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定性角度對環縣城鄉統籌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且利用灰色關聯分析對環縣城鄉協調發展差異進行了定量研究,進而指出全縣城鄉協調發展過程是一個有重點,有突破,有扶持的分步實施的過程。
[關鍵詞] 環縣 灰色關聯分析 城鄉協調
一、研究區概況
環縣位于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踞陜、甘、寧之交界,鄂爾多斯盆地之腹中,截至2007年底,環縣轄4個鎮、16個鄉及1個旅游辦公室,總面積9249.5平方公里。經過近30年的改革發展,環縣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社會經濟面貌總體上發生了根本改變。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城鄉發展差距持續擴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民收入水平低。城鄉統籌發展問題已經成為環縣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重大障礙。
二、環縣城鄉統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經濟方面的不和諧
從政府投入指標看,2006年環縣全社會對城鎮投資74180萬元,而對農村投資僅為10128萬元;從居民收入指標來看,2003年~2006年環縣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從3.59逐漸增高到3.83;從居民消費指標看,2003年~2006年城鄉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值也由3.25擴大到4.20。
2.在政治方面的不和諧
城鄉不統一的戶籍制度;城鄉間在參政議政方面也存在不均衡現象,廣大農民缺乏平等的政治參與權、利益表達權;還包括城鄉不平等的就業政策、城鄉不平等的社會保障體系等。
3.在文化方面的不和諧
城鄉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較大,農村教育投入不足;城區和農村的文教娛樂水平有很大的區別,環縣城區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為562.4元,而農村人均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僅為111.8元。
4.在社會方面的不和諧
城鄉醫療支出差距大,2005年城區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401.27元,而農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僅為36.7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仍是全縣農村社會發展的瓶頸。
三、環縣城鄉協調發展差異的定量分析
1.技術思路
基本思路:為反映環縣城鄉協調發展情況,先建立一套可以反映全縣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的指標,并選取相關參考序列,然后將2005年底環縣各鄉鎮相關指標的空間序列與參考序列作灰色相關分析,以反映環縣各地區城鄉協調發展差異。
研究范圍:鑒于統計年鑒一般只統計到鄉鎮范圍,村一級的基礎數據較難獲得,于是取2005年環縣21個鄉鎮為研究對象。
指標確立:根據區域性、可比性、科學性和代表性原則,研究確定采用反映區域發展差異的指標主要包括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和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2.環縣城鄉協調發展差異研究——灰色關聯分析
(1)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對所要分析研究的各因素,通過一定的數據處理,在隨機的因素序列間,找出它們的關聯性,發現主要矛盾,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響因素。本文將整個環縣看作是一個系統,而把各個鄉鎮看作是影響整個系統發展水平的因素。參照國內外相關研究,選取一參考目標序列,并將各鄉鎮數據與參考序列進行灰色關聯分析。
(2)計算各鄉鎮原始數據及參考序列,經計算得各鄉鎮指標與參考目標序列的關聯度:天池鄉0.7448、演武鄉0.6977、合道鄉0.7405、曲子鎮0.7581、木缽鎮0.7531、樊家川鄉0.7506、八珠鄉0.7380、環城鎮0.7639、洪德鄉0.7495、耿灣鄉0.7450、四合塬0.7475、秦團莊鄉0.7117、山城鄉0.7498、甜水鎮0.7563、南湫鄉0.6061、羅山川鄉0.6338、虎洞鄉0.7461、小南溝鄉0.6610、車道鄉0.7151、毛井鄉0.7328、蘆家灣鄉0.7374。
3.結果分析
(1)環縣城鄉發展現狀分類。根據關聯度大小和實際情況,可把21個鄉鎮、區分為3類:
第一類:關聯度在0.7506以上,有曲子、木缽、環城、甜水。
第二類:關聯度在0.7151~0.7506之間,包括天池、合道、樊家川、八珠、洪德、耿灣、四合塬、山城、虎洞、毛井、蘆家灣。
第三類:關聯度在0.7151以下,包括車道、小南溝、羅山川、南湫、秦團莊、演武。
(2)環縣城鄉協調發展進程分析。以上把環縣21個鄉鎮劃分為3類,以反映環縣各地區城鄉協調發展差異。
率先實現城鄉協調的領頭地區:包括曲子、木缽、環城、甜水等第一類鄉鎮,灰色關聯度在0.7506以上,以環城0.7639為最高。這四個鄉鎮均沿銀川——西安分布在環江谷底,交通便捷,區位和資源優勢地位突出,具有良好的產業優勢和經濟發展基礎優勢,城鎮化初具規模,已出現城鄉協調的特征與趨勢,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城鎮化水平較高,綜合發展狀況較好,二、三產業較為發達,吸收剩余勞動力功能相對較強是今后帶領全縣實現現代化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地區。
實現城鄉協調的重點扶持地區:包括天池、合道、樊家川、八珠、洪德、耿灣、四合塬、山城、虎洞、毛井、蘆家灣等鄉鎮,灰色關聯度在0.7151~0.7506之間。這些鄉鎮受自然、歷史、社會、經濟等因素制約,目前總體水平距城鄉協調發展指標還有距離,在產業結構、社會經濟和人口城鄉構成上還存在一定不足,是環縣城鄉協調發展過程中必須重點扶持的地區,這部分鄉鎮的城鄉發展并不能像第一類區那樣,迅速走上城鄉協調,而是需要一定時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政策磨合期,逐步在中心城鎮和周圍農村之間進行有機融合。
實現城鄉協調的調整地區:主要是車道、小南溝、羅山川、南湫、秦團莊、演武等鄉鎮,灰色關聯度在0.7151以下,遠離經濟核心區,暫不具有城鄉協調發展條件,但為了加快該地區進程,建議在政策向導和規劃上加以控制和引導。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環縣城鄉統籌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且全縣城鄉協調發展過程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實現,而是一個有重點,有突破,有扶持的分步實施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徐建華: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石靈靈李宗植:基于灰色關聯的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成因分析[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