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寧市進入雨季(6—8月份)時,常出現半月20天甚至更長時間的陰雨天氣,致使葡萄園不能及時噴藥,病害發生嚴重,特別是不抗病的品種如:紅提,造成豐產不豐收,嚴重挫傷了果民的積極性,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我們于2003年在任城區長溝鎮進行了葡萄防雨栽培試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既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發生,又提高了果實品質,增強了樹勢,減少了用工量和噴藥次數,降低了果實腐爛率,增加了收入,平均每畝增加純收入1 525元。現總結如下:
1,葡萄園基本情況
長溝鎮葡萄園主栽品種為巨峰,栽植株行距1m×2m。土壤以褐土、潮土為主。年平均氣溫13.5℃,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9.4℃,年平均降水量719.3mm,平均日照時數2490.4小時,平均無霜期205天。
2、防雨設施的搭建
一般可搭建成本低、效率高的簡易避雨棚,即把常規水泥柱加高50cm,達到2.3—2.4m,在柱高1.9m處綁上2.2m長的橫桿,兩端順行拉鋼絲,再用3cm寬,2.45m長的竹片連接橫桿兩端呈弓形,蓋上2.5m寬,0.03m厚的EVA(防露薄膜,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塑料膜。蓋膜期為每年4月中旬至采收,采后即揭膜。
3、成本及效果分析
3.1防雨設施的材料主要有:塑料薄膜、鐵絲、竹片,橫桿,塑料薄膜每畝地500元左右,每年更新一次,鐵絲、竹片、橫桿等架材每畝地1000元左右,4—5年更新一次,平均每年200元左右。每畝用工25元左右。
3.2正常情況下每年需噴藥12—13次,用防雨栽培只需噴7—8次,可減少噴藥次數5—6次,每畝可節約的農藥費用100元左右,節約工錢150元左右。
3.3病害防治效果好。雖然減少了噴藥次數,但防治效果明顯,病果率僅為1.3%,而沒有進行防雨栽培的病果率達到10%以上,僅此一項每畝地可減少損失1 000元左右。
3.4果品質量明顯提高,經濟效益顯著。大大提高了果品質量,果品價值每公斤增加0.5元左右,每畝增值1000元左右。
總之,通過防雨栽培每畝葡萄可增收1525元左右,對著色品種來說,可推遲7—8天著色,因此,防雨栽培不適應早熟品種,應在中、晚熟品種上大力推廣,可延遲采收期,提高經濟效益。
4、栽培技術
4.1土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基肥種類對葡萄產量和質量有顯著影響。每年采果后施基肥,約占全年施肥量的80%。以每畝施優質土雜肥4000kg混加200kg香油渣或100kg餅肥,并加入50kg過磷酸鈣為佳。土壤追肥全年只進行1次,即果實膨大期每畝施尿素25kg,硫酸鉀復合肥25kg。另外,結合噴藥進行6—7次根外追肥,幼果期噴0.3%尿素,著色期噴0.3%磷酸二氫鉀。全年澆4次關鍵水:一是基肥施后澆透水,二是封凍前澆越冬水,三是萌芽前澆催芽水,四是果實膨大期澆催果水。果實成熟期應注意控水,澇時及時排水。
4.2合理修剪,控制負載 長溝鎮葡萄園均采用籬架。冬季修剪根據樹勢強弱確定留芽量,壯樹多留,弱樹少留,每畝留芽量控制在5000—5500個。萌芽后及時抹除副芽及位置不當的芽。花前一周,在果穗以上留5—6片葉摘心。果穗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頂端副梢留2—3片葉反復摘心。根據花序的多少及單穗重量,確定每畝果穗的留量。一般粗壯的新梢留2穗果,中庸新梢留1穗果。巨峰葡萄的產量與質量密切相關。每畝產量控制在2500kg左右,果穗比較整齊,果粒含可溶性固形物較高,病害較輕,好果率高。
4.3生長調節劑在花果管理上的應用 巨峰葡萄落花落果嚴重。為提高坐果率,除采用花前摘心、控制負載量等措施以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有顯著效果,而且對改善果實品質有明顯的作用。
多效挫和比久都能提高巨峰葡萄坐果率,但易發生抑制過重而樹勢變弱、果粒變小的弊端。使用PBO效果較好,噴施后,坐果率明顯提高,單果增重2.8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2.6度,而且葉片大小適中,葉色濃綠,葉片肥厚。
6月中旬用500倍多效挫加250倍PBO噴巨峰葡萄葉片和果實,間隔半個月后再噴1次。可將采收期延遲至10月上中旬,錯開集中成熟期供應市場,而且果粒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品質明顯改善,增值效果顯著。
4.4病蟲害防治 避雨加套袋后,黑痘病、炭疽病不再發生,霜霉病極輕微,但仍要防治白腐病、白粉病和灰霉病,以及葡萄粉蚧。萌芽前用5°Be石硫合劑清園,萌芽時再用l份硫磺粉加2份石灰混勻,每畝用10kg,全園噴灑。預防白腐病用代森錳鋅(主要有錳殺生、大生、噴克等)和銅制劑(科博、必備、波爾多液等),前期用杜邦福星10000倍,后期用世高3000倍(或使百克2500倍)與烯挫醇2000倍(或多菌靈800倍)混噴。白粉病可用世高、杜邦福星兼治,也可用三唑銅防治。灰霉病可在花前用速克靈800倍,花后用施佳樂1 000倍防治。葡萄粉蚧,可在果實套袋前噴撲殺或綠穎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