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價值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而言,目前可能是十年一遇的抄底良機。但幾乎沒有人能夠像上帝一樣在最低點全倉買入并持有,所以更重要的不是股市的底部在哪里,而是我們知道底部就在不遠處了。這時我們應該在底部分批建倉。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基金是再適合不過的抄底工具。即使股市從2000點再跌1000點,又有什么關系呢?最優秀的基金的凈值跌幅只會有大盤的一半都不到,即小于25%。剩下的關鍵問題在于,怎樣選出這種最優秀的基金?
預期不明選定投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抄底應選擇單筆還是定投?這兩種方式的差別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如果知道底在哪里,單筆當然是最佳選擇。而目前尚未聽說過有誰抄到過股市的大底。投資大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往往是,投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既然股市的底還不知在何處,而熊牛反轉更難預期,選用定投平攤成本、降低風險不失為穩妥的選擇。
定投哪類基金
而定投要考慮的問題也較單筆為多,例如基金類型的選擇。有理由認為,如果從規模角度考慮,只有指數型特別是ETF基金的績效是不受規模影響的。但如果從平均業績考慮,由于中國屬于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多數基金跑不過指數的現象在我國并不成立,挑選績優基金仍可能遠遠戰勝指數,甚至大規模基金也有可能戰勝指數(如華夏紅利)。作為力求獲取更高復利收益的積極型投資者,理應努力挑選出最優秀的偏股型基金。然而股票型基金中也有不同的投資風格,這點放到下面考慮。
暫停定投要考慮
挑選定投基金另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如何應對基金暫停申購的問題。目前絕大部分基金暫停申購的同時也暫停定投申購,這意味著擬得很圓滿的定投計劃可能無法執行,進而打亂長期投資計劃。克服這一困境的一種思路是多準備幾只備選基金,在首選基金暫停定投時調整定投候選基金,這么做的缺點是費時耗心。另一種思路是只選擇屈指可數的承諾不暫停定投的基金公司旗下的績優基金,這么做無疑使選擇的余地大大縮小,不利于選出最優秀的基金。目前真正做到不暫停定投的只有上投摩根一家基金公司,而可喜的是華夏似乎也正努力在這方面取得突破,相信今后會有更多的基金公司效仿。幸好是否暫停定投的重要性比公司與基金經理的選擇輕一些。
基金公司要推敲
為什么選擇公司要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不妨通過投資案例來論證這一觀點。曾經有一只新公司的新基金,在2007年牛市中的業績甚至可與華夏大盤分庭抗禮。如此出類拔萃的業績,幾乎完全維系于該公司投資總監對熱點轉換的出色把握。后來公司發生重大變故,投資總監被解除職權,基金經理在迂腐地堅持了半年的“牛市論”后,終于承認熊市來臨,但這時基金已經受困流動性無法減倉,基金業績由一度的收益正數第1,變為損失幅度為正數第1的基金的兩倍。
這一案例的教訓是,絕不購買整體實力未經歷史有效檢驗的公司旗下的基金。值得信賴的基金公司應該有一群人基本適用于某個關鍵的位置,比如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而不是成敗系于一人。因為優秀的公司在關鍵位置出現換人時,能夠找到同樣能勝任這一位置的人頂上。
但在中國尋找這種公司是一項難題。中國基金業的歷史實在太短了,大多數公司都是3~4年內成立的,很多制度建設都在不斷完善中,其成效需要一定的歷史區間才能體現。有的公司中短期業績(比如1年以來回報)很不錯,但公司成立的時間不夠長(比如2年),很難判斷它的未來會怎樣;有的公司股東背景很強(比如國內外大投行、大銀行),但整體業績和綜合實力并不突出甚至落后。
權衡之下,目前只有華夏、上投摩根、南方、廣發、博時、華安、嘉實、招商、華寶興業、興業等基金公司堪稱具有此等實力。記者曾有幸和這些基金公司的老總、投資總監或基金經理接觸過,這種相對深入的了解遠比道聽途說來得可信。選擇華夏、南方、廣發、華安、嘉實,因為它們都是老10家中的佼佼者。華寶興業、興業成立時借鑒足球比賽中的433陣形,三皮對選出的華夏回報(積極配置型)、上投摩根阿爾法(股票型)、興業趨勢(股票型)分別給出了40%、30%、30%的資金配置比例,這樣攻守平衡,重進取而又不失穩健間雖然相對老10家為短,但成立以來旗下基金業績全面開花,經歷過牛熊考驗。
