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大學在教育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大學文化生成的過程中,學校圖書館擔負著極為重要 和極其艱巨的新使命,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在完成使命與直面挑戰的互動之間,不僅折射出大學圖書館曾有的輝煌和現實的困境,更昭示出美好的發展前景和未來,關鍵是要明確所承擔使命的內涵與外延和設計好使命的實現方略。
[關鍵詞] 現代大學 圖書館使命 實現方略
圖書館作為現代大學的重要機構,在全面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和生成現代大學文化的過程中,擔負著極為重要和極其艱巨的新使命。既要立足國情,緊跟現代大學教育創新實踐的發展,探索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發展規律和新特點,不斷拓展自身職能作用,修正發展定位,為學校的教育創新和全面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同時,又要揭示高校圖書館在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整合學校圖書資源、凝聚學校科研成果,開創大學圖書工作新局面。
一、現代大學圖書館使命渲染
在現代大學全面發展中,圖書館的使命是應多層次、多方位、多目標的,除了具有一般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外,還負有現代大學發展要求所賦予的特殊使命,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大眾,在大經濟、大教育和大科研的框架內,對原有的發展理念、發展定位和運行模式進行重新整合,生成與現代大學教育創新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機能。
1.現代大學人才培養的服務器。圖書館應是現代大學多樣化人才培養的的服務器。當前,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不同標準的多樣化人才,是現代大學的基本價值和主體職能。多樣化人才培養使現代大學出現了多樣化學生群體,在校內,不再是整齊劃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生,還包括成人教育、高職教育、高教自考等等不同類型教育的學生群體。然而,由于不同學生群體不但在綜合素質、社會經歷、職業年齡等方面存有差異,而且有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這些學習目標與學習需求,必然要求圖書館這個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多樣化人才培養方面承擔著更為重要責任與使命,強烈要求大學圖書館對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進行革命性變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學校多樣化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進行科學定位,建立一個目標明確、資料豐富、信息寬廣的引導平臺,成為現代大學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高端服務器。
2.現代大學科研創新的推進器。科研創新是現代大學的發展基礎和立身之本,而為科研創新提供科研導向和學術導航正成為現代大學圖書館的重要使命。現代大學科研創新實質上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互動過程,以時代的標準和寬闊的視野對學校以往的科研成果進行理性梳理與哲學歸納,去粗取精,提練焦點、集合亮色,鞏固和提升已有的科研成果,再用現代思維和世界視角,在“揚棄”的層面上,發揚光大“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務實”的實驗精神,在跌宕起伏科研發展歷程中凝練優勢與特色,進而取得原創性成果和實質性進展,生成符合時代要求的科研生態。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是大學科研創新的基本推動力。
3.現代大學文化生態的變頻器。圖書館作為大學校本文化傳承與積淀的特殊平臺,通過對學校歷史和現有的文獻、文物、圖片、圖書資源的收集、整理、傳播,承擔起沉淀與光大優良校風、生成與弘揚傳統校本精神,對接與延續名師文化、萌芽與涌動文化新思潮的使命與責任,為當代大學文化建設和發展變頻加壓,提供不竭的物質動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要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養,光靠現有的課堂灌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之外,把圖書館建成所有大學成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精神園地,以卓有成效的圖書與信息資源服務,讓所有大學成員都可以在這里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營養,不斷豐滿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升思想道德水準,進而形成新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文化知識體系,成為激勵他們自覺自律投入大學文化建設的精神力量。
二、影響大學圖書館使命的幾個因素
現代大學圖書館有著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條件并軌的社會背景,要完成時代發展所賦予的新使命更顯得任重而道遠,不僅要直面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矛盾,而且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老問題、新老矛盾的交織對高校圖書館現實使命有著重大的負面影響:
1.科學化管理體制缺失。我國許多大學的圖書館現行的管理體制與實現使命的要求還有相當距離,主要表現為:一是大學圖書館“一體化”管理機構缺位或職能虛化。管理結構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設滯后、社會化融投入機制缺失,學校、有關部室、各教學院系對圖書館工作的組織領導出現斷裂或阻隔,對學校圖書館改革和發展的方針政策的執行出現偏差,一些圖書館工作中的重大實際問題難以協調解決。二是大學圖書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滯后或內容陳舊。制度體系建設是大學圖書館館建設和實現使命的基礎與前提,制度建設應是圖書館使命、任務、目標的規范和固化,光憑一時的熱情和沖動是不能完成使命的,即使取得了某些成效或成果,如果沒有長效和科學的制度建設和制度保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也不能得到鞏固和推廣。
2.現代化服務手段缺位。擁有現代化的服務與管理手段是現代大學圖書館完成使命的物質保障。目前我國不少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遲緩,服務與管理還是以紙質和經驗為主,不能把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優良傳統、先進經驗、成果成就,特別是館藏的豐富歷史文獻與自產文獻,包括孤本、善本歷史文獻資料和現代學報、學位論文、教師或科研人員已發表或未發表的作品進行組織、收藏的同時進行數字化,大大限制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層次和水平。二是圖書服務與管理手段落后。我國大學圖書館整體上看,只能單一的服務手段和方式去覆蓋不同類型讀者群體的需求,這必然產生服務與需求間的落差與矛盾。
3.可持續發展資源匱乏。可持續發展是大學圖書館完成使命的主要途徑。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如果沒有必要的經濟基礎的支撐和市場化的資源調節機制,就意味著發展活力的窒息和原動力枯竭。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所需資源和經費幾乎完全依賴政府和學校撥款,在資源融投資、經費管理、資源更新等諸多方面,缺乏主動權和自主權。另一方面,大學高校圖書館目前的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學合理,有悖于在市場化和社會化條件下服務的基本規律。目前,幾乎所有大學圖書館的分配都沿續計劃經濟的分配方式,全部上交學校,圖書館除了行政辦公費用外,可用于發展的基金幾乎沒有。
三、現代大學圖書館使命的實現方略
現代大學圖書館要實現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須緊緊抓住21世紀前期我國大學全面推進教育創新的難得機遇,制定符合國情、省情、校情,具有自身優勢和自身特色的發展方略,以“三個建設”為重點,對圖書館工作進行高效創新和變革。
1.建立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建立科學化的管理體系是大學圖書館實現使命的組織基礎。科學化的管理體制是大學圖書館在把握現代大學教育改革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為強大動力,在“試”中探索前進,在“闖”中開辟新路,突破陳舊落后的管理體制的創新舉措。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職能、管理方式上,都有全新的內函和外延。其基本表現形式是:一是建立科學化的管理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有關部室負責人、各教學院系領導和專家學者參加的“學校圖書工作領導委員會”,負責制定學校圖書館改革和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協調解決圖書館工作中的重大實際問題,為圖書館工作的和諧、科學、快速發展奠定組織基礎。二是建立科學化的管理制度體系。要充分體現管理制度的校本特色,對過去自身行之有效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改進與創新,以多層面的制度建設發揮制度建設在圖書館機制創新中的保障作用,真正改變實際工作中制度建設與發展實踐相脫節的狀況。
2.建立市場化的服務機制。建立市場化的服務機制是大學圖書館實現使命的主體方式。其一,貼緊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的發展,社會與市場對大學圖書文獻資源的需求呈動態變化趨勢,只有在市場競爭與比較中,才能清楚了解學校館藏各類文獻資料的過去價值、現行價值和未來價值,清醒認識校館服務體系的優勢與缺失。其二,以市場化的標準改革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圖書資源的使用價值,合理布局服務時間和調整服務方式,根據不同圖書資源的特點和不同學校成員的學習需求,運用時間交錯、迭次使用、飽和利用等行為方式,達到以現有的圖書資源取得最好的服務效果之目的。其三,以市場化的要求進行資源整合,能動地發揮校館圖書資源與市場圖書文獻資源的互動與互補特性,加強校館文獻資源“自我造血”與“自我完善”的功能。
3.建立專業化管理隊伍。專業化管理隊伍建設是大學圖書館實現使命的人才保障。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是專業化隊伍建設的重點。一方面,要引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補充新鮮血液,調整原有的管理人員結構,改變圖書館人才短缺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又要立足現實,加強對現有館員隊伍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鼓勵館員通過繼續教育或自學渠道,加強圖書館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規范學習。與圖書館現代科技改造同步是專業化管理隊伍建設的方向。圖書館在建立管理新隊伍過程中既要以隊伍建設加快現代科技改造進程,以提高館員整體素質,為現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礎。同時,又要以現代科技改造有效促進管理隊伍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改造推動館內管理人員去探索圖書館發展的新思路、掌握新技術、形成新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圖書館管理隊伍整體專業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