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敏捷供應鏈是一種全新理念,其實質是在優化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的基礎上,更多地強調供應鏈在響應多樣化客戶需求方面的敏捷化特性。本文從研究敏捷供應鏈的特性出發,討論了敏捷供應鏈的競爭優勢,進而對提高供應鏈敏捷性的途徑做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敏捷供應鏈 競爭優勢 供應鏈敏捷性
由于買方市場的形成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逐步形成了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策略,整個世界的經濟活動也呈現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征。因此,市場對企業的生存和競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競爭方式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在某種意義上,個體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轉變成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先進的業務管理模式,它不僅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而且也為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業務流程集成環境的創建提供了原動力。
應對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市場的易變性,企業本身不但要具有足夠的敏捷性,來迅速調整以適應快速改變的環境,還要聯合供應鏈上所有的伙伴企業進行協調與合作,使整個供應鏈具有敏捷性以適應這種變化。因此,在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需求更為復雜多變的網絡時代,有必要將敏捷化思想運用于供應鏈管理,其實質是在優化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的基礎上,更多地強調供應鏈在響應多樣化客戶需求方面的敏捷化特性。
一、敏捷供應鏈的概念與特征
敏捷供應鏈(Agile Supply Chain,簡稱ASC)是指在競爭、合作、動態的市場環境中,由若干供方、需方等實體(自主、半自主或從屬)構成的快速響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動態供需網絡。敏捷供應鏈的概念是伴隨著敏捷制造和動態聯盟模式而產生的。在動態聯盟環境下,聯盟的組成和解散是經常發生的。敏捷供應鏈應隨著聯盟的形成和解體,快速完成系統的重構和調整,這是敏捷供應鏈系統區別于一般供應鏈系統的主要特點。由于市場需求的動態化特性,以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敏捷性不再是企業內部的概念,它已延伸至整個供應鏈的范圍。敏捷供應鏈不但要求供應鏈的各個實體具有應對變化的敏捷能力,而且要求供應鏈整體也能敏捷適應環境的變化。
一般而言,敏捷供應鏈應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市場敏感性
敏捷供應鏈以顧客滿意度為性能衡量的目標,而顧客滿意度是市場敏感的,這就要求敏捷供應鏈能對市場真正的需求作出快速響應。目前許多企業面向歷史數據分析或訂單來驅動生產,而不是以顧客真正需求為驅動力。幾乎沒有什么生產計劃是直接來自顧客最新需求的數據,因而造成了市場響應的滯后。目前,對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需求管理(Demand-Based Management,DBM)等管理思想的重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通過多種渠道快速、準確地收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成為可能,真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驅動來安排生產計劃。市場敏感性是敏捷供應鏈最本質的特征。
2.網絡分布性
敏捷供應鏈通過網絡將地理上分散的實體聯系起來,包括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供應鏈中的所有實體,都參與到供應鏈的競爭中去。在供應鏈網絡內安排合理的庫存分布,在網絡中實現供應鏈伙伴的合作、協調、重構及利益分配,以更緊密、更敏捷的聯系,來不斷提高供應鏈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
3.過程集成性
敏捷供應鏈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必須打破組織界限,站在供應鏈整體的高度來進行跨企業的業務過程集成或重組,在供應鏈內相關實體之間,共同進行新產品開發、系統管理及共享信息。企業必須將其注意力集中在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過程和功能上,通過外購、協調等手段,將非核心業務交給供應鏈伙伴來處理。只有實現業務過程的集成,才能真正縮短供應鏈物流渠道,協調各實體對市場變化的實時性響應。
4.虛擬性
使用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的所有實體之間共享數據,實際上使供應鏈具有了虛擬化的特征。敏捷供應鏈的虛擬性是基于信息技術的,而不是基于庫存的。通過實時的信息交互,企業能減少物流量,縮短物流渠道來提高效率。同時能讓供應鏈上所有的實體都能實時訪問到唯一的需求源,實現顧客需求的透明傳遞,避免“牛鞭效應”帶來的危害,提高供應鏈計劃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二、敏捷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敏捷供應鏈是一種全新理念,它突破了傳統管理思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企業帶來全新競爭優勢。
1.速度優勢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實行敏捷供應鏈戰略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就在于速度。在傳統企業運作方式中,從接受訂單到成品交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從前到后按工藝流程完成訂單生產,除了必備的作業時間,中間不可避免地產生諸多等待現象。企業如果按敏捷供應鏈觀念組織生產,其獨特的訂單驅動生產組織方式,在敏捷制造技術支持下,能以最快速度響應客戶需求。
2.顧客資源優勢
企業在實行敏捷供應鏈戰略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客戶的電子商務環節開辦個性化訂購服務,客戶可在網頁上根據公司對產品組件和功能的介紹,自己選擇零部件,自己設計產品的款式、顏色、尺寸,顧客的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產品設計、規劃階段,成為企業最直接也是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
3.個性化產品優勢
