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發展非常迅速。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第一大貿易赤字國家,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量的四分之一,而且這種局勢有越演越烈之勢,由此不斷引發中美雙邊貿易的爭端。隨著中美貿易順差的激增和美國貿易赤字的不斷上升,美國將其經常項目赤字歸咎于其第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的人民幣幣值低估,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減輕中美之間貿易失衡問題。
自2005年實行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一直保持緩慢升值之勢。然而,人民幣是否會如美國所期望的那樣幫其改善貿易逆差?
一、中美貿易失衡現狀
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由于兩國統計方面的技術原因和方法誤差導致統計數字差別巨大,美國的統計顯示,在中美貿易中,1972年~1982年為順差,1983年開始出現逆差。而中國的統計則表明,在從1979年~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為逆差,于1993年轉為順差。不論是中方數據還是美方數據都表明,中美之間貿易逆差增長速度驚人。2007年,中美貿易順差(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達到1633.2億美元,美國數據更為2012.6億美元。中美貿易逆差迅速擴大,已經成為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經濟問題。
中美貿易失衡還表現在進出口的產品結構的變化。中國不僅勞動密集、低附加值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占有率不斷上升,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也迅速提高。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占其進口技術產品總額的比重迅速上升。根據美國統計數據,2002年這一比重為10%,到2006年9月上升到18%。
二、匯率變動對貿易差額的影響分析
“入世”以來,我國貿易規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中美貿易也在兩國的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雙邊貿易中,中美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額持續增長。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7年中美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224.8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中國自美國進口712.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從數據分析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額不僅沒有降低,同比反而穩步提高,只是同比增長速度放緩;進口貿易也在逐年增加。匯改后的進口貿易同比增長速度,反而沒有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快。說明中國還未充分發揮人民幣升值后的購買力優勢,對美國的進口貿易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
三、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1.中美儲蓄方面的差距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根據雙缺口模型S-I=X-M,一國如果國內儲蓄大于投資,出口就會大于進口,從而在貿易上就會出現順差,而當國內投資大于儲蓄,進口就會大于出口,從而表現在貿易上就表現為逆差。
自從1971年美國首次出現貿易赤字以來,美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盡合理,低儲蓄,高消費導致供小于求。2005年美國個人儲蓄率為-0.4%,2006年跌至-1%, 創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與儲蓄相比,美國的投資率卻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從1991年的15.3%升至2007年的42.5%,較高的投資占有率而較低的儲蓄占有率形成嚴重儲蓄投資的缺口,這在貿易收支中表現為進口大于出口,出現逆差。
與美國相反,由于發展經濟的需要,我國的投資支出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1990年~2007年的平均投資占有率為36.1%,相對于投資而言,我國由于傳統習慣、經濟體制改革等原因一直保持更高的國民儲蓄率,較高的儲蓄而相對較低的投資使得儲蓄和投資占有率之差為正值,這在國際收支上就表現為出口大于進口,出現順差。
2.中美貿易失衡的結構性原因分析
從產業來說,中國的比較優勢在于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而美國則在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一些資本密集或高技術產業,美國集中于研究與開發、核心和關鍵部件的生產,而將產品的組裝加工環節轉移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生產。美國對中國的進口貿易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等初級產品。此類商品價格偏低,需求量大,使用周期短,重復購買使用次數多。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主要為化工、高利技產品。此類商品價格偏高,需求量較小,使用周期長,不易重復購買。
3.美國在中國的加工貿易和投資發展,加大了中美貿易不平衡
美國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由本國生產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務轉化為海外子公司的巨額生產與出口,并相應地增加美國公司從其海外子公司對美國的進口,從而擴大了美國的“外貿逆差”。美國也逐漸將國內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到中國,美國對中國市場的直接投資不斷向縱深發展,其中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直接銷售和向母國返銷占據很大份額。實際上,中國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國跨國公司向母國進行返銷,中國從中只賺取了微薄的加工費,而美國跨國公司從中獲得巨額的投資收益。如果扣除跨國公司的海外凈銷售和出口,美國的逆差就會大大縮小,甚至出現順差。
因此,美國不要期望通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來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而是應該正視問題的本質,通過有效的控制財政赤字,適當的提高利率和鼓勵居民儲蓄,來逐步抑制其貿易赤字的增長,消除其經濟的對外不平衡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曙光:人民幣匯率問題:升值及其成本一收益分析[J].《經濟研究》,2005 第5期
[2]鄧小華:中美貿易逆差的原因「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第5期
[3]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實證分析.《當代財經》,2005第1期
[4]陳平:進口國匯率波動影響中國出口的實證分析.《國際金融研究》,2006第6期
[5]郎麗華: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影響與政策建議.《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