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本文按照馮子標教授對文化產業的分類方式,即將文化產業分為資源型、創意型和制造型三類,分別討論三種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 資源型 創意型 制造型
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趨勢。文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化產業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認同,成為學術界和大眾關注的焦點。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要求“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正確認識廣西文化產業現狀,深入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對策,確立廣西文化產業在全國的有利地位,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是實現我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本文中采用馮子標教授的分類方法,即依照文化產業所包含的產業內容將其分為:資源型文化產業,即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的產業,包括文化旅游業,文博業、民俗文化產業等;創意型文化產業,即以知識創造為基礎的產業,包括演藝業、音像業、游戲業、廣播電視業、報業、廣告業等;制造型文化產業,即以生產技術和產品制造為基礎的產業,包括各類文化產品的制造及經營部門。
一、資源性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資源型文化產業以文化資源為基礎,包括文化旅游業、博覽業、民俗文化產業等。這些文化資源的特點是地域性強,特色明顯,具有很強的壟斷性和不可模仿性,因而具有極明顯的資源競爭優勢。廣西具有獨特、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文化資源,具有發展資源型文化產業的基礎條件。我區近幾年來在這一文化產業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發展。對于廣西資源型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議構建如下的發展模式(見圖1)。
廣西資源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內涵:
1.以廣西特有的區域文化資源為基礎,輔之于挖掘整理和研究開發,不斷豐富廣西特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在此基礎上形成文化旅游業、文博業、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業等3個文化行業。
2.以旅游業為基礎,形成旅游(游覽觀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宗教朝拜、健身療養、生態田園、文化娛樂、休閑度假)帶動文博業(民族生態博物館類、自然科學博物館類、歷史文化博物館類)和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業(壯族民俗、苗族民俗、侗族民俗)的產業化發展。
3.面向市場,以企業和文物博覽館、少數民族聚集區的利益聯合,發展廣西資源型文化產業,構造特色文化旅游內容和旅游線路,引導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傾向。
4.實施文化資源開發的品牌戰略。以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為品牌,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形成品牌鏈,提高文化資源開發效益。
5.政府和企業聯動,共同打造廣西資源型文化產業。政府以做好文化資源開發的基礎為主導,企業以開發文化資源的價值為主體。
圖1 廣西資源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示意圖
二、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創意型文化產業以知識創造為基礎,包括動漫業、音像業、游戲業、廣告業等。這一類型文化產業的典型特征是以知識創造為基礎,這種特征決定了人才和人力資本在創意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創意型文化產業的特色化和產品差異化與文化資源有關,但它的消費有的具有地域消費特征,有的則不具有地域消費特征,這是發展創意型文化產業必須關注的方面。對于廣西創意型文化產業的發展,結合廣西的具體特征,建議構建如下的發展模式(見圖2)。
本質上看,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特征,但其文化內容可以有地域文化特征。因而,這一模式不具有廣西的典型特征,它具有一般性,相對于廣西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這一模式要求結合廣西濃厚的區域特性和知識型人才現狀來理解其特色。
廣西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內涵:
1.本發展模式要求廣西的創意型文化產業要以知識創造為基礎。結合廣西特色文化資源和已有的文化知識型人才為背景,形成以文藝創作、文學研究、民俗民風研究、藝術創造和創意理念互動的知識基礎,區內外人才資源互補,為廣西技術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2.構建文化企業和文化營銷公司為廣西技術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和中心,以文化企業和文化營銷公司與創作人才的市場聯系為手段,以市場導向為目標,一體化聯合發展廣西的創意文化產業。以文化企業和文化營銷公司為發展廣西創意型文化產業的中心,可以促進企業、公司之間的競爭,不僅可以直接面對市場,同時也可以市場機制打破廣西文化單位的事業性傾向,為創意型文化產業的發展塑造主力軍。
3.文化營銷公司是聯系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和市場的橋梁。一般來說,文化營銷公司與市場聯系廣泛,市場目標明確,市場信息豐富,營銷手段專業化,是文化企業走向市場的有力中介。
4.政府要為廣西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為此,政府必須在建設文化廣西的戰略目標下,為創意型文化產業的知識型人才的成長和知識創造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圖2 廣西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示意圖
三、制造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制造型文化產業是以生產技術和產品制造為基礎的產業,包括各類文化產品的制造與經營部門,如旅游紀念品制造、文化用品制造業、體育用品制造業、玩具制造業、娛樂用品制造業和工藝美術用品制造業等。
廣西本身的文化產品制造業不發達,相關的企業多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基礎薄弱。另外,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重點也不在制造型文化產業上,因此,此類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應該是廣西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心所在。
廣西文化產品制造業如果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其發展模式上,應該采用產業開發的“產業循環式發展模式”或“雁行形態發展模式”。因為這一類文化產業屬于制造業,不具有所謂的廣西特色文化特征,因而遵循制造業發展的一般模式(見圖3)。
圖3廣西制造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示意圖
廣西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或者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制造型文化產業,在發展這類文化產業時,在發展方向上可以以廣西資源為基礎,優先發展旅游紀念品、工藝美術品等。同時加強生產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