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學合作教育經歷了早期的迅速發展之后,步伐逐漸變慢,對生源的吸引力下降。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相差較遠是其原因之一。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拉近產學雙方的距離,改善產學合作教育的效果。本文從供應鏈管理的協同工程角度對產學合作教育框架提出新思考,為產學合作教育的發展提供一條思路。
[關鍵詞] 產學合作教育 供應鏈管理 協同工程
一、引言
產學合作教育指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發揮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經驗和崗位能力訓練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該國職業技術教育水平直接相關,而產學合作教育是打造高水平職業技術教育的最有效模式。在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指導下,產學合作教育得到各方面的重視,但由于實踐中出現的諸如專業設置和盲目擴招等問題,導致學生就業因難、專業不對口,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相差較多等等,使得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下降,導致生源減少。眾多文獻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種種對策,本文試圖從供應鏈管理思想出發,提出一個新型的產學合作模式,為產學合作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供應鏈管理是一整套方法,它基于合作戰略,以過程為導向,通過有效地整合供應鏈各節點的企業,達到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供應鏈管理覆蓋范圍很廣:包括供應商、核心企業和客戶等;它的目標是降低產品成本和提高客戶滿意度。在產學合作教育中,如果將人才培養視為供應鏈產品的話,那么生源、學校與企業就構成供應鏈的三個節點,其中學校和企業是關鍵節點,由此構成的產學合作教育供應鏈是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借鑒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方法。協同工程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理論,以下從這個角度分析開展產學合作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二、產學合作教育的供應鏈協同模式
協同工程是供應鏈管理的新型模式,它是一種使供應鏈業務流程順暢連續的連接方式,它是有效地利用資源,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雙贏的一種手段。協同工程有兩個層次:戰略協同和流程協同。戰略協同指供應鏈雙方具有共同戰略目標,雙方著眼于長期合作關系,在戰略層面上實現共同發展。流程協同指雙方在管理、業務標準等方面進行協同,以追求在業務和操作流程上的無縫對接。通過協同工程,供應鏈上下游廠商的聯系更加緊密,這種模式對產學合作教育至少在兩個方面有借鑒意義:
首先,它有利于解決產學合作教育中的“無戰略”和“短視”現象。供應鏈協同超越了“討價還價”的短期交易關系,企業不再將“最低價格”作為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標準,而是基于合作雙贏,從戰略目標出發,選擇合格供應商,將供應商視為實現戰略的關鍵。而目前產學合作教育難以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往往帶有短期行為色彩,考慮更多是使用廉價勞動力,而不是實質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跟學校共同培養合格人才,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人力保證,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型的產學合作教育關系應該摒棄純粹出于利用廉價勞動力的短視眼光,發展一種基于供應鏈戰略協同的新型合作關系。這就要求校企雙方做到:(1)從思想上,企業必須將產學合作納入長期戰略發展規劃中,把產學合作教育視為培養后備人才的基地,吸收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技能的源泉,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保證。(2)高校要謹慎地選擇合作單位,首先,考慮企業要有公益思想,愿意長期支持教育事業;其次,考慮企業要有必備能力,可以實質性地按教學計劃培訓學生。(3)成立產學合作指導委員會,由雙方負責戰略決策的高層人員擔任,并加入一些外聘的行業協會專家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育界人士。共同負責制訂產學合作的長期計劃、目標和評估方案等。
其次,它有利于解決產學合作教育的“脫節”和“不對口”問題。供應鏈協同的第二個層面是流程協同,目標在于追求供應鏈上下游流程的無縫連接,使得整個供應鏈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目前產學合作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學校與企業的“脫節”太厲害,具體表現在:(1)教學內容與實踐需求脫節;(2)師資知識與企業技能脫節;(3)教學實訓與現場操作脫節;(4)學生畢業后專業不對口。這四個問題的共同根源是學校教學、師資和實訓等方面跟企業的流程無法緊密連接。因此,為了培養合格人才,提高學生就業率,產學合作教育必須秉承供應鏈流程協同的思想,實現校企業之間各項重要流程的無縫對接。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學計劃的對接,企業或行業協會應該參與專業課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制訂,將企業對業務技能的最新需求反映到學校的教學上面,目的是把受訓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并能直接上崗的熟練人才。
2.師資的對接,主要措施有:“派出去”和“請進來”兩種。“派出去”指安排專業教師們到企業現場定崗工作,接受專業實踐的鍛煉,以使教師了解行業內最新信息和發展趨勢,這樣他們就會在教學中及時補充企業實際知識和技能。“請進來” 就是將企業的高等技師或管理者邀請到學校給師生傳授知識與技能,通過案例教學方式將他們的實際經驗傳授給師生,以深化師生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3.實訓場所的對接,一方面企業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和現場教學場所,有條件地可以將學生畢業設計安排在企業內部進行,另一方面高校實驗室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可邀請企業參加,使得校內實訓基地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
參考文獻:
[1]馬士華 林 勇 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
[2]董 梅:供應鏈管理與高等職業教育[J].山西煤炭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3期
[3]王章豹 祝義才:產學合作、模式、走勢、問題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