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如何擺脫市場潮起潮落帶來的眩暈?
工業化進程,怎樣處理GDP數字與產業鏈的平衡?
資本化生存,何以從“風險區”躍至“信用高地”?
內需拉動期,怎樣實現促增長與穩民生的雙驅動?
本刊特邀主編楊建國,對話三門峽市市長楊樹平,為您解碼:一個城市該如何跨越產業風險與信用低谷。
“一锨煤要賣出六锨煤的價錢”
楊建國:資源型城市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能耗、高污染。由此,一些資源型城市在發展中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三門峽也是一個資源型城市,您如何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問題?
楊樹平:在我看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我們最為關注的就是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
楊建國:這種發展理念有政策保障嗎?
楊樹平:我們相繼出臺了《節能降耗實施方案》和《節能目標考核辦法》,明確提出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強化重點高耗能行業企業的節能監管,在審批、核準和備案過程中嚴把關口,控制高耗能企業規模擴張。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淘汰落后,實施節能工程。節能減排是一項硬任務,淘汰落后產能不能手軟。
楊建國:這項工作推進得順利嗎?
楊樹平:截至目前,三門峽市已關閉并銷毀了所有5萬千瓦及以下小火電機組,全面完成了“壓小”任務,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淘汰30萬千瓦以下的火電機組。三門峽市新上節能改選項目36個,有27個循環經濟工業項目得到省政府的重點扶持。
楊建國:看來,三門峽對產業的調控及企業的改革力度還是挺大的。
楊樹平: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認為企業改革不能僅局限在所有制層面,要積極探索新的體制機制,不斷把改革推向更深層次。要改進投融資體制,完善企業發展機制,以資本為紐帶,促使上下游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向技術創新要效益,向體制機制要效益,向產業鏈延伸要效益,要繼續推進循環經濟模式。
楊建國:循環經濟給三門峽帶來了什么?
楊樹平:循環經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如今每年的冬天,都會有近2萬只白天鵝飛臨三門峽,在市區上空、在黃河水面上翩翩飛舞。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三門峽因此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特色魅力城市”和“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等多項榮譽。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引來了游客,還招來了大批投資商。義煤集團、東方希望集團、大唐集團及英國開曼集團等國內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三門峽,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環保型項目。中央黨校教授劉俊杰來這里調研過后稱贊三門峽為“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典范”。三門峽市在經濟發展中,變“有水快流”為“細水長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建立了良性循環。
楊建國:實施循環經濟,對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大嗎?因為循環經濟也是要投入資金,這會不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楊樹平:三門峽是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目前發現礦藏6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50種,其中黃(金)、白(銀)、黑(煤)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但是,在最初,我們的開發方式過于粗獷,有些資源浪費得心痛,對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后來我們就提出要拉長產業開發鏈條,通過循環經濟模式,實現對化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增值。有一個最形象的說法,就是“一掀煤要賣出六掀煤的價錢”。
楊建國:這個目標實現了嗎?
楊樹平:三門峽義馬氣化廠的投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在義馬,一噸煤只能賣到幾百元,現在把它轉化成氣,就能賣到幾千元;以前轉化為氣的過程中要白白扔掉的13種廢料,如今通過拉長產業鏈,廢料變成了甲醇、甲酸、醋酸等值錢的寶貝。
在三門峽靈寶市,我們圍繞黃金產業建起了銅箔廠、金銀加工廠和金銀珠寶首飾廠等;在產金的同時,年采選硫酸50萬噸、磷復肥30萬噸、精鐵粉20萬噸、合成氨10萬噸,可實現利稅十幾億元。
三門峽如今已建成煤電鋁一體化、黃金、化工、建材和農副產品等支柱產業,打造出“采礦-冶煉-精深加工-廢棄礦石利用”、“煤-氣-化工”等九大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各類資源基本被“吃干榨凈”,實現了資源梯次增值轉化。

從金融高風險區到信用高地
楊建國:要恭喜一下,聽說不久前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三門峽獲得了“十佳新銳金融生態城市”稱號。但是,據我了解,過去三門峽一度被河南省銀行業協會列為金融信貸高風險區。
楊樹平:是這樣的。三門峽市的金融信用環境一度不容樂觀,一些企業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影響惡劣,不僅兩次被媒體點名報道,省銀行業協會曾于2004年底把三門峽定為“高風險區”。
楊建國:這對三門峽意味著什么?
