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年休假在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及私營企業中淪為“紙上權利”的現狀及原因,提出了切實落實職工年休假權利的對策及淺見。
[關鍵詞] 帶薪年休假 芻議
一、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社會現實意義
1.帶薪年休假的之規定
作為社會進步標志的“帶薪休假制度”1936年起源于法國,而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各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帶薪休假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實行。
我國《憲法》第43條規定:“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帶薪年休假的明確規定最早見于1991年6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法律方面的規定體現在1995年施行的《勞動法》和2006年施行的《公務員法》,但上述法律規定對“職工”的概念模糊,可操作性差。原因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工會的不健全致使其“自行決定”讓休假成為了紙上權利。
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擴大了“職工”的范圍,意味著帶薪年休假的權利不再是一部分人的“特權”,職工也不再因為從事的單位、職務、資歷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和分量,更多的人隨著新條例的施行而受益。
2.年休假規定的具體內容
《條例》第3條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條例》第4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于年休假天數的;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根據各國立法例,雖然表面上與某些國家的年休假天數相比,我國15天的最長休假天數有些短,但從實質上看,《條例》對職工年休假長短的區隔和年休假的限制,不僅體現了法律法規的終極價值——公平、正義,顧及了職工的利益,而且考慮到了我國實際的經濟狀況和企業的效益及長遠影響,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二、職工帶薪年休假的落實現狀及原因
1.帶薪年休假的落實現狀
中華英才網對京津滬、東南沿海等地區5000名職工的調查顯示,有56.41%的人沒有帶薪年假,法定假日加班也沒有拿到過加班費。帶薪休假加上公眾假期,職工一年可以享受120多天的假期。在大城市,明確帶薪休假的企業是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少數企業,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明確的員工帶薪休假制度。
2.“紙上權利”的社會和法律原因
(1)法律有空白。盡管法律明確了帶薪休假制度,但由于說法比較籠統,大量細化的規定尚處空白,如有的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其職工薪金的計算和組成十分復雜——月薪、記件、獎金、績效等,帶薪帶多少等相關問題都沒有詳細而明確的界定,為休假變成“紙上權利”增加了變數。
(2)勞動力過剩。由于目前國內勞動力市場還是買方市場而非賣方市場,職工得到現在的職位已不易,因此即便明知企業的做法不合法也忍了。
(3)觀念沒有更新。據零點調查公司對28個用人單位上萬人的調查統計顯示,無論是單位還是勞動者自身都對休假的重視程度很不夠。帶薪休假應是勞動者的一項重要權利,但目前,一部分勞動者自身對休假的重視程度有限,休假在很多情況下被打了折扣、轉化成補貼或加薪,甚至被直接“犧牲”。
(4)行業差異大。各行各業的生產或工作特點各異也是帶薪休假不能落實的重要原因之一。機關或事業單位實施帶薪休假的可能性相對較高,但對企業而言,由于生產或經營狀況千差萬別,很難讓員工輕松“脫崗”。
三、對策與建議芻議
1.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條例》規定了職工享有帶薪年休假的天數等,彌補了《勞動法》第45條沒有“具體辦法”的缺憾,但依舊存在“執行”和約束有點“軟”的問題。其一,《條例》規定,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才給予相應的懲處。其二,《條例》規定,違規單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還應當向職工加付賠償金。這樣的經濟懲罰對于某些企業、個體工商戶來說或許有效,但對于其他許多中小企業的作用會非常有限;其三,該條例并沒有制定責任追究方面的條款,執法不得力者將難以追究其過錯。
2.有關部門制定靈活的具體實施辦法
根據行業差異大的問題,有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盡量詳實具體地實施辦法,使各企業實行帶薪休假因地制宜。在我國相當多一些地區,如沿海發達地區,存在著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勞動時間的保證,往往是其效益的前提和重要途徑。
3.增強職工法律和維權意識,提高企業守法的自覺性
各有關單位和組織要加大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采取各種方式和途徑,如深入社區、企業職工集中地,采取板報、廣播、講座等方式開展宣傳,幫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樹立重視帶薪休假的觀念,增強職工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要宣傳到人頭,讓制度深入心;工會要加強監管,切實當好職工的“監護人”;政府應經常性突擊核查,對于不執行或打折執行的,要給予必要的懲罰的。同時,工商、稅務等部門不妨聯動,把執行這項制度作為企業誠信的一個方面,將其與企業利益掛鉤,讓企業變不想執行為主動執行、積極執行。
參考文獻:
[1]李松:帶薪休假為何沒有底氣http//www.xinhuanet.com/home.htm2007-10-17 11:10:34
[2]張敬偉:紙上權利變為現實福祉.《市場報》,2007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