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市場得到了較快地發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兼業代理業市場仍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通過收集整理近年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的經營情況,結合目前的監管現狀,就如何規范發展保險兼業代理,進一步推動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健康發展提出了相關監管建議。
關鍵詞:保險;兼業代理;監管
中圖分類號:F8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5-0058-05
中國保監會2000年8月4日頒布《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以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市場得到了較快發展。兼業代理機構逐年增加、業務規模快速增長;保險兼業代理在促進保險產品銷售、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提高保險行業社會認知度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成為海南省保險業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兼業代理業務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需要還很不適應,一方面,保險公司的管理責任不到位,兼業代理機構自身經營不規范;另一方面,監管力量薄弱,監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通過收集整理近年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的經營情況,結合目前的監管現狀,就如何規范發展保險兼業代理,進一步推動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健康發展提出相關監管建議。

圖12001-2008年海南省兼業代理機構數增長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海南監管局2001-2008年監管數據。
一、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發展概況
(一)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的現狀
2001年2月海南省保監局成立以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迅速增加,機構數量已從2001年的85家迅速發展為2008年的1503家,機構主體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長。[1]
在1503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中,銀行、車行、航空類機構由于在依托主業開展保險中介業務上有著其他機構不可比擬的優勢,其網點分布廣、從業人員數量多、客戶資源優質豐富、為投保人提供便利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申請兼業代理資格的機構數量增長迅猛。

圖2截至2008年底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情況圖
數據來源:海南省保監局.關于2008年度海南省保險中介市場運行情況的報告[R].海南省保監局,2009.
2005年至2008年,車行類機構增長率達68%,銀行、航空類機構次之,郵政類機構數量幾乎沒有變化。
(二)兼業代理業務發展情況

圖32005-2008年海南省各中介渠道機構家數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海南監管局2001-2008年監管數據。
近幾年來,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代理保費收入增長迅速。2005-2008年,兼業代理保費年增長幅度超過全省總保費年增長幅度15個百分點。從2006年開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代理的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60%。截至2008年底,全省實現保費收入300664.80萬元,其中兼業代理機構實現的保費收入達99720.49萬元,占到了總保費的33%,成為推動海南省總保費收入增長的重要渠道,是僅次于保險營銷員的第二大保險中介業務渠道。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海南監管局2001-2008年監管數據。
在各類兼業代理機構中,銀郵類機構的地位日益突出,其所實現的保費支撐著兼業代理渠道保費總量的半壁江山。截至2008年底,銀郵類兼業代理機構實現的保費收入達67788.47萬元,占兼業代理渠道保費的67.98%,占海南省總保費收入的22.55%。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海南監管局2001-2008年監管數據。
二、海南省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兼業代理機構經營不規范
由于代理保險業務不是兼業代理機構的主業,大部分兼業代理機構存在對保險業務重視不夠、保險專業知識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我們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有些兼業代理機構從業人員根本沒有學習或者無視《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違規現象屢見不鮮。[2]一是沒有設立獨立的代收保費銀行賬戶,將代收保費放在用于核算主營業務收入的銀行賬戶中進行結算;二是不建立業務臺賬,或雖建立了業務臺賬但管理混亂,數據真實性、完整性較差;三是不按代理合同約定及時向保險公司結算保費或挪用保費,拖欠或挪用保費時間長達1年多;四是以現金形式收受手續費,收取手續費后不開具保險中介服務發票;五是保險公司將兼業代理機構作為違規套取現金費用的渠道。