楊樹平:受不良信用環境的影響,各國有商業銀行省分行紛紛上收貸款權限,嚴格貸款審批條件和審批程序。某個國有商業銀行在三門峽的分行,曾有三年上報的48個項目全部被上級否決的記錄;有的分行,各類業務除低風險業務外被全面叫停,下屬某支行還被取消了法人客戶經營資格;有的分行甚至連個人貸款業務權限也被上收省行。
隨之而來的惡果就是各金融機構談貸色變,我市貸款增長緩慢。同時上報的項目,我市的項目往后排;同樣的項目,其他地市能通過而我市通不過,一大批較好的貸款項目上報后也被否決。
我市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突出表現在貸款增速與經濟發展增速差距越來越大,經濟、金融發展不匹配問題越來越突出。2005年,全市存款、貸款增速在全省排名分別是第6位、第15位;2005年、2006年,全市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14.8%、16.5%,財政預算收入的增幅分別為39.5%、30.1%,而同期轄內銀行業機構的貸款增幅分別僅為7.81%、12.52%。
楊建國:不過,那時證券市場也開始回暖,你們可以另辟蹊徑呀。
楊樹平:隨著股市等融資渠道的增多,有人不太重視銀行了。其實,融資的主渠道還是銀行。而創造和諧持續穩定的經濟環境必須由金融來支撐。
道德和誠信是聯系在一起的,一個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誠信問題。道德崩潰,社會就完了。必須在誠信基礎上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三門峽不能做一個不講誠信的城市。所以我們提出要重建金融生態,打一場信用翻身仗。
楊建國:聽說近年來,你對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逢會必講。
楊樹平:是這樣的。但是光講還是不行的,對不講誠信的行為必須動用行政和法律手段。
2005年,我市出臺了《三門峽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市逐步形成一個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金融生態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2006年,我市完善政銀定期分析制度、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和項目推介制度,組織全市金融機構簽訂了《三門峽市金融穩定公約》,建立了金融監管協調機制、評估預警機制和銀企協作機制等一系列長效機制。2007年以來,我市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十一五”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地方政府考核辦法,要求各縣(市)金融機構以無記名形式給當地金融生態環境打分。并且,我市公檢法聯手在全市集中開展了“百日清欠攻堅會戰”活動,運用法律武器,依法制裁欠債者,維護銀行權益。
通過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聯手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組織開展清欠風暴、金融勝訴案件集中執行等一系列活動,促進了打擊逃廢金融債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金融法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楊建國:這方面有量化的數字嗎?
楊樹平:全市逃廢銀行債務企業由2005年的13家減少至2007年的5家,金額由5.7億元降至0.9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最新推出的全國324個地級以上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估報告顯示,我市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在河南省列第6位。
楊建國:重建金融生態的過程中你們遇到過困難嗎?
楊樹平:政府發展經濟的任務很迫切,但還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落實了銀行債務。例如在關閉和引爆小電廠時,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不能把銀行貸款掛起來,必須落實債務。
楊建國:對于目前取得的成績你滿意嗎?政府下來要做哪些工作?
楊樹平:下一步任務其實還很重,要鞏固有利局面,我們要進行持續的宣傳,告訴企業法人當誠信的企業家、有責任的企業家。不能搞一錘子買賣。銀企要共同遵守游戲規則,市場經濟是無形的手,政府某種程度也是無形的手,可以在協調服務上做許多事情。
三門峽要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
楊建國:今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形勢出現了變化。三門峽受影響大嗎?
楊樹平: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特別是沿海一些地區的影響已逐步顯現,對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將帶來較大沖擊。今年三門峽市經濟運行的總體趨勢是向好的,整體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但也面臨著同全國、全省一樣的不利形勢,同時,我市也存在著企業效益下滑、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下降等問題。
楊建國:你們的對策是什么?
楊樹平:受大形勢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要直面危機,知難而上,緊急行動起來,共擔責任,分擔風險,形成共克時艱、應對危機的合力。
因此,我在會上不斷講,我們要認清形勢,正確把握當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正確處理好當前“擴內需、保增長”與長遠“調結構、促轉型”的關系,把“快跑”與“轉彎”、“爬坡”緊密結合起來,在千方百計擴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強化節能減排,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在困境中捕捉機遇,在挑戰中加快發展。
我們提出了三門峽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總體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主動性,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吃透上級精神,結合我市實際,認真細致地抓好落實。同時堅持特事特辦,上下聯動,把一個個項目和環節盯住不放,提高工作效率,并積極爭取上級的項目和資金。
楊建國:具體到三門峽的實際情況,你們的思路是什么?
楊樹平:三門峽要不斷加快資源型、原材料型工業向制造型、精深加工型工業轉換的步伐,加快煤、鋁、電企業的整合,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時要緊緊抓住國家宏觀調控的機遇。要抓住國家宏觀政策由年初的“兩防”轉為下半年的“一保一控”以及一系列政策機遇,高度重視依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把財政資金盤活,把金融資金盤活,把域外的資金吸引過來,并集中精力爭取上級的政策資金。國家出臺了拉動內需的政策,省政府出臺的初步實施意見,這是我們進一步擴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資、拉動三門峽市經濟增長的難得機遇
楊建國:這些思路,主要還是圍繞工業在展開。
楊樹平:現代城市是從工業發展起來的,沒有工業支撐,城市發展就是空話。當然,城市品位的提高也在于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物流等社會事業的同步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化、一體化。
楊建國:目前三門峽在河南省經濟版圖中的位置如何?
楊樹平:人均收入和增長速度我們比較靠前,但總量還不夠大。可以說是:前有標兵,漸行漸遠;后有追兵,越來越近。所以我們都有危機感。
楊建國:你最大的擔心是什么?
楊樹平:你知道,三門峽地處豫西,位置比較偏僻,而且資源豐富。所以人們活得比較安逸,缺乏創業和吃苦的精神。如果長時間保持這種心態,會制約三門峽的下一步發展。所以我提出要把全民創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深挖內部潛能,激活民間資本,有大錢創“大業”,有小錢創“小業”,形成一個全民創業的氛圍。
楊建國:那對未來你有信心嗎?
楊樹平:三門峽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愿意與全市人民共同把三門峽的事情辦好,讓人民得到更多實惠。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有汗水就會有收獲。我更相信,天道酬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我想再造一個三門峽、并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