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體系結構的結構維和視圖維兩個角度對ERP系統體系結構的總體框架進行了研究,并且以江蘇省某制藥廠的庫存管理業務和流程為例,對ERP系統體系結構進行了實證分析設計和應用。
[關鍵詞] ERP 體系結構 結構維 視圖維
一、引言
計算機信息技術用于管理領域的許多優勢愈來愈受到每一個企業所關注,企業資源規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軟件系統,融合了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管理領域的具體業務,為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ERP系統體系結構的研究是ERP開發與應用中的關鍵性工作。通過對現實的各種類型的企業系統的共同特點進行分析,研究能夠實際反映企業系統不同層次的各個方面的ERP系統體系結構框架。對ERP系統體系結構的研究。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企業的業務不斷變化,如何在這種變化中有效地進行ERP系統配置的改變至關重要。
1.ERP概念
ERP是一種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目標不斷進行優化的“供應鏈”的管理思想,同時也是一種融合了企業最佳實踐和先進信息技術的新型管理工具(如互聯網的網絡通信技術和各種應用)。
狹義的角度也是指初級的ERP,在從思想、軟件和系統三個層次來理解基礎之上,更深層次地理解集成的內涵。從管理思想理念上看ERP是對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環節的集成管理,保證物流和資金流的同步記錄和一致性控制,實現事先控制和實時分析,強調的是對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的管理,涉及到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從軟件角度看ERP是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成果,通過實現不同的功能部分之間相互集成,融入了ERP的管理理念,以最有效地優化使用資源;從系統角度來看ERP是集成了一個企業的戰略業務范圍內所涉及的各種資源的管理系統,包括資源本身、資源間的關系、管理資源的手段工具等眾多方面。
而廣義的ERP不僅包括狹義的ERP,還應包括新一代的、擴展的后ERP,廣義的ERP更多地考慮到了上游供應商以及下游經銷商的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使用,以及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這是在初級的企業內部ERP應用到一定成熟階段后才有可能實現的。
2.體系結構理論
體系結構是一組用以描述所研究系統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開發階段的、結構化的、多層次多視圖的模型和方法的集合,體現了對系統的整體描述和認識,為對系統的理解、設計、開發和構建提供工具和方法論的指導體系結構層主要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描述,其結構分為三個層次,體系結構層的結構維:靜態數值結構(Static Value Structure,SVS)、動態處理結構(Dynamic Process Structure,DPS)和概念系統結構(Conception System Structure,CSS)。靜態數值結構是指現實的企業系統中的那些固定的業務對象的抽象和描述,動態處理結構是指對現實世界的那些經常變化的業務處理以及各種約束的抽象和描述,而概念系統結構則是用于描述對現實世界的業務流程總體理解和認識,以及在由現實世界向信息世界轉化中所涉及的技術等結構,開發者們在實施的具體細節中通過此結構可以關注系統的不同方面,比如非功能性需求等。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預標準“企業集成-企業建??蚣堋保╡nterprise integration-framework for enterprise modeling,ISO/DIS 19439:2002)中關于視圖的定義是:企業視圖是對企業有選擇性的理解,強調一個方面,而不管其他方面。體系結構的視圖維:功能視圖、信息視圖、資源視圖和組織視圖。功能視圖是根據企業目標,對企業的功能進行層次結構化的描述,包括企業的行為(動態的)和功能結構(靜態的),并反映外部的約束和相關的輸入和輸出;信息視圖是功能視圖中所辨識的信息對象的結構化集,而這些信息對象不被其他企業視圖所包括;資源視圖是對企業資源組織也即執行企業運作所需的資源集的描述;組織視圖是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個體和企業內部組織單元的描述。
其中體系結構層的三種結構又分別與這五大視圖對應,也即將這五類視圖從靜態、動態等方面進行分析。組織視圖中有靜態的結構信息和動態的處理結構,功能視圖的實現是用動態處理結構來進行業務邏輯的描述,信息結構中描述的是靜態和動態的信息,資源視圖也是通過靜態的結構描述資源對象,用動態結構描述其與其他視圖的聯系,而技術視圖則對應著體系結構層的概念系統結構。
二、ERP體系結構的設計與實現
1.ERP系統體系結構的構建
ERP系統是一種提供企業中的各級人員進行決策的平臺,也就是說企業組織中的各級人員都要用到ERP系統,因此ERP系統的組織結構應涉及企業的全部組織。為了適應管理和經營的需要,從動態過程的角度來分析,按照產品、地域、某些特定項目等組織的團隊、事業部、項目組等組織也應該在ERP系統中有所體現,結構圖如圖所示,而企業的整體的效益要多個獨立的事業部共同努力達成,一個個獨立的事業部下的職能成員組成等是根據實際過程需要來動態調整。
在功能結構樹的基礎上,確定完成各個功能所涉及的業務對象,基本的處理操作和約束條件,繼而通過體系結構層的靜態數值結構和動態處理結構描述,即可以使體系結構的構建者在分析描述時使得ERP系統能夠隨時根據實際的業務流程變化情況靈活調整和改進。以下通過供應鏈管理中的采購管理模塊中的一個采購申請子功能為例進行簡單地分析和描述?,F實世界的采購業務對象基本包括采購部、供應商、采購申請單、倉庫。業務處理包括采購申請、采購單發出。約束說明如下:倉庫部門根據庫存狀態向采購部門發出申請,采購部門依此制訂采購計劃單。在體系結構層,業務對象、業務處理以及約束利用二維表結構來抽象,
得到靜態數值結構和動態處理結構,這幾類二維表描述如表1、表2、表3所示:
2.系統實現
對ERP系統體系結構框架的分析設計方法以后,我們使用Microsoft Access數據庫和Visual Basic開發工具實現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完成了ERP系統的物流供應鏈中的基本數據的管理以及采購和庫存兩個模塊部分的基本功能,具體包括:基礎數據管理下的物料類型、計量單位、物料基本信息、倉庫、貨位設置等;采購模塊下的供應商信息管理、采購物料管理、采購申請、采購計劃、采購訂單以及采購收貨退貨的管理;庫存模塊下的物料入庫、出庫、調整等管理。這種設計和構建組合系統模塊的思想可直接用于完成其他部分的實現。圖5為物料類型、計量單位和物料基本信息的功能應用界面。
三、總結
本文從體系結構的結構維和視圖維兩個角度對ERP系統體系結構的總體框架進行研究,ERP系統體系結構的框架以及與體系結構層的幾類結構的對應關系。詳細分析研究了ERP系統的體系結構,包括組織視圖、功能視圖、信息視圖、資源視圖和技術視圖及其之間的關系,將體系結構層的靜態數值結構、動態處理結構和概念系統結構與不同視圖下的靜態、動態信息等對應起來。實現了用二維表數據結構作為表現形式,靈活方便地根據實際業務環境的變化,通過修改數據結構表的結構來及時調整ERP應用系統。用Access數據庫描述和存儲了基本的數據結構,實現了基本數據、采購和庫存業務這幾部分的數據維護和管理功能。
參考文獻:
[1]徐曉飛:ERP技術發展的現狀、趨勢及思考[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03(3)
[2]葉 斌:分布式智能ERP體系結構的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