從其它省市兼業代理市場情況看,經營行為不規范是當前我國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一些地方的個別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打著保險中介的幌子做著保險公司的業務;部分商貿企業、咨詢公司或“皮包公司”通過保險公司向監管部門申報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在無任何主營業務的情況下專門開展保險代理業務,以“兼業專做”的方式逃避保險監管;少數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與保險公司沆瀣一氣,為保險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便利,通過虛開發票、虛假批退、編制假賠案以協助保險公司套取資金。這些風險性苗頭的共同特點是涉及面廣、對保險行業潛在沖擊大、影響惡劣、危害性大,如不及時遏制,不僅影響了兼業代理隊伍的健康發展,還將影響到專業代理公司、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規范經營,導致保險市場秩序混亂,經營環境惡化。
(二)保險公司對兼業代理機構管理比較松散
一是業務管理不力。在業務管理過程中,不按要求與取得《保險兼業代理許可證》的單位簽發《保險兼業代理委托書》開展保險代理業務,不按合約結算保費和交接有關單證、手續費標準不明確等問題普遍存在。二是業務指導不到位。保險公司對兼業代理機構業務指導較少,甚至默許一些違規行為,比如委托代理險種超出保險兼業代理許可證允許的范圍、坐扣保費、現金支付手續費等,縱容了兼業代理機構業務的不規范運作。三是對經辦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不嚴。除銀郵類機構平均每個營業網點有超過1人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外,車行、其他類兼業代理機構的保險業務經辦人員均為無證上崗。另外,保險公司對經辦人員培訓也不到位。根據《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辦法》規定,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的繼續教育工作具體由保險公司負責,但從目前執行的情況看,海南省的保險公司還沒有組織兼業代理機構的持證人員開展繼續教育。
(三)保險監管力量相對薄弱
由于兼業代理是在開展主業過程中以兼業身份進行保險銷售,監管機關無法像對保險公司、專業中介機構一樣進行機構核準、高管人員審核、現場檢查等全過程嚴格監管,對兼業代理市場的監管成為保險監管相對薄弱的領域。
1.市場化的準入退出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兼業代理機構市場準入門檻過低,使得對兼業代理機構的執業行為無法進行有效的約束。在實務操作中,領取了工商營業執照的單位幾乎都能申請兼業代理,因為對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沒有資本金的限制,而且代理機構在代理保險業務時所產生的法律責任都由保險公司承擔,使得兼業代理市場容易引發道德風險。
2.監管機關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對兼業代理機構進行后續管理。海南省目前的兼業代理數量多,分布廣,行業復雜,而中介監管干部不到5人,以這么小的監管隊伍去管理這么大的市場,沒有合理的監管體制機制和現代的監管手段是難以做到的。目前,監管部門對保險兼業代理的監管僅限于許可環節,對取得資格后的兼業代理機構不進行直接的市場監管,既不了解已許可的兼業代理機構的業務情況,也無法收集不良業務記錄,更無力實施經常性、覆蓋面廣的現場檢查。在1503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中,長期沒有業務發生或者業務規模很小的機構大量存在,但由于沒有有效的監管手段和必要的監管措施對此類機構進行及時清理,使得這類機構雖名存實亡但卻無法退出市場。
3.監管部門對兼業代理機構的兼營業務難以實施獨立監管。兼業代理機構行業分布廣泛,對其主業經營的管理隸屬于不同的監管部門,而現有的保險監管制度規定保險監管部門只能對兼業代理機構的兼營業務實施監管,而兼業代理機構的許多違規問題依附于主業的財務、業務檔案記錄,因此對涉及主業的保險代理業務形成了監管真空。此外,在現場檢查過程中,碰到問題還需要與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協調,存在著協調成本較高、協調時間較長、對違規行為依法處罰標準難以統一等問題,監管效率亟待提高。比如保險監管部門獨立開展對銀行類保險代理機構的現場檢查時,需要翻閱銀行財務憑證、業務憑證,工作難度比較大:一是銀行主業業務量大,要從合并裝訂的會計憑證中找到保險業務收入憑證工作量很大;二是行業監管壁壘限制查找,由于銀行對主營業務收入的會計憑證與中間業務收入的會計憑證合并裝訂,如果不借閱與主營業務收入憑證裝訂在一起的所有收入憑證,兼業代理業務收入存在的問題就很難查出。
三、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監管的幾點建議
保險越發達,保險中介越重要。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未來保險中介機構發展空間更為廣闊。然而,目前我國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因此,保險監管部門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的監管,完善監管法規、規范市場監管對保險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保險兼業代理市場監管的主要依據是保監會2000年頒布的《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隨著保險市場的發展以及環境的變化,這個規定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監管和發展的需要。根據市場發展的新特點、新形勢,適時出臺新的《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顯得尤為重要。改變對兼業代理機構“重審批、輕監管”的現狀,進一步規范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經營行為,提高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監管效率,應該是保險業監管部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3]
(一)嚴把準入關,疏通兼業代理機構退出渠道
1.強化許可證管理。監管的內容之一是市場準入監管。許可證不僅是進入市場準入的通行證,執業的資格證,同時也是接受管理的登記證。因此,發放許可證是整個兼業代理管理的前提與基礎、是整個監管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必須嚴把“入口”關,選擇適宜的機構進入市場,做到“持證經營、接受管理和進出有序”。
