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放棄人民幣盯住單一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2007年11月12日,人民幣幣值已經突破1美元兌7.58元人民幣。一般而言,匯率波動會阻礙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但實際上,我國的出口貿易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可以由中國的生產成本較低、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來解釋,匯率價格傳遞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關鍵詞] 匯率傳遞 進出口商品
匯率是開放經濟中最重要的經濟變量之一,其變動會改變國內外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比,從而影響貿易商品價格、生產商利潤,及國內價格水平,因此,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匯率傳遞效應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匯率傳遞是指匯率變動一單位所引起的商品進出口價格的多大程度的變動,反映出口企業將匯率變動對價格的影響多大程度上轉嫁到進出口商品價格上, 多大程度上由進出口企業吸收。
20世紀80年代,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發生了較大的逆差,由于日本是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在國際壓力下,日元相對于美元升值。但日元的升值并未改善美國國際收支狀況,傳統國際收支理論受到挑戰,人們開始從僅關注匯率這個宏觀變量進而關注企業針對匯率變化的定價行為這類的微觀變量。有關文獻開始研究出口企業在匯率傳遞效應中的能動作用,認為出口企業在面臨匯率變化這類外部沖擊時,并不是被動地把匯率變化全部傳遞到用進口國貨幣表示的價格上,而是根據市場份額、產品差異和邊際成本的可變性能動地對出口商品進行定價,即不完全傳遞。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根據一價定律, 以同一貨幣表示的某種商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價格必須相等, 即一國匯率水平的下調將導致該國進口商品價格(以本幣表示)同比例的上升。弗雷德曼曾以此為依據來論述浮動匯率制的優越性。認為現實經濟中價格行為總表現為粘性,而匯率具有彈性價格的調節功能,所以實行浮動匯率制更有利于隔絕來自外部的實際沖擊,實現內外均衡。但是這種分析的前提是匯率對價格的傳遞效應是完全而又迅速的,如果這一條件不滿足,匯率波動會加劇內外失衡。
在理論研究方面,魯迪格·多恩布什首先對匯率的不完全傳遞做了開創性的探討。1976 年他提出了著名的“超調”理論,為探討匯率理論的現代思想提供了核心的要素。接著他在1985年發表了論文《匯率和價格》,使用不完全競爭模型研究了加成如何對匯率的變動作出響應。 1986年克魯格曼在多恩布什研究的基礎上發表了《匯率變動時的因市定價》,認為現實中由于其導致的“因市定價”(PTM, Pricing to Market)的存在,使得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和國內價格水平的影響不大。Goldberg and Knetter通過對從20世紀70年代匯率傳遞問題的提出到20世紀90年代這一問題的發展歷程的研究,發現匯率問題的研究從當初的檢驗貨幣主義思想的宏觀分析,逐漸演變成研究外部均衡,在近期又轉化為檢測國際間市場的不完全競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價定律的偏離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三級價格歧視。
在實證研究方面,也有許多研究成果。Daniel M. Bernhofen,and Peng Xu用微觀計量方法證明了不完全的匯率傳遞歸結為外國企業的不完全競爭行為。也有不少學者利用VAR模型分析匯率在價格鏈中不同階段的價格傳遞效應。Takatoshi Ito and Kiyotaka Sato利用VAR模型分析法分析了亞洲金融危機過后東亞各國的的匯率變化在國內商品價格上的傳遞效應。Pinelopi K. Goldberg and Rebecca Hellerstein采用對數方程和誤差修正模型估計匯率的價格傳遞效應,探求本國貨幣穩定型的根源。總之,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得出的研究結論基本傾向于接受匯率對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傳遞是不完全的,特別是對于消費者價格傳遞的幅度更小。
在國內,由于一直實行匯率管制,在研究人民幣匯率價格傳遞方面起步較晚。倪克勤在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的前提下研究了人民幣匯率的傳遞機制和杠桿作用。王錚等人在20世紀末期東亞國家貨幣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使用匯率傳遞理論分析了人民幣是否應該貶值的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出口價格的傳遞程度。畢玉江和朱鐘棣基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建立了一個適合于我國匯率傳遞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將其應用于我國商品出口價格匯率傳遞的實證檢驗。
從上述可以看到,這類文獻可以從內容上分為兩類:一類研究匯率變動對商品出口價格的傳遞作用,另一類則關注匯率變動的進口價格傳遞效應。其實,匯率變動對商品出口價格和進口價格傳遞效應是一個連續過程。當匯率發生變動時,出口商由于處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出于經營目的會調整其對價格的加成,這反映到進口價格上已經是一種不完全的傳遞;而進口商品又存在分銷過程,在最終銷售價格上包含了相當程度的國內不可貿易的服務成本,這部分成本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的傳遞會進一步削弱。
參考文獻:
[1]Paul Krugman.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 NBER Working Paper 1926
[2]Rudiger Dornbush. 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 NBER Working Paper 1769
[3]Friedman.The Case fo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1953
[4]Pinelopi K.Goldberg.G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 NBER Working Paper 5862
[5]倪克勤:人民幣匯率的傳遞機制和杠桿作用.財經科學, 1999年第1期
[6]羅忠洲廖發達:匯率對出口價格傳遞率的經驗研究:以1971~2003年的日本為例.世界經濟,2005年第11期
[7]畢玉江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出口價格: 一個分析框架與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