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簡單介紹我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相關發展趨勢,分析了在新的形勢下的商品房自身特點,最后總結了商品房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商品房 房地產 開發商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商品房就成為我國經濟市場中最炙手可熱的商品,由于我國人口仍在逐年上升,商品房的需求也總是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商品房的供不應求,加上我國住宅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房價的居高不下;并且由于房地產企業相關的監管不嚴格,也使得商品房的質量大打折扣。
我們國家從2007年開始,對于房地產市場采取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當然對于商品房的價格調控是眾中之重。由于我們國家的住宅保障制度進一步的完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相關條件放寬,使更多的人能夠買到自己能夠負擔得起的房子。由于這些變化,我國的商品房銷售情況也出現了變化,甚至有些城市房價出現拐點,呈現下降的趨勢。雖然在2008年全國整體的商品房價格仍然是上升的趨勢,但在我國新的宏觀形勢下,商品房的發展有一些新的變化。
一、商品房自身的改變
商品房的數量會繼續增加,但開發比例相對減少。我國目前現有的住宅數量依然滿足不了購房人的需要,住宅的開發力度依然會繼續加大,當然商品房的數量也會繼續增加。由于我國政府對經濟適用房的關注度增加,所以,未來商品房開發在住宅總開發總量的比例會相應減少。而政府會鼓勵開發商更多的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來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權益。
新開發的商品房會向小戶型方向發展。小戶型商品房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小戶型的整體價格較低,更適合目前大眾的經濟能力;開發商會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在有效的面積中完善功能,達到更優的性價比。在競爭和調控的雙重壓力下,推出小戶型商品房將成為開發商的必然選擇。
商品房價格穩步上升仍然是不變的趨勢。2007年上半年房價猛漲,下半年由于宏觀調控使得少數城市出現百年不遇的房價下跌情況,在2008年,由于住宅供求依然不平衡,商品房的價格還是會繼續上漲。由于宏觀調控作用的顯現,房價的上漲會趨于平穩,不會出現2007年那種像坐過山車一樣的房價。
二、商品房買賣方式的改變
對于開發商來說,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其商品房的促銷手段也會有所不同。在銀根緊縮的宏觀經濟環境下,開發商為了盡快將商品房變現,就會采取一些降價促銷手段,比如北京萬科就實施“所有樓層可享受一次性付款9.3折、商業貸款9.6折的優惠”的措施。這種降價措施,也讓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一種良性競爭的態勢。開發商會主動降低自己的利潤來實現商品房穩定銷售。
政府在公積金政策實施過程中也加強了監管力度,逐漸規范開發商的行為,保障了購房者的權益。由于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的逐步完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房時,住房公積金使用障礙減小,住房公積金的個貸率也會隨之上升,使更多的購房人可以從中得到實惠。
三、與商品房相關方面的改變
貸款的限制提高了開發商進入市場的門檻。自2007年以來,我國央行為了限制經濟過快過熱的發展,在一年之中加息六次,這無疑增加了開發商貸款的壓力。對于那些公司實力不強,信譽較差,大部分靠銀行貸款來完成建設任務的開發商來說,進入房地產市場就更加困難了。這樣就可以將那些缺乏一定經濟基礎的開發商隔離出我國的的房地產市場,保證房地產貸款的正常運行,減少了相關的金融風險。
土地的招拍掛制度的實施也使得土地落入有實力的開發商的手中。由于實力較強的開發商拿地建設,這樣更能夠保證商品房的住宅質量,保護購房人的權益。
開發商為了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優勢,會更加注重物業管理的完善,從而吸引更多的購房者。隨著消費者自身法律意識的加強,他們對物業管理的要求也會提高,隨著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開發商也更加注重商品房的物業管理。
四、結語
在2007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是符合絕大部分人們利益需要的。無論是銀根緊縮控制房價,還是房地產相關政策緩和的調整,都是的商品房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商品房是為了適應人們不斷進步的住宅需求而產生的。在2008年新的形勢下,我國經濟繼續發展,房地產市場中的良性競爭,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相應住宅保障措施的實施到位,商品房作為房地產市場中最主要的產品,也會更加適應絕大部分購房者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聶方洪:房價上漲與調控政策分析[J].上海房地,2008,(2):35~37
[2]劉杉:人民幣升值與房價[J].金融經濟,2007,(1):14
[3]易忠:我國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的轉變[J].商業經濟評論,2008(1):57~59
[4]葛蘇京:對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思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