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多數的服務場景中,顧客在接受服務時,都會有“其他顧客”在場。同處一個服務場景,顧客之間可能會互助、合作、相互學習或模仿,也可能會相互競爭,相互干擾。而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則會影響顧客的服務體驗,以及企業的服務營銷和服務管理工作。
[關鍵詞] 服務場景 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 關系形式
一、服務場景中“其他顧客”的存在
服務場景,按其用途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自助服務,現場沒有服務人員,由顧客自己完成服務,例如銀行的自動取款服務、交費易服務等。其次是交往性服務,即通過顧客與服務人員之間的互動接觸,共同完成服務,例如住宿、餐飲服務等。第三類是遠程服務,服務場景中只有服務企業員工,很少或根本沒有顧客,例如移動通信服務、廣播服務等。在自助和交往性服務過程中,都會有其他顧客在現場等候或接受服務;而同時接受遠程服務的顧客,雖然看不見彼此,但也會產生相互影響。例如,在中秋節、春節等重要節日里,大量顧客同時使用短信服務,會導致短信“塞車”,信息發送速度慢甚至信息丟失,通信服務質量降低。
總的來說,在大多數服務場景中,“其他顧客”都會存在,它可能是在服務現場的朋友或購物伙伴,一般的熟人(熟悉的陌生人或交情尚淺的人),或者完全陌生的人。這里,朋友、購物伙伴或一般熟人的關系在服務消費之前已經存在,顯然會對顧客的消費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區別起見,我們僅以陌生顧客作為討論的對象。
二、顧客之間的交互關系形式
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是一種社交行為,表現為可觀察的交談、姿勢變化、位置移動和身體接觸等。同處一個服務場景,陌生顧客之間可能會互助、合作、相互學習或模仿,也可能會相互競爭,相互干擾。
1.互助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顧客之間的互助行為尤為明顯。當服務人員不在現場而自己又不太了解服務流程或相關服務信息時,為了降低風險,顧客很可能會向其他顧客求助。例如,地鐵中轉站時常會有人詢問身旁的乘客自己該如何換乘,或者自己是否選對乘車方向。除信息咨詢外,顧客之間也會有一些實質性的幫助行為,例如列車上鄰座乘客主動幫年長者放置行李,旅游途中團友之間相互幫忙照看行李,拍攝照片等。當然,作為一種文明禮貌行為,顧客也可能會主動幫助他人,比如主動讓座給老人、孕婦、抱小孩的女士等。
也就是說,互助關系中其他顧客或扮演求助者的角色,或扮演助人者的角色。每一組關系中,都會有一方主動,而另一方相對被動。顧客有可能是主動求助者或主動助人者,也有可能是被動接受他人的幫助,或者響應性地幫助他人。
2.合作
對于部分培訓類服務來說,如交誼舞培訓班、英語口語輔導班,顧客之間的合作是必須的,也是互利的。如果合作能獲得雙贏,顧客通常會自發合作來爭取共同利益。例如,面對“持卡有優惠,消費送積分”的會員政策,為了享受優惠,顧客會借用現場其他人的會員卡;而持會員卡的顧客也愿意將卡借給他人,以累積更多的積分。反之,當共同利益受到損害時,顧客會站在同一立場,甚至聯合成一股對抗企業的力量。
3.學習或效仿
在不太熟悉服務政策或服務操作流程的情況下,如果現場的服務人員和其他顧客沒能主動給予幫助,一部分不愿意求助于人的顧客就會暗自觀察和模仿其他顧客的做法,從而完成服務的傳遞。自助服務場景中不乏這樣的例子,例如在廣州地鐵站,初次使用自動售票機的乘客,可能會暗中效仿其他乘客的做法。這類顧客可能由于個人性格或礙于面子等原因,而沒有向他人主動求助。同樣是為了降低服務風險,但互助是一種顯性的交往關系,而效仿則相對隱性。
4.競爭
在服務場景中,顧客之間共享服務空間、服務時間(長短、先后)、服務設施和服務人員等稀缺資源。服務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顧客之間的競爭關系。而這種競爭關系直接表現為服務等候和場所擁擠。如果缺乏合理的服務規則和服務監控措施,顧客之間可能會為了競爭資源而發生沖突。例如,在快餐店就餐的顧客可能因搶占座位或插隊問題而引發爭吵。另外,服務企業的限時或限額促銷政策,也會人為地加劇顧客之間的競爭。
5.干擾或破壞
共享服務的顧客,如果在個人特征和行為方面不兼容,彼此之間就會產生消極影響。例如,衣冠不整或者著裝怪異的客人會讓酒店的其他顧客感到不適;而在劇場大聲喧鬧或在禁煙區吸煙的客人,則會直接破壞其他顧客的服務體驗。相比之下,顧客特征不兼容是一種靜態的干擾,服務企業可以通過隔離顧客來避免其負面影響。而行為不兼容則是一種動態的破壞,對此服務企業應加強對顧客的行為指導和教育。
三、顧客之間相互交往帶來的影響
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無論其形式如何,都會給服務場景中的顧客、服務人員,以及服務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1.對顧客的影響
