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天然藥物資源種類最多,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因為中草藥具有取材天然、作用平穩,毒副作用小等優點,現代人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轉向天然藥,并以中草藥為原料開發出了一批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藥。因此,發展中草藥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選用適當的方法來防治病蟲害,生產出優質、安全的中藥材,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中草藥的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創造適宜作物的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發展的環境為首選措施,其次為化學防治;在農藥品種選擇上,除了對癥下藥外,還應充分考慮安全性,即盡可能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充分考慮農藥的安全期限。下邊來詳細討論防治方法。
1,主要病害
1.1苗期病害 幼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或枯死。被害藥植有人參、三七、自術,芍藥、北沙參、西洋參、荊芥、防風、黃芪、菊花、杜仲等。茁床低溫、高濕是猝倒病發生蔓延的主要條件。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播種前用種籽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2)出苗后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或灌根。
1.2葉部病害
1.2.1霜霉病 植株發病時,葉片背面有一層霜狀霉層為主要特征。霉層初為白色,后變為灰黑色,致使葉片枯黃而死。常在早春或晚秋低溫多雨多濕時,發病迅速而嚴重。被害藥植:元胡,菊花、當歸、黨參,大黃、枸杞,北沙參等。防治農藥:有40%霜疫靈、40%乙磷鋁,25%瑞毒霉、殺毒礬等。
1.2.2白粉病 被害藥植:三七、川芎,牛蒡、黃連,黃芪,菊花,紅花、栝樓、枸杞等。防治農藥:15%粉銹寧,50%托布津等。
1.2.3葉斑病 發病時,葉片上產生枯死斑點。由于病原菌和寄主藥植的不同,病斑的形狀、顏色多種多樣:有圓斑、輪紋斑、角斑;有褐色、灰褐色、紅褐色,病斑的大小也不一。
被害藥植:白芍,白芷,白術、地黃,桔梗、玄參、太子參,菊花、金銀花、薄荷,木瓜,枸杞、山藥等。
防治農藥:絡氨銅,可殺得2000防治譜廣,效果較好。由真菌引起的也可選用50%多菌靈、50%托布津、65%代森鋅等。
1.2.4病毒病 植株發病時,有的葉片變色(花葉),有的變形(畸形)。藥植發生病毒病后,植株矮小,生長衰弱,嚴重時葉片自下而上枯死,植株死亡。
被害藥植:天南星、白術,菊花,太子參、地黃、北沙參、白扁豆、牛蒡、酸棗等。
防治方法:主要是選育抗病品種t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及時防治蚜蟲;噴施病毒A、天達2116等。
1.3根部病害
1.3.1根腐病 腐爛病常與地下線蟲,根螨危害有關。在土壤粘重、田間水分過多等情況下發病嚴重。
被害藥植:白術、川芎、貝母、芍藥、牡丹,地黃、玄參、黨參、太子參,板藍根,黃芪,牛膝、菊花、紅花、枸杞等。
防治方法:可采取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土壤消毒、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進行綜合防治。發病初期噴淋或澆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甲霜靈800倍液。
1.3.2線蟲病 線蟲危害藥植根部。根部發病后,地上植株生長受抑制,使葉色變黃,嚴重時全株枯死。被害藥植:有人參、川芎,牛膝、白術、白芷、北沙參、丹參、桔梗、黃芪、麥冬、郁金、烏頭,白扁豆、決明、地黃、鳳仙花等。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播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1-1.8%阿維菌素300—400倍點灑或直接澆根處理1-2次。
1.4莖部病害
枯萎病:常在重茬地、排水不良以及粘重地上發病嚴重。
被害藥植:有桔梗、荊芥、黃芪等。
防治方法: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發病時噴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
1.5果實、種子病害
1.5.1枸杞黑果病 防治藥劑:50%多菌靈、75%代森錳鋅等。
1.5.2薏苡黑穗病
防治方法:播前種子用粉銹寧或50%多菌靈拌種。
2、主要害蟲
2.1根部害蟲 主要有螻蛄、蠐螬、地老虎,擬地蟲甲等。
被害藥植:麥冬、地黃、烏頭、人參、貝母、丹參,黃連,牡丹、天南星、穿心蓮、桔梗,元胡、白術、白芍、太子參、紫苑、菊花、板藍根,白芷等。
防治方法:播前藥劑拌種t用敵百蟲拌麩皮或青菜制成毒餌誘殺;播前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O%甲基異柳磷乳油0.2 kg拌細土25kg,或3%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顆粒劑2-2.5kg均勻撒施后翻耕。
2.2莖干害蟲
2.2.1天牛 俗名鉆木蟲。以幼蟲鉆蛀藥植的莖干內取食,造成全株折斷或枯死。防治方法:在幼蟲期從蟲孔注入50%的敵敵畏或40%氧化樂果100倍液,再用毒泥封口滅殺幼蟲。
2.2.2玉米螟 以幼蟲取食危害。被害藥植:有薏苡、扁豆等。防治方法:辛硫磷、阿維菌素,殺滅菊酯等噴灑。
2.3葉部害蟲
2.3.1蚜蟲、葉蟬 防治方法:用吡蟲磷或毒死蜱噴霧防治。
2.3.2介殼蟲 主要危害木本藥植。防治方法:40%速撲殺(殺撲磷)乳油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宜防治2齡以下幼蟲)。化學防治介殼蟲最佳防治期是在幼蚧初孵至盛孵期,每隔5天噴藥1次,連噴2~3次。
2.3.3螨類 即紅蜘蛛。在葉背吸食汁液,干旱、高溫條件下為害重。
防治方法: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噴灑。
2.3.4鱗翅目害蟲 成蟲為蛾類或蝶類,以幼蟲咬食葉片、莖干和種子。
被害藥植:有紫菀、紫蘇、荊芥、澤瀉、菊花、板藍根,地黃、當歸、防風,白芷、柴胡、杜仲、佛手、北沙參、酸橙,吳茱萸、薄荷、山茱萸,杜仲、金銀花、牡丹、厚樸、梔子,芍藥,木瓜、辛夷、丁香以及薔薇科、錦葵科、唇形科,十字花科等多種藥植。
防治方法:用蘇云金桿菌菌粉或BT乳劑噴霧,或10%殺滅菊酯、90%敵百蟲、阿維菌素等。
2.4花果害蟲 主要為鱗趔日鉆蛀性害蟲。以幼蟲危害藥植的花蕾,花瓣、果實及種子,直接造成損失或降低藥材質量。
常見的有白術術籽蟲、棉鈴蟲、豆莢螟、桃小、梨小食心蟲等。
防治方法:卵期噴阿維菌素,殺滅菊酯或辛硫磷等,在幼蟲蛀入之前用藥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