依靠敏捷制造技術、動態組織結構和柔性管理技術三個方面的支持,敏捷供應鏈解決了流水線生產方式難以解決的品種單一問題,實現了多產品、少批量的個性化生產。首先是敏捷制造技術的突破,在信息互聯網支持下形成的一整套快速制造系統的技術,是敏捷供應鏈的主體核心技術。其二是動態變化的組織結構。敏捷供應鏈突破了傳統組織的實體有界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由核心企業根據每一張訂單將若干相互關聯的廠商結成虛擬組織,并根據企業戰略調整和產品方向轉移重新組合、動態演變,以隨時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其三是柔性管理技術。敏捷供應鏈觀念摒棄單純的剛性管理,強調打破傳統的嚴格部門分工界限,實行職能的重新組合,讓每個員工或每個團隊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整合各類專業人員的智慧,獲得團隊最優決策。
4.成本優勢
成本優勢的取得源于庫存成本的顯著降低。傳統組織方式是按照從供應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推動生產方式進行的,企業內部缺乏需求拉動的按訂單即時生產能力,很容易造成企業內部大量庫存堆積。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由于供應鏈上游企業缺少相鄰下游企業的即時信息,結果容易造成需求被逐級放大的“牛鞭效應”,導致企業間庫存不斷增加。敏捷供應鏈依賴信息技術的支持,成功地實現了客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的訂單驅動生產組織方式,極大地降低了整條供應鏈的庫存量。
三、提升供應鏈敏捷性的途徑
提高供應鏈敏捷性的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生產系統的敏捷性,市場的敏捷性,物流的敏捷性,供應的敏捷性,組織的敏捷性,信息系統的敏捷性,降低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建立供應鏈敏捷評價體系。
1.提高生產系統的敏捷性
面對顧客需求和變化,要能在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之間方便、靈活地配置資源和操作。供應鏈的敏捷性是以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為特征的,應該從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制模式轉變。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與生產中必須進行零部件的標準化、模塊化工作,將產成品庫存轉化為半成品庫存,而在各個分銷區域實現本地化或個性組裝和配置,達到實現大規模定制的目的。
2.提高市場響應的敏捷性
市場敏感性是敏捷供應鏈的最本質的特征。因此,必須研究能準確快速地收集顧客個性化需求的方法與途徑,必須與顧客建立更密切的關系,保持顧客的忠誠度并尋求新的顧客源。
3.提高物流系統的敏捷性
通過信息系統在供應鏈的各個實體上交換信息,減少“牛鞭效應”的影響;通過分離物流與信息流,利用信息技術在各節點之間調配庫存,只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實現物料的流動,這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敏捷性。
4.提高供應的敏捷性
供應的敏捷性要求在供應鏈伙伴之間建立可靠、信任的利益共同體。只有與供應商充分協調、合作,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調動供應商的積極性,達到雙贏或多贏的目的。同時,根據顧客需求的變化,必須與那些能夠迅速有效地重新配置新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合作。
5.提高組織的敏捷性
由于供應鏈跨企業、跨功能的特點,所以必須站在供應鏈整體的高度進行組織重組,進行跨企業邊界的合作。必須提高供應鏈范圍內員工的敏捷性,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員工能快速適應多變的組織結構調整。必須加強知識管理在供應鏈中的共享與應用,使組織結構的調整不影響對傳統經驗的繼承與發揚,加快員工對新組織形式的適應能力。
6.提高信息系統的敏捷性
一方面供應鏈的成員不是一成不變的,另一方面供應鏈作為動態聯盟也存在著生命周期,因此供應鏈管理系統必須具有敏捷可重構能力。目前的組件技術、多Agent技術、CORBA,甚至剛推出的WEB Service架構等信息技術,成為實現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敏捷性的解決方案。
7.降低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復雜的系統總會降低其敏捷反應能力。供應鏈全球化的趨勢,使得供應鏈本身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簡化供應鏈的結構,只管理對供應鏈戰略起關鍵作用的成員,將企業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供應鏈性能的關鍵因素上;利用信息系統來管理日常業務,將管理者從日常事務處理轉移到戰略管理上來,降低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
8.建立供應鏈敏捷性評價體系
傳統的供應鏈的評價體系主要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而供應鏈的敏捷性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必須從系統的角度建立供應鏈敏捷性評價體系。從供應鏈整體的角度,及時發現影響供應鏈敏捷性的瓶頸,通過對影響供應鏈敏捷性的關鍵指標的改進,實現系統性能的改善。而且,供應鏈敏捷性評價體系的建立,對穩固供應鏈伙伴的利益關系,提高供應鏈伙伴的積極性都有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改變了傳統產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也改變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企業必須尋求全新競爭優勢,才能在新經濟時代取得優勢地位。企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關鍵在于不僅要求企業本身具有敏捷適應性,而且要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敏捷性,聯合供應鏈上所有伙伴敏捷地應對終端顧客需求的變化,以顧客需求為驅動,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目標,通過供應鏈的敏捷性戰略來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增加企業在市場獲得更多利益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柴躍廷 劉 義:敏捷供需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2]Remko I ,Van Hoek:The thesis of agility revisi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Management Systems, 2002,2(3):196~201
[3]Metters R: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7,15):89~100
[4]Martin Christopher:The agile supply chain competing in volatile market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