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金融海嘯的襲擊,我國汽車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正所謂唇亡齒寒,作為汽車后市場的流通企業,目前也面臨著生存困境。近日,在“2009中國汽配市場應對金融海嘯座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家汽配市場負責人就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介紹了各自的生存之道。
應對危機需要多管齊下
江蘇高力集團總經理 任永成
汽配市場如何開發?我認為首先要適應形勢發展。目前經營商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產權制,它有利于滾動式開發;另一種是租賃制,則有利于穩定。隨著金融風暴的到來,產權制市場跟房地產一樣肆虐,就此我們開始調整思路,打算在租賃制上開發產品,因為它便于招商和市場后續管理,更有利于促進市場繁榮。
第二就是產品要更新換代。我國的汽配品種不少,大多都是聯排式二、三層的結構,雖然便于經營,但弊端就是浪費土地。目前,我們正著手在長春探究一種新的模式,最大化地挖掘商業價值,滿足各種需求。例如引進“廣州汽配市場”觀念,建設6-7層樓電梯上下運行;引入“汽車零配件總部”觀念,招入大型企業品牌等,最終從產品展示、儲存、銷售等方面提高檔次。
第三個就是營銷思路要創新。我們在長春30萬平米的汽配市場,歷時1年多時間的建設和營銷,最終,1/3商鋪被業內人士購買,2/3被投資者購買,而且雙方成功率和開業率都達到90%多,這在汽配營銷市場創下奇跡。
第四個是市場管理。銷售工業品也應像蘇寧銷售電器產品一樣,把先進的服務引入到汽配市場的后期管理上,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廣州華美集團總經理 張勇功
汽配流通發展模式我們一直在探討。我認為,蓋好的商鋪要么出租、要么賣的模式遲早要被淘汰。實際上,汽配市場經營無非就是兩種模式,一種就是完全像房地產模式一樣,賣掉然后再找客戶,這個模式資產流轉快,風險也不大。但是,由于占用土地,汽配市場就要不斷換新地點,而囿于一個城市且汽配城數目有限,最終會導致政策、人脈關系存在風險。
現在惟一的辦法就是汽配流通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把所有的產品都用數字表示,然后通過物流配送上架。這種流程大概需要三個步驟,一是電子商務平臺做成信息平臺。例如打造廣州最全的日系車平臺,就必須標列其全部的汽車零部件,這樣用戶就能在互聯網上查到經銷商是誰、生產廠家是誰,操作中也需要先易后難;二是物流配送。汽配商作為處在供應商和終端用戶之間的第三方,采用信息化技術配送,又由于受到生產企業的信賴,可以為之代收代付;三是汽配商只收取服務費、收取返點。零部件價格也會大幅度下降,由于總代理、二級代理環節的消除,產品質量跟蹤也更有保證。

汽配模式要“因地制宜”
河北北方汽車商城總經理 張偉民
我在石家莊市五金交電公司工作10多年,當時公司曾采用過非常先進的理念,一改柜臺式經營而建成超市型。但是有一點不得不說,與日用品、家電可選擇種類有限相比,由于汽車配件品種太多(當時有2萬多種),顧客不僅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甚至連自己都不明確該買哪種產品,最終還是需要服務人員導購。
開架形式看似方便,但是做起來卻非常難。而且,盡管國外家樂福、沃爾瑪都連鎖好多年,但是許多國外的汽配廠也沒有采用連鎖模式。他們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連鎖形式吧?這或許能給我們啟示。
至于汽配產品結合電子商務,我認為電子商務形式適用于符合其屬性的產品,例如書店、電子產品、服裝,但對于工業品還是比較難。因為我們針對的客戶是消費者,沒有幾個人能全部認清產品,更不用說抽象的編碼符號。
汽配業服務的標準未來被稱作“傻人經濟”,就是只要付錢就能享受到服務,更加細化、人性化。所以,超市經營、電子商務對于這些專業性產品如何做,還是待探討的課題。

聯合起來“興市榮市”
杭州金恒德集團總經理 周金法
目前,有不少國內外廠商正在組成聯合商會,通過在行業中舉行一些產品的交易、會展,達到“興市榮市”的目的。
我們在招商過程中,堅持不招投資商,即便在投資商和媒體中曾引起不少爭議,但我們還是以“興市榮市”為目的開辦汽配市場,這也是我們的經營理念。
而且“興市榮市”也一定會讓商戶賺到錢,力保他們的產品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增加銷量,進而提高售后產品服務,循環推動“興市榮市”。
看似汽配行業充滿競爭,但是更大程度上我們是合作伙伴。那么,我們如何尋找聯盟合作達到利益共享?
日前,我和鄭州汽車用品市場負責人,談及如何在將來走聯盟的道路,因為生產與營銷的分離會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例如在廣州,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牌企業,已形成統一的營銷體系,這種形式使競爭主體在市場中更有地位,更有利于發展,而且也會使經銷商和生產廠商的合作更為密切,并更容易摸清行業未來發展規律。
所以,企業之間、經銷商之間、市場之間的合作都會是今后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