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遮光處理
在夏秋季用遮光率為50-60%的遮陽網把草莓苗遮蓋起來,遮光后可使氣溫降低2-3℃,地溫降低5-6℃。遮蓋時,遮陽網與地面相距1.5m左右,也可利用小拱棚、大棚骨架進行覆蓋,但通風一定要好,遮光時間從8月上旬開始至9月上中旬左右結束。遮光不利于秧苗生長,時間過長對根系發育不利,所以一旦花芽分化,就應立即撤去遮用網,促進秧苗健壯生長。
二、短日照處理
縮短日照時間來促進花芽形成。采用厚度為0.1—0.5mm的銀色或黑色塑料薄膜,遮蓋整個棚架。根據往年花芽形成的大至時間提前15—20天。如果當地在9月中旬草莓進入花芽分化,則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開始進行處理。處理時間是在每天下午16時到第2天早上8時,使草莓苗每天的日照長度在8 h以內,連續處理15天以上。
三、斷根和摘老葉處理
斷根的時間在植株花芽分化前夕,斷根過早,新根會很快長出,重新吸收氨素,從而失去斷根的作用,過晚同樣起不到作用,斷根可進行2-3次,具體時間在定植前一周為最后一次,向前推每周進行一次。斷根的方法:先將假植圃澆水,然后用小刀在離植株5cm的四周插入土中,深度約1Ocm,并將土坯稍微抬起即放下。也可直接用平板鏟鍬在株間插入根下,斷根后要控制澆水,斷根2 3天,葉片出現萎蔫屬正?,F象,可在早晚進行葉面噴水,斷根后如遇雨,植株會發生大量細根,再次旺盛生長,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因此,必須再次進行斷根。
摘除植株葉片,即是給于長日照,同樣能誘導花芽分化。摘除老葉比新葉效果更顯著。老葉中含有較多的抑制成花的物質,摘除后減少了抑制物質含量,促進花芽分化。草莓苗一般開始從頂部往下數第6片葉以后即開始衰老,應及時摘除,每株保持4-5片健壯的展開葉。最多不超過6片,但摘葉也不能過多,葉片不足亦阻礙花芽的發育。
四、低溫處理
就是夜間把草莓放在冷藏庫中進行低溫處理。把苗從假植圃中挖出,摘除部分老葉,留下2-3片展開葉,按4-5cm的株行距,假植在裝有疏松的基質或培養土的育苗箱內,根據不同品種花芽分化早晚,在8月中旬至8月底開始,每天下午3時至第2天早上7時放人冷藏庫中,庫溫10-15℃,7時出庫接受陽光照射,日照長度為8h,處理時間為17-20天,確認花芽分化后出庫定植。這種低溫處理對增加草莓早期產量與總產,提早成熟均有明顯效果,單果重也有明顯增加,是值得推廣一種好方法,但必須有冷庫或降溫設備。
五、營養缽胃苗
把草莓苗移到營養缽中,可起到斷根、控制氮素營養和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選用直徑1O-20em、高1Ocm的塑料缽,缽內裝園土與部分蛭石、礱糠灰的混合基質。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不切匍匐莖的情況下,把匍匐莖苗直接移栽于缽內。匍匐莖苗有2-3片展開葉,2-3條白根為最好,由于與母體相連移栽成活率很高。當已經有足夠的苗以后,可以切斷匍訇莖,移栽于圃地集中管理一也可以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挖取匍匐莖苗,移栽于缽內,澆透水,放在有避陽網的棚內,促進成活。缽苗在雨季應搭棚防雨,平時要保持濕潤,幾乎天天澆水,否則缽體苗易過分干燥,追肥大約在7月上中旬開始,以氮肥為主,10~15天一次,最好追液肥,營養缽育苗最后追肥極其重要,花芽分化較早的品種,7月下旬要停止使用含氮肥料,一些花芽分化晚的品種,8月上旬就嚴格控制氮素肥料的使用,一但確認草莓苗花芽分化,要及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營養缽育苗根系發達,根莖粗,花芽分化早,定植成活率高,既能提早成熟,又能增加產量,是最佳的育苗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