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第8期《問底股市》中,我們討論過技術指標對A股的適用性。而在2008年第2期的封面報道《震蕩市波段操作技法》中,也介紹過一批廣為采用的技術分析指標和交易系統。然而有一項重要命題尚未解決,這些指標中哪些具有較高的成功率,能夠幫我們在接近底部時分析大盤,并適時買入個股?
常用的技術分析指標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趨勢跟隨指標,最典型和常用的莫過于MACD指標。另一類是震蕩指標,常用的莫過于RSI、KDJ、WR等指標。在我們看來,“常用”通常也是成功率較高的代名詞。
接下來需要做兩件事。一是研究同一指標的不同參數的成功率。二是研究不同指標之間的搭配使用。
分析是基于一些共同的前提或假設。為了利用有限的精力作出對熊市操作最有意義的結論,選擇2007年10月16日~2008年8月16日整整10個月的時間作為日線的檢驗區間。考慮到1周有5個交易日,將周期放大5倍,選擇2004年6月16日~2008年8月16日作為周線的檢驗區間。為了盡可能使分析對象具有代表性,我們以盤子大小和賬面值/市值比為分類標準,在總體的1500余只A股選擇了27只個股作為研究樣本。
單項法則多差強人意
令人沮喪的是,無論對于何種指標,除牛熊背離外的日線單項法則成功率都不高。如RSI(6,12)法則在對10只個股(包括大盤)的判斷中,僅4只成功率達到75%以上。可能由于我們研究的區間正處于單邊下跌行情,RSI的超買超賣法則幾乎對所有的個股都不夠可靠。而KDJ的前4大法則中,成功率在60%以下的個股(包括上證指數)幾乎均占一半甚至更多,這基本上給這些法則的單獨使用判了死刑。而最受認同的MACD指標除牛熊背離外的其他法則,其成功率相對RSI和KDJ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很難想象,很多中小股民信若神明的這些核心技術指標成功率遠低于預期,這將使技術指標的適用性遭到嚴重質疑。但轉頭一想,倘若光靠這些單項法則就能百戰百勝,股市又怎會出現“八損一平一贏”的現象?
牛熊背離是例外
令人欣喜的是,牛熊背離法則捍衛了其技術分析最強法則的地位。如RSI指標的日牛熊背離法則無論對上證指數,還是對所有的個股,均保持75%以上的成功率,堪稱可靠。除極少數個股牛熊背離出現次數太少外,無論是MACD指標周牛熊背離還是日牛熊背離,成功率幾乎均在80%以上,且對65%的樣本個股(或指數)成功率達到100%。
但運用牛熊背離法則也存在一個散戶極不喜歡的問題,即對單只個股出現的頻率非常低。我們的統計顯示,無論對于何種指標,一只個股平均近兩個月才出現一次牛背離或熊背離。而且在熊市中,即使出現牛背離或熊背離,也可能只是持續3~4天的小行情。不過在熊市中,所有法則的效力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這一缺陷并非不可補救。假如跟蹤全部1500只樣本股,這意味著每天都可能有27.5只個股出現牛背離或熊背離,能提供13次牛背離買入機會;即使結合基本面,假設這1500只個股中只有300只是質地優良、有基本面制成的,每天也有兩次以上的牛背離買入機會。若這一結論成立,則牛熊背離提供的投資機會依然是驚人的,盡管我們的這一結論可能因為不同個股走勢與大盤高度相關,同時出現牛熊背離而被削弱。
由于單只個股牛熊背離出現的頻率太低,導致了單靠這一法可能無法構筑連貫的交易系統。在買入之后,必然需要一個相應的信號告訴我們何時賣出。但我們發現連續一次牛背離后并不緊接著出現一次熊背離,這時成功賣出可能要借助其他的法則。
周線法則成功率高于日線
對MACD指標所作的不同周期的比較研究發現,從周、日兩種周期的法則成功率比較看,周線層面的各項法則成功率均顯著高于日線。這種差異有時會惡化,即同一法則在日線層面的成功率偏低,以至于不可用,而用于周線層面則具有可觀的成功率。這從側面驗證了越是長期的趨勢越容易把握的道理,給那些頻繁交易者上了一堂思想解放課。
而這一結論也給予了我們極有益的啟發。作為技術分析鼻祖的道理論曾指出,戰略的正確永遠高于戰術上的正確,長期趨勢要優先于中短期趨勢。但如果將周線趨勢與日線趨勢結合使用,豈非可以使戰略與戰術有機結合,從而有效提高成功率?
綜合應用有助提高成功率
投資中不僅要買,更要賣,而且賣比買更難。電腦無法代替人腦,炒股軟件中的單一交易系統指示并不能在一次買入后,相應正確指出下一次賣出的時機。研究發現,MACD柱的傾斜法則幾乎是唯一能夠給出完整的買賣交易系統的法則,但這種法則只有在周線層面的成功率讓人滿意。而RSI、KDJ指標雖然在日線層面也只是差強人意,但如果將屬于趨勢追隨指標的周線層面的MACD柱,與屬于震蕩指標的日線層面的RSI或KDJ指標結合,卻能有效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而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這一點。
如果上一方法還可以改進的話,結合日K線形態和參考成交量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任何指標都是對價格K線形態加以處理后的結果,某種程度上說價格是本,而指標是末。價格上漲中的底部抬高和下跌中的底部下移,可能比任何指標都更能預示原有趨勢的可持續性。而成交量則可用于確認趨勢的安全性。對于老練的交易員而言,只有絕大多數指標或方面得出的結論一致,交易才可能具有高的成功概率。
止損!止損!注意止損!
資金管理是老生常談,卻怎么強調也不為過。金融市場上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個錯誤就可能讓你永世不能翻身,何況技術指標遠不能保證你百戰百勝。良好的止損止盈操作,可以幫助我們在判斷錯誤時損失最小化,而在判斷正確時利益最大化。對任何一個指標,哪怕它的成功率遠不能令人滿意,良好的資金管理也可能幫助我們盈利。
當然,執行遠比知道困難得多,交易者即使了解了最成功的交易法則,也必須在長期中不斷進行實盤操作,不斷賠錢以至把握法則的火候和貫徹紀律,才可能不斷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