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在分析物流金融能給中小企業、物流公司和銀行帶來收益的基礎上,提出由于信托責任缺失、數據低效等原因產生的風險,決策方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和銀行間的納什博弈來找出物流金融下風險主體利益平衡點,為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 物流金融 信用風險 納什博弈
一、物流金融風險
企業資金短缺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不靈,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規模和信譽問題,很難直接獲得再生產所需的資金,主要因為企業往往貸款頻率高,造成成本高;同時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缺少穩定性及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監控質押物銀行放貸風險大。
目前多數物流公司增值服務少,不能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中小企業資信較低,銀行花費大筆費用來監督中小企業貸款使用情況,當調查成本和監督成本大于利息所得時,銀行不愿意對這些中小企業放貸,造成銀行“想貸貸不出去”,因此也需要新模式來實現共贏。
我國物流金融還處于初始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信托責任風險。物流公司負責對質押動產的管理與監督,銀行會降低對信用風險的管理。由于物流公司不專業或缺乏責任可能造成信托責任缺失,導致銀行相信表面數據而陷入隱蔽的信用風險中。
銀行為更好地控制風險,常常運用到一些財務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貨周轉率等來對融資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物流金融下,主體多元化使銀行將部分審貸職能轉給物流公司,信息失真導致風險評級的量化指標失靈,加大了信貸風險。
二、博弈過程分析及策略
1.基本假設
(1)參與人為銀行、中小企業。銀行有貸與不貸兩種決策,企業有信譽好和不好兩種傾向。
(2)企業為獲得貸款,有可能對資信進行粉飾,存在粉飾成本。
(3)銀行為降低信用風險,會自行或委托物流公司進行核查,存在信用調查成本。
(4)符號約定如下
A---貸款本金RL---利息
R---企業利用貸款收益CF---企業粉飾成本
CI---銀行調查成本或支付給物流公司監督成本
r---銀行不貸款機會成本 €---其他融資成本
2.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非合作博弈模型
(1)銀行與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形成原因的博弈分析
圖1 信用風險矩陣分析
(2)銀行與中小企業非合作動態博弈過程
圖2 非合作動態博弈樹
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無論企業的資信如何,最佳狀態都是能得到銀行的貸款,此時收益為正值;對于銀行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貸,信譽好)和(不貸,信譽不好),此時銀行的信用風險降到最低,而(貸,信譽好)和(不貸,信譽不好)兩種策略相比,銀行貸款給信譽好的企業將使雙方獲得(RL-CI,R-RL)的收益,這顯然是較優的選擇,也可以通過箭頭法來找出這個最優策略,具體步驟如下:
圖3 箭頭法尋找最優策略
從策略組(不貸款,信譽不好)開始,假設開始時雙方采用的是該策略組合,此時銀行的收益為零,相鄰兩個策略組收益-r和-A-CI均為下策,銀行的策略則不會發生改變,等待下一個信譽好的融資企業,而中小企業會發覺自己若改變策略能夠增加收益,若不改變則失去這一次貸款機會于是箭頭指向(不貸款,信譽好)這個策略組,此時銀行開始行動,因為貸款給信譽好的企業將會獲得RL-CI的收益而不是存在-r的機會成本,最終達到(貸款,信譽好)這個均衡策略。
三、結論
隨著新《物權法》的頒布,動產質押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同時由物流公司監管企業質押的動產,銀行會根據物流公司提供的信息正確與否來支付報酬,對物流公司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物流公司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監管水平,同時銀行還可出臺一些具體規定來約束物流公司的機會主義傾向來防范信用風險,但最終還是要求物流金融下的風險主體三方遵守誠實守信原則來實現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李靜宇:物流金融:企業融資的鑰匙[J].中國儲運,2007,(1):58-63
[2]馮耕中:物流金融業務創新分析[J].預測,2007,(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