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活動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備受理論界和業界的關注。本文旨在從網絡組織理論出發,基于資源觀、知識觀反能力觀的角度,對網絡內組織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系統的梳理與歸納,分析其內在的作用機理并提出適當的建議,為更好提升技術創新績效提供借鑒。
一、引言
技術創新活動包括一項技術或產品從新思想的產生,到研發、試制和實現首次商業化的整個過程,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隨著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與發展,人們更多把視野聚焦于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已有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通常從技術創新的過程和技術創新能力的角度進行分析;而隨著網絡理論的興起,企業網絡作為一種介于純市場和企業科層組織之間的中間性組織,也備受關注。有學者基于網絡環境,分析網絡能力等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但往往較單一,缺乏系統性。本文基于企業組織及其創新范式日益網絡化趨勢背景,歸納和梳理了國內外學者關于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從資源觀、知識觀和能力觀三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同時分析了三個層面的內在關聯及其對技術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提出適當的建議,以提升網絡化趨勢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
二、網絡組織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文獻回顧
(一)基于資源觀
隨著網絡組織環境的形成與發展及網絡理論的興起,經濟學家們認為網絡既是一種無法模仿的資源,也是獲取資源和能力的一種獨特方式,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英國Sussex大學的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的SAPPHO計劃,對29對創新成功和失敗的創新項目進行測度,并提出對外界科技網絡的利用程度是影響創新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王育曉(2005)指出網絡關系資源是影響網絡環境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鍵因素,提出企業擁有的社會關系資源,通過正向作用于企業的吸收能力從而促進技術創新績效提升。

(二)基于知識觀
隨著創新技術網絡和社會網絡的發展,技術創新的成功越來越需要多個組織間的知識學習和合作,并且相互之間保持一種平衡與協作。創新過程的成功來自于企業之間在彼此獨立的基礎上而進行的編碼知識和緘默知識的交換;同時創新也是一個知識學習的過程,有從外部和內部的干中學、用中學、共享中學。Cohen和Levinthal(1990)研究表明企業通過吸收能力,即識別、吸收并商業化利用來自企業外部網絡的知識,對創新活動的生產率具有正向效應。知識的互相學習成為影響集群網絡內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鍵因素,李正衛和池仁勇等(2005)通過實證分析驗證這一點。對于企業內部網絡而言,宋志紅(2006)通過對國內115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得出企業內部知識共享行為與企業創新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而影響技術創新績效。
(三)基于能力現
有學者從企業動態能力的角度,即企業為適應變化的環境,進行整合、構建、重塑內部與外部資源的能力freeze等,1997),通過作用于企業的運營操作過程,間接對技術創新績效影響進行分析。諸多研究認為吸收能力,即Cohen和Levinthal(1989)首次提出的企業識別、吸收、并商業化利用來自企業外部的知識資源的能力,對創新活動的生產率具有正向效應,并能提高新產品開發的效率。基于內部網絡,杰弗里-摩爾(2007)指出有兩個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了創新績效不如預期,其一是公司缺乏內部協同能力,即企業內部職能部門沒有精誠合作的保障機制。
三、基于網絡環境的作用機理分析
(一)基于資源觀的分析
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依賴于他們同其他公司和參與者組成的網絡。因為網絡內存在大量的積累性資源,網絡合作可以幫助企業得到必要的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并實現新產品的高效開發。企業的網絡有利于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和各企業之間共享包括研發資金、技術資源、企業家資源、市場信息以及關聯的其他社會關系等資源,從而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企業通過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節約成本,提升技術創新績效。共享的網絡關系資源是影響網絡環境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鍵因素,但是往往其通過正向作用于企業的吸收能力從而促進技術創新績效提升。
(二)基于知識觀和能力觀的分析
在網絡聯系的過程中,知識的交流對技術創新績效起到重要作用,企業網絡正可以為網絡內企業提供強大的知識流。同時由于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隱性知識,而且技術往往具有前后關聯的特殊性,需要在工作交流中逐步積累,因此技術創新的過程是一個在供應商、生產商和用戶等之間以及企業內各部門之間交互學習的過程,并且保持關系的平衡與協作。在學習和合作的基礎上,企業形成發起、維持和運用商業關系與網絡獲取競爭優勢的網絡能力,它是企業基于內部知識和其他補充資源,通過開發、維持與利用各層次網絡關系以獲取稀缺資源和引導網絡變化的動態能力。其中,網絡關系強度和企業吸收能力的差異是決定聯結關系在網絡中功能的不同的重要條件。這種不同的網絡關系強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社會資源的積累與動態能力的拓展,強關系主要作用于企業資源積累與網絡能力拓展的深度,而弱關系則更多地影響著企業資源與能力積累的范圍廣度。而吸收能力對創新活動的生產率具有正向效應,并能提高新產品開發的效率。
(三)作用機理模型構建
基于三個層面的理論回顧和分析,筆者嘗試提出基于網絡環境的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作用分析框架,構建如下模型:
企業內外部網絡資源的共享和通過網絡知識的交互形成企業動態能力通過作用于企業的正向吸收能力,從而實現技術創新績效。因此基于網絡環境的吸收能力是企業網絡資源、交互的網絡知識和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控制因素,在網絡資源和知識轉化為現實創新績效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決定著網絡資源和知識是否更有效地轉化為網絡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創新績效。網絡關系強度作為重要的調節變量,影響著企業網絡資源和網絡能力的拓展。三個不同層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其中網絡創新資源是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保障,網絡知識的交互是技術創新績效的動力,網絡的動態能力是技術創新績效的前提。
四、結論與建議
因此,企業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技術創新越來越重視尋求合作者,而合作者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外部,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對技術創新也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企業要積極發展自己的外部和內部企業網絡,注重在網絡關系強度和關系結構,積極發展與客戶、供應商、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外界實體的聯系,還應注重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交流,以提高其信任程度和溝通程度,從而為企業提升技術創新績效提供支持源。另一方面,企業積極建設內外部網絡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吸收能力。使企業從外界獲得的知識,很好地進行識別、消化和吸收,最終轉化為自己的技術創新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