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生長需要大量的礦質元素,采取合理施肥補充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是保證果樹優質豐產的重要措施。若某種元素缺乏,就會出現生理機能紊亂,導致果樹發生一些生理病害,影響產量和質量,嚴重者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1,缺鈣癥(苦痘病)
1.1癥狀
1.1.1樹體缺鈣 鈣在蘋果樹體內很難轉移,多存在于較老的組織中,因此缺鈣首先危害幼嫩組織。根系和枝條生長點易壞死,幼葉邊緣或近中脈處出現退綠斑點,2—3天后變成棕褐色或綠褐色焦枯狀,葉緣卷曲、皺縮或破裂。缺鈣嚴重時,梢尖幼葉萎縮,并很快枯死,花朵萎縮。根短而又有許多分根是根系缺鈣的典型癥狀。
1.1.2果實缺鈣 硬度降低,易發綿,不耐貯藏,而且常會導致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蜜病、輪紋病、栓化黑點病,紅玉斑點病,裂果、果肉敗壞等病害。果實苦痘病、痘斑病是缺鈣引起的典型病癥。痘斑病發病早,果皮先變褐色,果肉初期為白色,后期變色組織很淺,凹陷不明顯。苦痘病發生在果實發育后期及貯藏期。果肉先于果皮變色,果面表現為紅色果呈暗紅色,綠色果呈濃綠色且多發于果頂和果肩下半部,四周有深紅或黃綠色暈圈;隨后,病部凹陷,表皮壞死,形成大小不等的褐色陷斑,而且病部果皮以下組織壞死,呈褐色,海綿狀深入果肉內部,病部果肉有苦味,發病后期易引起果腐。
1.2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改善土壤,增施有機肥是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有機肥營養元素多,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增強土壤供肥能力,改善PH值。施用有機肥可以矯正多種營養失調癥,提高果品品質。施肥量按生產1kg蘋果施入1.0—1.5kg有機肥,并摻入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和少量硼砂于秋季施入,培養穩定健壯的樹勢,以減少缺鈣癥的發生。酸性土壤、重茬果園,宜施用石灰,每年畝施25—50kg。沙壤土宜施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硝酸鈣和有機肥。地下水位高的果園,要搞好排水設施,降低水位。(2)合理修剪:在夏季修剪時盡量少用環剝措施,特別是主干不要環剝。冬剪要以疏、放為主,去弱留強,少截少縮,避免因剪截過重,刺激抽生旺條。合理負載:嚴格疏花疏果,在疏花的基礎上,應在花后3周內即幼果吸收鈣的高峰期前完成疏果,以節省樹體對鈣素的消耗。(3)平衡施肥:土壤PH值小于7的果園選用尿素或硝酸銨,土壤PH大于7的果園選用尿素或硫酸銨,氯化銨的酸性肥料,要控制氯肥用量,按每生產lOOkg蘋果施入1.Okg純氯,施氮肥6月份前進行。追肥應以果樹專用肥或氮磷鉀肥為主。鉀肥要在7—8月份,新梢停長前施入,每畝用量25—30kg,分2—3次施入。同時應及時定量補施硼硅等微肥,并增施草木灰,煤灰及含鈣量高的生物肥料,增加土壤含鈣量,促使根系生長。(4)葉面噴鈣,根據蘋果樹一年中2個吸收鈣的高峰期噴施,一是花后3—6個周連噴2—3次鈣肥。二是在采果前30—40天噴1—2次,這個時期吸收的鈣可供來年新梢、葉片,幼果需要。常用葉面鈣肥有:銷酸鈣濃度0.4—0.5%、氯化鈣濃度0.3—O.5%、氨基酸鈣300倍溶液、腐殖酸鈣等。應注意鈣劑除不能與波爾多液及含有磷酸的制劑混用外,與一般通常使用的殺菌劑和殺蟲劑能混用,但須現配現用,不能存放。
2、缺硼癥(縮果病)
