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熱氣球,美麗的歐羅巴風光就能盡收眼底。于是露西和三位男士一起坐上了熱氣球。升空之后,露西發(fā)現(xiàn)著火了,但氣球已在離地面15米的高空。生存還是死亡,哈姆雷特的難題擺在了四個人面前。露西跳了下來——她失去了一條腿。那三位男士則失去了生命——他們沒有跳下來。露西能活著,是因為她比三位男士多一種東西——膽識。
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李琳為自己的命運奮筆疾書。突然被最后一道題卡住,那是任何參考書中都從未遇到過的題型。時間只剩下30分鐘,是鞏固已有戰(zhàn)果?還是攻克這毫無把握的檻?她選擇了后者。遺憾的是,結(jié)束鈴聲響,她只寫出了解題思路。意外的是,導師錄取了她,盡管分數(shù)不在錄取線內(nèi)——后來才知道,別人都采取了保守策略,用那30分鐘確保前面的戰(zhàn)果,她是唯一一個嘗試解答那道難題的人。導師錄取她時只說了一句話:科學創(chuàng)新需要的不僅是學識,還有膽識。
的確,相比學識,膽識是更高境界。牛津大學美麗的24歲博士生克萊爾·圖利棄文從戎,成為愛爾蘭史上首位做無上裝表演的封三女郎,為的是宣傳防治乳腺癌,引來一片唏噓。
膽識以學識為本,沒有學識,就無從作出判斷,何談勇敢地執(zhí)行?但膽識不同于學識,能付諸執(zhí)行的學識才是膽識。目前大多數(shù)中國人更注重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膽識的積累。膽識是勇敢迎接挑戰(zhàn)、風吹雨打錘煉出來的一種紀律,是知行合一的產(chǎn)物。
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倘若把這種承擔更高風險的能力概括為膽識,在一定意義上,就可推理出同等正確的定理:收益與膽識成正比。
A股整體市盈率跌至15倍,銀行股平均市盈率更跌至9.2倍,而銀行股的盈利同比增速在風雨交加的次貸危機中依然高達60%以上!仍有人高喊“A股依然被高估”,很多人依舊在恐慌殺跌。而有膽識者,在兩率下調(diào),單邊征稅,回購新規(guī)等維穩(wěn)舉措下,已經(jīng)看到了A股的投資價值曙光,甚至開始建倉。
面對未來必將回歸的市場機會,我們需要膽識,去欣然承受底部可能達一兩年的煎熬。本期封面報道《觸摸股底》,以期助有膽識的讀者更清楚地分析時局,科學地把握股市底部區(qū)域,贏取財富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