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所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且市場出現單邊預期,從而直接導致了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和國內資金流動性急劇上升。政府不斷采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名義匯率不升使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問題依然存在。人民幣升值問題難在它是個歷史的、長期的、系統的問題,要想很好地解決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輸導,而不是采用堵的辦法。當務之急就是正視當前面臨的問題逐步積極的解決。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調控 措施
我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一個比較大的信貸擴張和流動性泡沫周期之中。這個周期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政府購匯除外)的雙順差,由此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且市場出現單邊預期,直接導致了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和國內資金流動性急劇上升。
一、人民幣升值帶來國內經濟過熱,政府不斷采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
2003年下半年,我國就出現了第一輪經濟過熱,最后誘發了2004年中的宏觀調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資本成本過低、流動性過大。當年以“一刀切”的形式進行調控,使得銀行貸款斷流。這次調控幾乎全是以行政手段主打,通過行政指令迫使銀行減少貸款,沒有解決流動性問題。于是,工業投資泡沫壓下來了,新的泡沫又在產生。2006年房地產市場的一次重大擴張出現。政府又開展了一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但仍以行政手段為主,輔助以房地產政策和稅收政策,還是沒有觸及到流動性這個根本問題。于是資金從房地產市場又流到股市。隨著股市升溫,政府再對股市采取調控政策。這些資金又重新流回到房地產,流回到工業投資。可見,在流動性問題沒解決之前,我國宏觀經濟中的根本問題沒有辦法得到全面的、根本的解決。行政手段只是退燒藥,可以減緩一些癥狀,卻是治標不治本。
存款準備金率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被視為貨幣調控的“猛藥”。但是央行自2006年8月19日以來,已多次選擇使用它來抑制經濟過熱。但我國經濟列車并未在這種貨幣調控工具面前放慢腳步。與前者相比,加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選擇。它可在一定程度抑制貸款及資產價格的過快增長。鑒于流動性過剩是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2007年中央行多次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手段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抑制流動性過剩。2008年從緊的貨幣政策依然要調控資金的流動性過剩。
二、名義匯率不升使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問題依然存在
但是,匯率是經濟整體中的一部分,不是能夠長期壓抑的。名義匯率不升,實際匯率在升值,通過通貨膨脹、工資上漲、資產增值,最終對經濟的實際作用是一樣的,即推高成本,減少出口。這將進一步增加不同經濟部門之間關系的扭曲,制造資產泡沫。在雙順差的現狀之下,人民幣繼續升值應是必然趨勢。目前的問題難在我國政府還需要采取哪些積極的措施來調節人民幣的供求,釋放升值壓力。
我國的生產率和工資收入增長都遠超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這使得貨幣的匯率相應提高,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在所難免。短期內以實際匯率升值的形式出現,譬如通貨膨脹上升,資產升值等。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和長期穩定是不利的。可以說,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用現有的政策手段應付只能解決一時,如果壓力長期存在,僅僅以來現有的各種政策工具就不免捉襟見肘了。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升值步伐早晚也會加快,但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三、我們需要從長計議,謀求我國經濟長遠的發展
不難看出,人民幣升值問題難在它是個歷史的、長期的、系統的問題,要想很好地解決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輸導,而不是采用堵的辦法。當務之急就是正視當前面臨的問題逐步積極地解決。
1.構建相對獨立的發展思想,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保持對人民幣匯率的獨立決定權,以積極參與和東盟各國匯率協調對話的姿態回應加強國際貨幣合作的呼聲。美元貶值提高了國際貨幣合作的要求,也為我國謀取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提供了機會。目前應對國際貨幣合作的最佳策略是,逐漸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亞洲的影響力。
2.我國短期內宜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同時通過改革和政策調整來應對國際壓力和降低外部不平衡。在存在持續升值預期的情況下,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不利于我國宏觀經濟穩定。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會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國雙赤字的調整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并使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影響力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同時,更需要通過一些國內改革措施來應對國際壓力,比如采用財稅政策與強有力的貨幣政策相互配合,來沖銷外部不平衡對國內宏觀穩定的影響。
3.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是我國應對國際壓力和克服外部不平衡的最佳選擇。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在外匯市場上保持中央銀行的干預力量。同時,通過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改善國際收支管理,降低外部不平衡程度和人民幣匯率的低估程度,減輕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壓力。
4.對外經濟政策宜以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宜逐步消除對出口和外資的優惠政策,逐步消除對進口用匯和內資的限制,以改善長期以來依賴外資的局面。同時,必須對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整個引資政策進行調整,提高外資的利用水平,減輕資本賬戶順差給人民幣帶來的升值壓力
5.擴大政府消費支出,促進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我國流動性過剩的背后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在國內消費不足的情況下,過剩的生產能力必然要尋求外部需求平衡,從而導致巨額的貿易順差。因此,必須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才可以減少順差,政府應該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過快增長,不斷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增加政府支出,建立促進內需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公共產品供給,降低居民未來不確定性風險,穩定支出預期,進而消除人民的后顧之憂,提高人民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