2.1癥狀:蘋果缺硼易造成果面凹凸不平,組織木栓,果實商品價值低。此病從落花到采收期均可發生。主要表現干斑、木栓和斑駁三種類型。干斑多發生在花后15天左右,幼果發育期間。果實背陰面出現褐色斑色,果肉呈水漬狀半透明至深褐色,干縮凹陷為劣質果實。木栓型從落花到采收期都有發生,以生長后期為主。初期在果肉內部發生水漬狀病變,漸變褐色,果肉松軟呈海綿狀,自萼筒基部開始木栓化,沿果心線擴展,果肉內維管束間呈放射狀散布。幼果期發病,果小呈畸形,易早落果,果實生長后期,病果變化不明顯,果面微見凹凸不平,果肉松綿呈海綿狀,木栓化部分味苦,不堪食用。在土壤瘠薄,河灘或溝坡砂礫地,硼易流失,春季干旱或石灰質土壤,鉀,氮過多產生拮抗的果園易缺硼。
2.2防治措施:一是深耕土壤,增施優質有機肥,改良土結構,增加土壤肥力。二是結合秋施基肥,每株施硼砂30g,施后澆水;花前2周和盛花期各噴一次O.3%硼砂溶液。
3,缺鉀癥
3.1癥狀:蘋果新枝生長緩慢,葉片邊緣焦枯,常伴有紫斑。嚴重時整個葉片焦枯,且這種焦枯都是先從新生枝條中部或中下部開始,然后向頂部和基部兩個方向擴展。蘋果缺鉀將嚴重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
3.2預防措施:(1)增施有機肥,以農家肥,如豬糞、牛糞、草木灰、秸稈肥等為主,以滿足果樹生長發育對鉀的長期需求。(2)輪換間作,改變長期間作大量需鉀作物如地瓜、花生,黃煙等的習慣。(3)及時噴0.3%—O.5%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2—3遍,盡快補充營養,滿足果樹對鉀的急切需要。(4)及時追施硫酸鉀,氯化鉀、磷酸二氫鉀等速效肥料,配合果樹專用肥等多元長效復合肥料,保證植株健壯生長。《5)合理負載,疏除一部分果實,減少營養消耗,促進營養生長。
4,缺鐵癥(黃葉病)
4.1癥狀:新梢葉片黃化,葉肉變黃,葉脈變綠,嚴重時新梢頂端葉片全部枯死。它與花葉病是有區別的。花葉病葉脈呈花斑失綠。
4.2防治方法:(一)葉面噴施法:用1%硫酸亞鐵+1%生石灰或單獨用0.5%硫酸亞鐵噴施,濃度不可高于1%,噴施以下午為好,應把肥液噴于葉的背面,便于吸收,3—5天內即可把鐵肥供給葉片,使葉片復綠。每5天一次,連噴2—3次即可。(二)土壤澆灌法:用5%硫酸亞鐵加5%尿素水溶液澆灌于土壤中。幼樹每株25毫升即可。大樹每平方米樹冠澆1—1.5kg溶液為宜,一般距離樹干1—1.2m,分4個以上坑均勻澆于樹冠下,覆蓋上土。病樹6—9天即可恢復正常。注意濃度不可高于5%或施用量過多,否則會產生肥害,不要濺到葉片、幼莖上,以防澆傷莖葉。為了更好地發揮肥效,獲得更好的效果,土壤澆灌應在蘋果兩次新梢旺長前(5月lO日和7月10日左右)根據土壤缺鐵情況及時施人。若等到新梢葉片嚴重黃化或枯死后再施,則效果不佳。此法可維持果樹l一2年的正常生長。(三)樹干打孔法:在樹干上鉆6—10個3—5mm深的小圓孔,深達木質部,然后將碾成粉狀的硫酸亞鐵放人小洞中,用石蠟封住即可。(四)秋施基肥法:為防止葉片黃化,應提倡秋施基肥,同時施人一定量的硫酸亞鐵,效果較好。因為秋施基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的PH值,使可溶性鐵含量有所提高。
5、缺鋅癥(小葉病)
5.1癥狀:病樹春季發芽較晚,抽葉后生長停止,葉片狹小呈柳葉狀,病枝節間縮短,細葉簇生成叢枝,葉細小,花芽減少,花朵小而色淡。不易坐果,果小而畸形,初病幼樹根系發育不良,老病樹根系有腐爛現象,樹冠稀疏不能擴展,產量很低。在土壤含鋅量少,呈堿性、含磷量高、氮肥施用量過大、有機質含量低、干旱等情況下的果園,容易發生此癥。
5.2預防措施是:(1)涂枝法:冬季修剪后立即用1%的硫酸鋅水溶液涂抹剪口和結果母枝,效果十分明顯。(2)葉面噴施法:花前2—3周噴硫酸鋅溶液1—2次。硫酸鋅溶液配制比例為:36%硫酸鋅1kg,生石灰O.7kg,水200kg。此法不但可減少小果的產生,而且可提高坐果率。(3)土施法:結合施基肥,每株施硫酸鋅0.1 kg,此法有效期長,但不如涂抹法效果明顯。(4)滴液法:在發芽前,用0.4%硫酸鋅溶液以吊瓶注射樹干,針深達木質部。此法見效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