應該說,上投摩根是一家言出必踐、負得起責任的公司,而且它是目前唯一一家旗下所有基金明確承諾不停止定投的公司,那起眾所周知的惡性事件主要責任也不在公司。在老十家中,博時的大起大落值得回味,但又有哪一家公司沒有經歷過起落?10年中它的整體業績是站得住腳的,其根基之深也一如它歷史的悠久。另外招商系入主博時給人良好預期,招商系優良文化也普遍得到認同。
圈定了績優公司,遠不等同于圈定了要投資的績優基金。龍生九子,九子有別。在同一基金公司內部,基金經理的能力和投資風格也可能差異不小,如華夏、博時,就將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等不同風格作了分家,其內部的基金也需要做嚴格篩選。故我們下一步不考慮公司,單靠業績選出中長期表現最優秀的基金,再和圈定的基金公司作交集。
組合投資風格要多元化
我們的定投規劃只選擇中長期業績突出的2只股票型基金和1只積極配置型基金(晨星分類)。由于中國基金業歷史實在太短,為了不至于漏掉最優秀的基金,我們不得不選擇最近兩年回報率排名最居前及晨星2008年8月五星評級,作為單純從歷史業績層面初選績優基金的標準。和圈定的基金公司取交集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入選基金。
有人會問,怎會看不到若干最有名的基金的身影?的確,華夏大盤精選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可惜它已經兩年不賣了。富蘭克林國海彈性本是投資者最青睞的基金之一,基金經理張曉東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可惜該公司旗下整體業績缺乏說服力,只能揮淚斬基。景順長城鼎益和富國天益價值基金被篩除,亦是基于同樣的理由。
有了該表,積極配置型基金毫無懸念地花落華夏回報。但要在剩下的5只基金中挑出兩只,卻著實令人頭疼,這可都是近兩年來基林中的頂尖高手啊!
于是我們增加一條標準,即再優秀的基金公司也只配置其旗下的一只基金。如華夏毫無疑問是截止目前檢驗出的中國最優秀的基金公司。但金融業的風險實在令人望而生畏。雷曼兄弟158年的歷史,也說倒就倒了,何況華夏的歷史只有區區10年。根據分散投資和多元化的準則,選華夏回報,就只能舍棄華夏紅利。
這樣就只剩下了4只基金,興業趨勢、博時主題行業、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和上投摩根阿爾法。
于是可以再設立一條標準,即同一投資規劃中不能有投資風格相同的基金。這其實也是分散投資和多元化理念的進一步延伸。A股市場的熱點輪換很頻繁,選擇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意味著在牛市可以盡可能地抓住市場所有的熱點,而在熊市中也可避免因某一風格股票的大跌而遭致過大損失。這樣,就把4只基金分成了二擇一的兩個組,同屬大盤平衡型的興業趨勢和博時主題行業一組,而同屬中盤成長型的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和上投摩根阿爾法一組。而基金的規模也在這時成為了考慮的焦點。
中長期規模不是問題
大規模的績優基金有時不免讓人感到顫栗。但研究完一系列績優基金的規模變遷史后,我們發現最優秀的基金遲早會得到大眾的追捧而規模迅猛增長,以致不能承受之重。如興業趨勢基金,2007年一季度末規模還在24億元左右徘徊,二季度末就爆增到116億元,三季度更是翻番至210億元。
也就是說,待選的這4只王牌基金,無論它現在的規模有多小,如果不加以特殊的政策控制,在中長期中部將膨脹為大規模基金,而且可能遠超過現在的規模。那只世界聞名的麥哲倫基金就是最好的榜樣。
看來對于任何基金的中長期投資而言,規模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中長期中基金公司運作大規模基金的能力。這對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整體作戰能力要求自然非常高。
而對規模有政策控制的極少數公司就成了香餑餑。上投阿爾法屬難得的不停止定投的基金,上投摩根甚至還宣布規模一旦超過150億就關閉。唯一的遺憾是基金經理孫延群很少作策略性選時,可能讓基金在持續大跌中加重損失。但他的選股能力絕對是超一流,在股票倉位比其他優秀基金高20%甚至30%的情況下,熊市業績也只是稍遜。總不能要求他既會九陽神功,又會九陰白骨爪吧。
而興業趨勢和博時主題這兩只基金的經理都在熊市中展示了其運作大規模基金的實力,它們都屬于選時策略型基金,且在200億元的規模上仍能翻云覆雨,在牛市啟動時增倉的能力自然也會勝人一籌。從業績上說,前者比后者略勝一籌,但這與前者倉位低20%左右、而后者執行反向投資策略逆向增倉有關。
競爭進行到這一程度,只能靠細節取勝了。興業趨勢具備更靈活的股票投資范圍。相對博時的60%~95%而言,它30%~95%的設計更利于在未來發揮基金經理靈活選時的特長,而這也在其過往的業績中得到了驗證。其基金經理王曉明是既會九陽神功又會乾坤大挪移的高手,興業基金在股債兩方面的投研實力也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