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活動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相當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類似“添加劑”。比如為了通過某種檢測或者認證,轟轟烈烈地開展的一些活動;再如為了落實某種責任,采用的“立軍令狀”、“簽保證書”等方式;還有如人手一本某種宣傳教育性質的手冊,到處懸掛的標語口號;參觀學習、整風長征等等。不屬于管理職能或者管理要素,但卻能夠對管理形成補充效應的舉措,都可稱之為管理“添加劑”。
積極正面的添加劑,就像食品中能夠增加營養、改善口味的東西,因為無害有益,所以使用它無可厚非,有時候還要提倡。比如,喝咖啡加糖加奶,不但可以調整味覺感受,而且還能補充營養成分。所以,除非是飲用者認為原汁原味的咖啡更好喝,就可以適當加一些。管理中的這類添加劑是可以使用的,但要注意不要加過頭。就拿咖啡來說,如果沒有咖啡而只是加奶,就不能叫做咖啡。
沒有積極作用但也無害的添加劑,使用起來就要慎重得多。這類添加劑一旦使用,多多少少就會造成“名不副實”現象。即便這種添加劑能夠改善外觀,也無助于提高實質。比如,國外的大學一般都有各色各樣的球隊,有的大學球隊還非常有名,但是,球隊同大學的學術無關,盡管球隊對學術無害。如果大學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球隊上,而把學術拋在一邊,那就是本末倒置。企業中如果充斥著很多經營活動無關的東西,效益肯定會受到影響。例如,某個地方當局組織企業職工健美比賽,要求治下企業抽出人來占用工作時間組隊訓練比賽,妨礙了企業的經營活動。
最可怕的,是那種蒙人或者有毒的添加劑。就像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表面上能夠提高奶粉的蛋白含量,實際上不但沒有任何蛋白質的增加反而會造成毒害。這類添加劑,往往同外在某些要求有關。而這些要求,很可能是基于正當管理的需要提出的。比如,檢測食品的蛋白含量,這是食品質量的基本指標。用添加三聚氰胺的方式可以滿足相關指標,但卻把食品變成了毒品。管理中,尤其要警惕這種添加劑。比如,在“表態文化”影響下,我們某些管理者拼命在自己的管理行為中增加表態性的內容,對上信誓旦旦地作保證,對下聲嘶力竭地唱高調,但并沒有兌現這種保證和高調的實際舉措。有人認為這不會出大事,就好像有些專家認為三聚氰胺毒不死人一樣。對此,我們必須看到,表態而不兌現,等于鼓勵和倡導說假話。對于商業必須遵循的誠信原則來說,這種由大話蛻變而來的假話無異于毒藥。
如果制定了一個計劃,但內心卻從來沒有把它當作真正的計劃,只是把它當作給上面看的一個樣子,這個計劃,就已經蛻變為三聚氰胺式的鬼話。調整一次組織結構,目的不在于實現組織的使命和戰略,而只不過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某個指示和號召,這次調整,無異于一次勞民傷財。改變某個產品的規格型號,不是立足于真正提高產品性能,而是為了蒙住顧客,這種改變,只會對顧客利益產生實質傷害。以此類推,凡是那種表面上冠冕堂皇而實質上另有隱情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管理中的“蛋白精”即三聚氰胺,而且概率極大。把假話當佳話,把權謀當藝術,遲早會走到毒奶粉的道路上。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對邀請他當顧問的公司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徹底清理去除那些號召提高質量的標語口號。這值得我們的管理者鏡鑒,更值得那些對企業經營有重大影響的主管部門和顧客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