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好的員工激勵機制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對當前私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背景認知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對私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對私營企業激勵機制所處的現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其次,提出應根據調查員工工作滿意度來反映私營企業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最后,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出了相應的調整策略,使其能夠更大程度地吸引人才,激勵員工,從而形成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增強私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 私營企業 激勵機制 探析
一、緒論
西安華通通信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私營公司,在西安乃至西北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在面對陜西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中國通信第二工程公司等強勢國有企業的競爭,它就暴露了很多缺陷。相對而言,華通通信作為私營企業規模比較弱小,本來就缺乏人才,吸引力不足。如果有好的激勵機制,企業就能吸引并穩定一批杰出的管理者,就能帶出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就能創造出好的效益;如果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企業最終將被市場經濟的大海吞沒。
二、私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現狀調查及分析
1.激勵機制的基本現狀
華通通信目前主要有年薪制和銷售提成等形式。在這種傳統薪酬激勵體系下,企業員工、核心技術人員和其他骨干人員的收入,所體現的是他們當期對公司所作的貢獻。評定標準主要是當期公司經營業績(財務指標的增長性、財務指標與公司預定目標的差距、市場占有份額、本公司業績與同行業競爭性公司業績的差異等)和個人業績(如他們在職權范圍、對公司上一財政年度業績做出的貢獻、對公司長期戰略發展做出的貢獻等)。與公司未來沒有關系,不存在長期激勵。華通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工程類的,因此他們對員工的激勵主要就是出差補貼(特別是海外和野外作業)以及市場開發的提成。這些都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2.激勵機制的現狀分析
(1)激勵形勢單一,漠視對員工深層次的激勵。華通通信主要是物資激勵,忽視了精神激勵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員工的積極性,產生激勵與需要的錯位。企業以空洞的精神激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更難以產生真正的持續激勵。物質激勵機制的執行力度與員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員工的不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忽視了精神激勵、情感激勵。
(2)激勵措施針對性不強。華通通信對員工的最佳需要的捕捉仍然停留在簡單的粗略估計上,沒有進行調查研究,沒有真實的調查和科學的需要分析為基礎,結合公司自身的業務和管理特點來制定激勵政策和措施,因此有些激勵政策缺乏針對性和及時性。在對公司的分析中可見,激勵空擋現象和激勵措施不當的錯位現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3)對激勵機制理解不正確、不配套、不平衡。從現狀分析來看,員工對物質激勵興趣較大,有一種向“錢”看的趨勢。這不能說與企業片面理解、執行激勵機制沒有關系,與各種激勵機制的不配套和不平衡沒有關系。一些企業以物質獎勵代替一切,個別經營者甚至舉起百元券說:“只要有它,就好說。”忽視了對員工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致使干群關系日漸疏遠,甚至緊張。
三、建立激勵機制推動私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1.建立恰當的文化激勵機制——乙方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種從事經濟活動的組織形成的組織文化,它所包含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均為該組織成員所共同認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當企業文化能夠真正榮辱每個員工的價值觀時,他們才能把企業的目標當成自己的奮斗目標。華通通信建立了一種具有“家庭式”和“參與式”二合一的乙方文化,以此形成一種長效的文化激勵機制。
2.同工同酬的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
華通通信采用KPI績效考核,按照員工職代會通過的考核細則公平考核,特別是每個崗位都必須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則。這種考核,對于以年輕人居多的華通有著足夠的激勵,年輕人不需要考慮熬資歷,關鍵是塑造職業能力,這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程度的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增強參與意識,構建溝通機制
隨著企業組織形式向扁平化結構的轉變,參與激勵在團隊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參與,形成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可以進一步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對一名員工來說非常重要。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鼓勵員工參與管理,充分彰顯員工主人翁身份,促進企業形成高度的團隊精神,減少決策失誤,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分享企業價值,進行職業規劃
價值分享激勵著眼于長期激勵,屬于深層次激勵制度,目的在于將員工的個人利益和企業的整體利益、個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更有效地、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公司在為自己做長遠規劃的過程中,把每位員工的職業規劃也納入其中,這種激勵機制可以讓員工切身感受到主人的味道,使其有著強烈的歸屬感,以此激勵其長效的奉獻于企業。
四、 結論
人才是企業活力的源泉,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有效的激勵,可以把有才能、有知識的人才吸引過來,把社會的人才變為企業的人才,讓人才的價值在企業中得到體現,企業依靠人才的智慧和創造力得到發展和壯大;通過有效的激勵,可以消除員工心理上的各種顧慮和消極因素,變被動為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把實現企業目標變為員工的自覺行為,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正周:管理激勵[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90~107
[2] 林民書:論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體制創新[J].財經研究,2001(4):19~25
[3]黃友松等: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及路勁選擇[J].生產力研究,2006(10):252~254
[4]林 枚:構建企業動力之源——中小企業建立激勵機制的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2004(1):58~59
[5]王 麗等:激勵機制在企業改革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6(1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