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和新技術革命的加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對企業研發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依靠單個企業研發投入很難完全掌握整個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產業技術聯盟作為整合產業內各個企業以及非企業組織的技術和科研資源,提高創新效率,有效發揮聯盟成員核心技術優勢的一種創新組織形式,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管理者的關注。由于產業技術聯盟是一種沒有股權關系,僅僅是協議關系的松散的合作聯盟,要想充分發揮聯盟的作用,必須了解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有可能存在的風險。
一、產業技術聯盟的概念和特征
1.產業技術聯盟的概念
產業技術聯盟是指基于某一產業的技術研發、技術產業化、市場拓展等成員的共同目標,通過適當的組織形式和運作制度,多家具有或類似產業背景的企業組織(也可能包括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服務組織等)聯合起來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組織形式,它為聯盟成員在集聚優質資源、分擔創新風險、提高合作深度和效率、實現合作共贏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2.產業技術聯盟的特征
產業技術聯盟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科技發展速度加快及企業實行跨國經營的必然趨勢,是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而結成的一種較復雜的戰略性伙伴關系。技術聯盟的主要特征是:1)技術聯盟成員有權不采用主要依賴于信任而形成的非正式技術交易安排,而是選擇交易事項被嚴格界定的正式安排的權利;2)技術聯盟成員被發現進行欺騙而被迫退出技術聯盟的懲罰要嚴厲得多。
二、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產業技術聯盟滿足經濟組織發展的需要
由于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經濟行為對創新要素的需求,大學、科研組織和其他知識服務性組織開始大量介入經濟活動之中,政府也由于創造新的經濟機會和經濟創新活動中市場失靈現象的存在而加大了對市場內部企業盈利行為和盈利方式的政策和組織介入。
2.產業技術聯盟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技術聯盟是為了實現聯盟成員間技術領先的目標,以及建立和保持技術的市場優勢目標,是創新和領先的動力源泉,也是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的原動力,具體而言可以歸納一下一些主要原因:(1)增強單個企業的研發實力;(2)進入技術創新前沿領域
三、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的主要風險
1.產業技術聯盟對企業生產經營所產生的風險
企業加入技術聯盟后,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地風險。只有當進入產業技術聯盟的收益大于風險時,企業才愿意加入聯盟,其中潛在的風險包括:
(1)機會成本損失。合作伙伴在研發活動中的表現并不像期望的那樣,或企業進入市場狀況不理想,這樣就削弱了技術聯盟的對外競爭優勢,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利益回報率。
(2)喪失企業的主體地位。在加盟前,企業可自主支配研發和生產、銷售活動。加盟后,企業的這些活動要受到限制。另外,企業加盟后會對合作伙伴的技術、資金和信息產生依賴。如果這種依賴長期化,一旦聯盟解體,企業正常進行研發和生產、銷售活動的能力將受到考驗,影響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3)縮小了發展的選擇空間。企業加入技術聯盟后,發展主要在聯盟相關的領域,從而失去了在其他領域發展的可能性。由于技術聯盟的排他性,聯盟中的企業一般不能再與聯盟外的經濟組織建立同類技術合作關系,盡管與這些組織合作更為理想。
2.產業技術聯盟合作技術創新產生的風險
產業技術聯盟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合作技術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技術創新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社會互動過程。合作能否達成,能否取得預期收益,不僅取決于各方技術、資源方面的互補性,以及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因素,還取決于合作方對對方的信心、信任程度、雙方的關系、溝通的有效性等等。由于合作過程中的信息因素而導致的風險是產業技術聯盟合作創新獨有的風險。導致合作技術聯盟合作創新風險產生的主要因素有:
(1)信息溝通。流暢、完善的信息溝通是產業技術聯盟合作的基礎。充分的信號傳遞是不同利益主體間達成最優合作結構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全方位的信息溝通狀態下,才能保證合作各方互為最優選擇并以最優的方式來安排合作模式,所以信息交流是彌合各方關于創新觀點差異的最有效途徑。
(2)產業技術聯盟合作伙伴的組織結構。產業技術合作本身要求各個伙伴組織結構要具有互補性和能力協同性,因此技術合作伙伴的組織結構存在著差異。但差異太大時甚至會導致合作創新活動的解體,這要求合作聯盟在一定程度上要有相容性和融合性。
(3)產業技術聯盟成員間信用風險。產業技術聯盟失敗很大程度上被歸結為合作伙伴之間缺乏相互信任。這時因為伙伴間的合作關系實際上基于一種對未來行為的承諾,只有彼此間充滿信任,各方信守諾言,才能使這種承諾成為可靠的計劃并最終得以實施。
(4)產業技術聯盟成員技術水平是否一致。產業技術聯盟成員所采取的技術思想、技術平臺不同,伙伴間的成果或信息在相互集成時出現技術銜接的困難。
四、總結
本文主要探討了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的原因和面臨的主要風險,產業技術聯盟的形成有助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政府應積極促進有力產業技術聯盟因素的形成,同時有效減少影響產業技術聯盟有效運作的風險發生。
參考文獻:
[1]王勝光馮海紅:產業技術聯盟內涵及其發展背景研究—基于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發展現狀[J].科技與管理,2007(6):1-6
[2]Mansfield, Edwin, Mark Schuwartz, and Samuel Wagner. 1981. Imitation Costs and Patents: An Emirical Study. Economic Journal 91(December):907-18.
[3]張清輝張愛:合作技術創新風險分析[J].經濟師,2003(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