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尤其是多數高校實行招生并軌制、學生繳費上學以來,大學生中的貧困生和高消費問題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已經和正在對學生的心理、道德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大學生消費的影響因素從大的方面劃分,包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環境因素等。生源地城市化程度越高,大學生消費支出越高,其中食品支出差異最大,表明出生地城市越大,大學生越注重消費質量;生源地經濟發達水平越高,大學生消費支出越高,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學生在衣食方面的消費支出差別較小,而在交際、娛樂方面的消費支出差別較大。
在大學校園,高消費者和低消費者同在,早熟型消費與不成熟型消費共存.不成熟消費、攀比消費和非理性消費不僅給學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而且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教育的同時,還必須進行生活能力和消費觀念教育,要在大學生消費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為,要建設高品位的大學生消費文化環境和氛圍.對大學生消費文化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就是對現代人生活方式變遷的恰當把握。
三、引導大學生科學合理消費的策略
1.加強大學生消費心理引導,提倡理性消費。當今的多數大學生心理還沒完全成熟,在消費觀上部分學生仍處于盲目從眾狀態,受周圍環境影響,沖動消費較大。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當時中心任務是學習而不是純粹的消費。對日常消費開支要合理分配,加大學習方面的支出,減少娛樂和交際方面的支出。
2.加強理財管理。由于家長一般每月或每幾個月給一次生活費,大學生就要自己獨立計劃如何消費,學會一種理財觀念,考慮哪些開支是必須的,哪些開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開支是可有可無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進行日常消費。分析自己的基本情況后來確定自己每個月的消費計劃,并盡量按計劃執行,量入為出。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結合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契機,通過途徑建立“節約型校園”,以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消費文化氛圍。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消費風氣,以塑造大學生的良好的消費觀念。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特點的分析,洞察其深層成因。高校要建構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適度、公平、和諧的消費道德,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消費觀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積極探求適合當代大學生消費理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參考文獻:
[1]駱風:廣東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 [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2期
[2]高守貴:走進當代大學生消費[J].消費經濟,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