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三門峽市的部分地區曾刮起了一陣逃避銀行債務的旋風。
當然,這股風潮也給三門峽帶來了一場信用風暴。
2004年底,河南省銀行業協會把三門峽定為高風險區,并通報了7家逃廢債企業。中國銀行業協會和建行總行聯合對三門峽某企業提出警示,要求其盡快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否則中國銀行業協會將組織金融機構對其制裁。
“之后各金融機構在三門峽談貸色變,把力量全放在保全信貸資產上。不良的金融生態環境,讓三門峽的企業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無款可貸。”三門峽市常務副市長蘇新華介紹。
在三門峽市長辦公會上,市委書記李文慧在政府全會上曾點名批評了某企業的逃廢債行為,“這嚴重影響了全市的金融生態環境!”
“2005年,三門峽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2007年以來,當地政府又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十一五’規劃,寫入黨代會和市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地方政府考核辦法規定,要求各縣(市)金融機構以無記名形式給當地政府金融生態環境打分。由市政府組織,政府秘書長帶領金融機構負責人、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到各縣巡回檢查,從縣域經濟發展、企業守信、司法環境、制度建設和銀行債務保全等六個方面進行檢查,每項內容包括許多指標,通過召開座談會和投票等程序,評出4個檔次,列入年終目標考評。某縣因企業逃廢債、縣政府沒有履職,被取消了評先資格?!比T峽市人民銀行行長侯正芳告訴記者。
信用高地必然形成資金洼地。金融生態環境改善了,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就會增加。去年,僅域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三門峽貸款就達60億元左右。今年前7個月,域外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又增加貸款9億多元。
2008年7月1日,在三門峽市隆重召開的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暨銀企合作會議會上,三門峽市87家企業與來自區內外的15家金融機構共同簽訂了貸款合同60份、貸款意向58份,與118個項目合作金額達131.64億元。
有銀行行長表示,回去要向省里匯報,建議其他地市學習三門峽模式。工行河南省分行行長則說,三門峽若再清收10億元不良貸款,可全留到三門峽使用。
會后,三門峽市委書記李文慧說:“沒想到效果這么好,信用才是三門峽將來最大的資產?!?/p>
9月中旬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三門峽市被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授予“十佳新銳金融生態城市”。
2007年,三門峽市創造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連續12個月位居全省增速第一的紀錄,有兩家企業進入全國500強。今年以來,三門峽全市工業發展勢頭不減,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60個,其中制造、精深加工、高新技術的項目占到52%。
開發模式的改變以及金融生態的回暖,給三門峽帶來了可觀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