目前,全國市場上有近14萬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海南省也有千余家。這些機構中既有分支龐大的銀行、郵政類機構,也有銷售票點和汽車修理廠等中小機構,各個兼業代理機構間的經營模式、管理制度和人員素質差別很大,新的《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應充分考慮我國保險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自身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做到區別對待,分類、分區域監管。
一方面,通過分類監管,做到各有分工。保監會主要負責監管經營規模較大、保費來源集中的全國性大機構的經營情況,比如銀行、郵儲類兼業代理機構;各地保監局負責監管規模較小、管理松散的其他類機構,比如車行、航空售票點等。
另一方面,保監會要允許和鼓勵各地保監局根據本地市場實際,探索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市場準入監管的有效手段。一是在申請機構申報保險兼業代理資格時,保監局可以到申請機構營業場所實地考察,鼓勵發展業務良好依托主營業務開展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的“坐商”。二是進一步明確或細化準入資格條件。如對申請條件之一“有經營主業直接相關的一定規模的保險代理業務來源”的具體含義進行細化,明確進入門檻的標準。三是統一規范代理險種。鼓勵兼業代理機構開展機動車輛險、人身意外險等簡易型險種,不鼓勵兼業代理機構開展涉及企財險等其他復雜型險種,而應由專業中介機構開展,避免惡性競爭。四是對從事兼業代理業務的人員明確資格要求,至少有1人通過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從而達到督促具體從業人員加強保險專業和法律法規的學習。五是切實抓好兼業代理機構的內部管理,申報機構要明確兼業代理合同、兼業代理業務臺帳、保費代收賬戶、手續費收取等方面的規定。六是實行監管提示制度,促使其完善代理保險業務的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監管高壓線,在從業之初就樹立依法合規經營意識。
2.疏通退出渠道。要凈化兼業代理機構主體,扶優限劣,必須有完善的退出機制予以保障。對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機構和對許可證有效期內沒有開展業務的機構,監管部門要通過隨時監測許可證的情況,堅決讓其退出市場;對繼續申請資格的機構,要求其提供前三年的兼業代理業務臺帳,并結合市場違規情況決定該機構是否可以繼續獲得資格。
(二)積極發揮保險公司的管理作用,強化保險公司責任
除了加強兼業代理市場準入監管,還要強化市場行為監管。面對這么龐大的保險兼業代理隊伍,如何進一步規范機構經營行為,找準監管的著力點是理順兼業代理監管的關鍵環節。通過積極發揮保險公司的管控責任,從而提高兼業代理監管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已經在保險監管系統內部基本達成共識。
1.明確保險公司責任。在對兼業代理人管理中,保險法人機構和分支機構各負什么責任,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管理部門領導各負什么責任,都應明確界定。作為保監局,目前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落實分支機構的責任,將兼業代理業務的規范性作為考核高管和公司經營的主要方面,對保險公司進行年檢年審時,兼業代理業務的管理情況作為年檢的重要內容,督促公司重視兼業代理業務。
2.敦促保險公司建立健全針對兼業代理機構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委托授權制度、財務制度、臺帳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培訓制度等,讓保險公司能夠切實負起管理的責任,規范兼業代理的實務操作。
3.建立健全嚴密的內控制衡機制,防范市場風險。如建立業務部門、辦公室、財務部門對代理合同簽訂與履行的制衡機制,確保代理合同關系的正確履行;建立業務員、業務核保部門、財務部門對業務來源屬性確認的制衡機制,確保業務屬性的真實性,減少后期通過模糊業務渠道屬性套取費用的可能性;逐步實現保險公司與兼業代理機構業務數據的連接等。
(三)改善監管方式,增強監管的有效性
1.加快信息化建設,改善市場主體內部、市場主體與監管機關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狀。現代信息化的管理離不開信息化管理手段,目前監管部門使用的保險兼業代理管理系統嚴重滯后于監管政策的調整。保險公司兼業機構信息不能共享,涉及基本事項變更、許可證換發等事項的申請時,出現系統不支持的情況,不能滿足監管需求。當前重要的是加緊研發兼業代理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各個兼業代理機構代理保險業務基本信息、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全過程動態監控,提高監管信息化水平。[4]
2.建立業務臺帳集中制度及嚴格實行代收保費及手續費獨立賬戶制度。要求兼業代理機構每月向保險公司報送業務要素完整的臺帳,對兼業代理機構的業務情況,監管部門實行定期的非現場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并實施現場檢查。嚴格實行代收保費及手續費獨立賬戶制度,將兼業代理機構開具獨立的代收保費及手續費銀行賬戶作為行政審批的一項環節,夯實“財務收支兩條線”制度的運行基礎,進一步提高現場檢查的工作效率。
3.加強社會監督力度。提示保險消費者通過兼業代理渠道購買保險產品必須首先核實該機構是否具備合法的兼業代理資格,開通兼業代理機構網絡或短信查詢平臺,為消費者查詢提供便利條件。
4.嚴厲打擊兼業代理業務違規行為。通過加強現場檢查力度,對違反規定進行相應處罰,提高監管的權威性,對那些不規范展業的兼業代理機構是一種震懾。重點關注和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侵害消費者利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如銷售誤導、假冒保險名義進行非法集資或詐騙活動、偽造或者變造保單、挪用侵占保險費、參與制造假退費或假賠案等方式為保險公司套取費用等違規行為。■
參考文獻:
[1]海南省保監局.關于2008年度海南省保險中介市場運行情況的報告[R].海南省保監局,2009.
[2]王建.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2005)[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中介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R].中國保監會,2007.
[4]王建.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2007)[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