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工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帶了環境問題,以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將會帶來“貧困化增長”。本文將通過實證分析中國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最后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加工貿易 環境污染
一、引言
我國的加工貿易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到1996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第一次超過50%,此后一直維持穩定增長,且贏得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為3214.72億美元,占我國貿易出口額的33%。但是隨著加工貿易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如果持續發展下去,將帶來以環境為代價的“貧困化增長”。本文將通過實證分析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最后提出對策建議。
二、實證分析
本文選用我國的工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為環境污染的代表變量,選取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作為加工貿易的代表變量。研究的數據區間是1991年到2006年,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在本文中Y和X分別代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加工貿易出口額,為了減少數據的異方差和波動性,分別對各個實際變量取自然對數,用LNTY、LNX表示。
1.時間序列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
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加工貿易額都是時間序列數據,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Dicker-Fuller的ADF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如下:
注:其中DLNTPI、DLNEX分別表示對原序列的一階差分序列, (c,t,n)分別表示單位根檢驗模型中的截距項、時間趨勢項、滯后階數。滯后階數的選擇四根據AIC準則中統計量最后的階數。
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中原序AIC準則統計量的值都大于5%的臨界值,因此所有的原序列都是不平穩的。經過一階差分后,△LNY和△LNX的AIC準則統計量都小于5%的臨界值,說明這兩個序列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
2.協整關系檢驗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的EG兩步法對本文的兩變量進行檢驗。首先采用OLS方法估計方程,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根據回歸方程可以計算得到非均衡誤差為:
現在可以得到非均衡的誤差序列,下一步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判斷模型的協整關系,具體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殘差的單位根平穩性檢驗
檢驗結果表明,殘差變量單位根的AIC準則統計量值為-3.203254小于5%的顯著水平臨界值,從而拒絕原假設,表明得到殘差序列不是單位根,是平穩性的序列。所以可以得到LNY和LNX存在協整關系,表明兩個變量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從長期模型中,我們看到加工貿易對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正相關。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最后的檢驗結果:加工貿易出口和二氧化硫排放存在正相關關系,加工貿易對二氧化硫的排放影響是顯著的,加工貿易出口額每增加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增加0.22%,所以加工貿易變動將直接影響到二氧化硫的排放,影響到我國的環境污染。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也得出,加工貿易的增加是二氧化硫排放量變動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兩者存在密切的關系。而我國的加工貿易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問題,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使加工貿易可持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
三、對策
1.繼續加大對加工貿易政策的改革。2003年政府開始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2004年到2006年,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環保總局已先后發布了四批禁止類公告,加上2006年涉及的禁止類商品,共計1145個稅號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占全部進出口商品稅號總數的9.3%。加工貿易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對資源和環境負面影響較大等問題逐步顯現,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應繼續加大對加工貿易的政策調整。
2.實施綠色關稅制度。我國可以對造成環境污染的加工貿易合同征收一定比例的進口關稅充分體現“ 污染者負擔”公平原則。作用在于有效保護國有資源,改善我國加工貿易產品結構, 盡量減少此類產品的出口,鼓勵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
3.推行環境標準制度, 培育發展綠色加工貿易。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產品目前主要還是紡織品、農產品,以及一些原材料, 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為了減少我國產品的環境污染, 我國應盡快與國際通行的環境標準管理制度相銜接,在加工貿易企業間積極推行ISO14000國際標準,使更多的加工企業提高環保水平。
參考文獻:
[1]葉繼革余道先:我國出口貿易與環境污染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4
[2]彭海珍任榮明:國外自由貿易與環境相關理論及啟示[J].財貿經濟,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