對顧客而言,與其他顧客正面積極的交往,有助于增強服務滿意感。在服務信息不足的條件下,效仿其他顧客的做法,或者咨詢其他顧客,可以降低顧客的服務風險;而顧客之間的相互合作則通常會帶來雙贏的結果。不僅如此,正面積極的交往也有助于滿足顧客的社會交往需要,甚至還會產生溢出效應。例如,美容培訓班上的學習拍檔,在相互熟悉之后,可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或者商業上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說,顧客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延伸到服務場景之外。
另外,顧客之間對服務資源的競爭,可能會讓彼此產生緊張感。為了贏得服務資源,一部分顧客甚至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或貨幣成本。例如,為了能買到春運火車票,一些乘客會徹夜守在售票點門口排隊;為了能提前上火車,很多乘客都愿意多花10塊錢去休閑雅座候車。
2.對服務人員的影響
一部分顧客選擇求助或效仿其他客人,而非直接向服務人員咨詢,這無形中分擔了服務人員的工作,有助于彌補服務高峰期企業人力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為了避免顧客之間交往帶來的負面影響,現場服務人員還需要扮演“老師”和“警察”的角色,教育和引導顧客遵守服務場所的行為規范,并對不合作的顧客進行管制。
3.對服務企業的影響
顧客之間的積極交往有助于增強顧客對企業的忠誠感。例如,健身俱樂部的成員之間可能因志趣相投或相互幫助而建立個人友誼,并長期留在服務企業。對于服務企業而言,這種基于顧客之間人際關系的忠誠有較大的風險,因為顧客可能會游說其他顧客一起“跳槽”。另外,顧客之間的消極交往則會給顧客-企業關系帶來不利影響。對于其他顧客造成的干擾或破壞,“受害”顧客可能歸咎于服務企業的市場定位失誤或現場管理不到位,進而對服務企業不滿,甚至轉換服務供應商。
四、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示
綜上所述,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對顧客的服務體驗和企業的服務管理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企業管理者應重視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行為及其關系形式,揚長避短。
一方面,服務性企業可以為顧客之間的相互交往構建一個平臺,例如在網站上設立會員社區,或者定期組織顧客活動等,利用顧客之間的人際關系來增強顧客對企業的歸屬感。
另一方面,服務性企業還應做好顧客兼容性管理,控制或避免顧客之間發生沖突。首先,服務性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來確定自己的目標顧客,盡量避免不兼容的顧客同時出現在同一服務場所。其次,服務場景的設計和布置也有助于隔離不兼容的顧客。例如,在餐廳設立吸煙區,既能滿足吸煙顧客的需要,又能避免顧客之間因吸煙問題而發生沖突。此外,服務性企業還可以通過文字、標識、圖示、語言等各種信息溝通方式,引導顧客遵守行為規范。例如,高星級酒店會明文告示來賓“衣冠不整者,請勿入內”,銀行會用黃線來劃分等候區和柜臺服務區;快餐店服務人員會提醒客人按次序排隊點餐。總之,服務企業可以從市場定位、服務溝通、服務場景設計以及現場控制等方面來加強顧客兼容性管理。
參考文獻:
[1]瓦拉瑞爾 A. 澤絲曼爾, 瑪麗·喬·比特納著,張金成,白長虹譯.服務營銷(原書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Cathy Parker, Philippa Ward. An Analysis of Role Adaptions and Scripts During Customer-to-Customer Encounters [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 34 (3/4):341-358
[3]Barrey Davies, Steve Baron, Kim Harris. Observable Oral Participation in the Servuction System Toward a Content and Process Model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8,44 (1):47-53
[4]黎建新:服務環境中的顧客間關系及其管理[J].求索, 2007(6):40-41
[5]Charles A. Pranter, Charles L. Martin. Compatibility Management: Roles in Service Performers [J]. The Journal of Service Marketing, 1991,5(2):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