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連鎖經營業得到迅猛發展,但培養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本文對新加坡高職成功的經驗進行了分析與比較,提出了提高我國高職連鎖經營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要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力度,二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三要做好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四要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五要加強對學生的實習指導,六要重視培養外向型人才。
[關鍵詞] 提高 連鎖經營專業 培養質量 途徑
從本世紀初以來,以連鎖經營為核心的現代流通業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導致連鎖經營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增,我國高校特別是大部分高職院校也與之相適應,設置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展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工作。但是由于我國高職院校連鎖經營人才培養起步較晚,教學設施薄弱,雙師型的教師稀少,使得我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嚴重滯后。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三,步入了世界富裕國家行列。為了探索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筆者在新加坡進修學習期間,對該國取得成功的原因進行了探究,了解到新加坡能取得具大成就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培養出大量的世界級的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這其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功不可沒。
了解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做法,對于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連鎖經營專業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新加坡高職教育成功原因透析
1.創建有特色職業教育模式。新加坡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德國“雙元制”教育,創建了新加坡的“雙元制”教育——教學工廠,就是把教學和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把學校按企業模式辦,把企業按學校模式辦,使學生在三年學習中,猶如處在一個大企業的各個部門,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論知識教育,又接受來自于“教學工廠”行之有效的實踐技能培訓,這種教學模式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高職教育發展,每年投入了大量的經費用于高職教育,如每年向工藝教育學院的撥款高達1億新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左右),使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有了高速發展,學校使用的教學設備往往比工廠的設備還要先進,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最先進設備的使用和操作,畢業后能及時指導企業進行生產,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進行創新、研發。例如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我看到了世界領先的數控機床和先進的電子檢測設備。
3.重視實訓基地建設。新加坡政府重視教育基地的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建立實訓中心,如新加坡主管經濟發展和外資工作的經濟發展局,先后與外國廠商聯辦了七個職業訓練中心。各高職院校也不例外,把創辦實訓基地作為辦學的中心工作之一,如南洋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系創辦了咨詢中心、學生超市、旅行社等教學實踐基地。在1994年,他們還與英開浦及經緯旅游局兩家公司合作,在校園內設立了一個市場服務中心以及一所經緯假期店,參與經營的都是學院的師生,學生在現場背景下學習市場營銷及旅游服務行業的各種知識。
4.增加實訓課時比例。新加坡職業院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不斷加大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每學期一般要安排八周的實習時間。例如在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計劃中,沒有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寫作,只有“全學期項目”和為期6個月的企業實習。除此之外,學校還設有實踐項目組,專門負責對畢業生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項目設計及產品創作的指導。
5.注意實訓經濟效益。 新加坡高職教育訓練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同時也要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他們要求學生在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內就要為雇主創造效益。實踐證明這種實訓方式已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獲得了廣大企業主及學生的歡迎,據新加坡教育部門調查顯示,有93%的企業歡迎職業院校的學生到企業開展實訓,有90%受過職業訓練的學生,備受企業主的青睞。
6.注重引進應用型教師。新加坡政府為保證高職教育質量,要求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他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聘任教師:第一,招聘研究生畢業后并在企業工作3年以上的人。例如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師基本都是擁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背景的中高級技術人才,這類教師占高職院校教師的50%以上。第二,聘任企業工程師、高級技師為兼職教師,這樣的教師約占新加坡職業院校教師總數的30%以上。第三,聘任外國企業的管理人員和高級技工擔任專、兼職教師,這類教師在新加坡已經達到數萬名。
7.培養外向型人才。新加坡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國家,以外向型的企業為主,他們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強調高職教育的外向型,以國際眼光培訓職業技術人才,使其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各種能力。因此新加坡政府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也引進培訓資源,聯合創辦高職院校,例如創辦了德新學院,日本軟件技術學院和法新學院,參與創辦工作的大都是在新加坡有大量投資的外國廠商或與新加坡有密切往來的外國政府。
二、對提高我國高職連鎖經營專業學生質量有效途徑的啟示
1.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力度。連鎖經營人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運營模式、業務管理及門店經營的實際工作經驗。由于我國近幾年對連鎖經營人才培養的規模迅速擴大,相應的師資需求急劇增加,而專業任課教師多數是來自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他們從學校到學校,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該專業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我們可以借鑒新加坡的經驗,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1)引進有工作經驗的教師。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不僅要招聘高學歷的教師,更需要聘任一批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大學生、研究生到學校擔任教師。(2)向企業招聘兼職教師。到企業聘請有成就的商業管理者做兼職教師,讓他們與學生分享工作經驗,有助于及時提高“雙師型”的比例,迅速提高教學質量。(3)到企業培訓。學校要下大力氣,舍得投入,安排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企業一線去學習,學會與連鎖經營專業相關的應用知識,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2.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加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教學的根本,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各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建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校園實訓超市,配備必要的連鎖超市設備,如POS機、激光掃描槍、激光掃描平臺、條碼秤、條碼打印機、收貨臺秤、服務器和超市收銀管理系統軟件等,既可以保證課程實訓教學需要,同時可以滿足校內學生的生活需要。
3.做好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工作。新加坡多數高職院校都與眾多的企業,特別是一些國際知名企業或大公司保持密切的協作關系,例如新加坡理工學院與近1000家企業簽訂并建立了協作關系,形成了產、學、研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現今我國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設立了各種商業連鎖超市,學校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主動與企業聯絡,取得他們的支持,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化學生的實訓與實習,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求。
4.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新加坡高職學生每學期有八周時間到工廠企業去實習,畢業生有六個月的實踐時間。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以傳統的學科和學術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本質仍是以知識為本位,實踐教學的比例偏小,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逐步增加實踐課時,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踐學習時間。
5.加強對學生的實習指導。新加坡高職院校重視對學生的實習指導,學校設有工業項目組,負責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由于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缺乏實訓基地,學校對學生畢業前夕的實習管理不夠,多數學生都是以自謀方式進入實習崗位,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及指導,致使學生實習的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教育,設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習。要與企業建立廣泛合作,由學校負責聯系實習場所,自始至終抓好學生的實習。
6.重視培養外向型人才。 我國連鎖經營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往來、資金融通的規模正日益擴大,而連鎖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多元化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學校必須把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放在國際競爭和發展框架下去構思,創造條件與外資企業進行合作,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適應連鎖企業未來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劉融斌:中新商場物價與居民收入比較及對吸引人才的影響[J].特區經濟.2007,(6):91
[2]潘宏峰主編:南洋感錄[M].新加坡:新加坡創意圈出版社,2004.133~140
[3]Fang Yongqing.Moder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5,(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