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企業科技資本自身的特點,科技資本交易的支付問題也隨之帶有明顯的特色。本文將重點研究科技資本交易的價格決定、價格的影響因素,以及支付方式。
[關鍵詞] 科技資本交易 支付
一、引言
在當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企業將科技資本作為技術產品直接出售或轉讓出去,從而產生了科技資本的交易。科技資本交易的支付問題是科技資本的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二、科技資本交易的價格決定
每一個科技資本交易過程都是一個新的博弈,完全相同的交易過程幾乎不存在。在博弈模型中,我們假定實施該科技資本能夠得到超額利潤是共同知識;技術資本賣方不實施該技術,由此得到如下完美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如圖)。
圖 科技資本交易博弈模型
其中,C:交易費用;S:實施該科技資本所得收益;P:交易價格。
在圖中所示的模型中,如果:
S-P>0 (1)
那么買方將選擇接受;如果:
P-C>0(2)
那么賣方將選擇出價P。因此,條件(1)、(2)同時滿足時,生意成交是唯一精煉納什均衡結果,其支付函數分別為P-C、S-P。否則,精煉納什均衡結果將是不能成交,支付函數將分別為0、0。因此,理性的科技資本賣方出價P,將同時滿足(1)、(2),即:
C
至于P的具體取值,將取決于雙方的談判能力和競爭情況。由此得出科技資本價格公式:
P=a·(S-C)+C (4)
其中a為分割比例,介于0~100%之間。
三、科技資本交易價格的影響因素
從科技資本價格公式(4)可以看出影響P的各種因素最終都表現在對a、S、C的影響上。在現實生活中,下列因素一般會對a、S或C產生影響,進而對P產生影響。
1.風險
風險來自兩方面,一是技術風險,二是市場風險。實施任何一項技術,無論該技術多么成熟,都可能因意外事故而失敗,這就是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既和技術本身有關,也和技術實施者有關。一般而言,技術實施者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實施技術的風險就小。市場風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采用新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銷不出去,二是產品不能按預期的價格銷售出去。理性的人都是厭惡風險的,存在風險就必須有相應的報酬,這種報酬只能從利潤中扣除。在競爭機制作用下,通過競價,可以使技術成果被技術力量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優先采用。
2.實施該項科技資本的投資閥值
一般而言,實施一項科技資本會有一個最低的投資要求,這個最低要求就叫投資閥值。投資閥值小,投資的風險就小,就容易籌集到所需資本,科技資本的需求者就較多,科技資本賣方就可爭取到高的a值。對不同的企業,投資閥值并不完全一樣,比如對已有工藝的改造技術,老企業的投資閥值就明顯低于投資新建一個利用該項技術企業的投資閥值。
3.實施該項科技資本所需的技術力量
任何一項科技資本的實施,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力量做保證,如果買方技術力量薄弱,交易成本將增大,技術成果的實施將極具風險,甚至不可能。不同的科技資本,對必需的技術力量的要求各不相同。對一個企業來說,它的技術力量在短期內是一個不變量,所以只能實施其能力范圍內的科技資本。可見,實施一項科技資本所需的技術力量少,能夠實施該科技資本的企業多,科技資本供方就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就可爭取到較高的a值。
四、科技資本的支付方式
目前采用比較多的科技資本支付方式有以下幾種:
1.總額支付
指一切費用一次清算的方式。這種支付方式往往對供方有利,因為買方一開始就要付出一筆相當大的款項,而不管應用這項技術能生產多少產品,獲得多少利潤,風險全由買方承擔。許多個人非職務發明的專利交易,大多采用這種方式。因為發明者不熟悉市場,沒有能力承擔市場風險。企業兼并、收購也往往采取這種方式。這是一種純粹的買賣。一次清算并不等于一次付清。它既可以一次付清,也可以多次分期付款。比如,在簽訂合同時交30%,設備安裝調試完畢后支付50%,投產并取得利潤后再付20%。
2.提成支付
與總額一次支付不同,可根據產量、售價、銷售額或利潤,每年提取一定百分比的提成費。提成支付許可方要承擔一定風險,但有利于許可方繼續關心專利的實施,不斷改進技術,使其更好的發揮效益。其中,由于提成方式不同,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大小也不一樣。按照利潤分成,可以把雙方的利益捆在一起,許可方在轉讓后會繼續關心技術實施和管理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3.入門費加提成支付
在實際中采用比較普遍的,是把入門費與提成支付相結合的做法。也就是許可方先收取一筆入門費,投產后則根據產量或銷量或其他指標提取費用。這種支付方式既可合理分擔風險,有可把許可方與被許可方通過利益關系結合起來,從而有利于技術的實施。入門費與提成支付相結合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入門費定期固定支付,提成費按銷售額增加而降低提成比例,但不得少于上一年的提成額。(2)入門費分期支付,提成費的提成比例隨產量增加而增加。(3)入門費分期支付,提成費按固定比例定期支付。(4)入門費一次支付,完成一定銷售量后按單臺銷售量提成。
4.入股分紅
科技資本不僅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社會資產,而且正在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式。無論是合作、合資經營中,以科技資本進行投資,已經成為較普遍的方式。除了合作經營中雙方約定的方式以外,極大多數通過科技資本作價入股,然后投資方按股份多少分取紅利。入股分紅與利潤分成形式上有相同之處,但有許多重大的差別。第一,入股分紅可無限分紅受益,利潤分成有一定期限;第二,入股分紅嚴格按通行的按股分成方法獲利,而利潤分成則根據雙方約定;第三,入股后不僅享有受益的權益,而且還有按股承擔債務的義務,而利潤分成沒有承擔債務的責任,這是兩者最重要的實質性區別。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
[2]王同律: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增殖[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