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將于6月1日起實施。食品安全法在安全監管體制,統一食品標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食品添加劑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以及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制度和處罰賠償等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質量安全由生產加工過程延展到田間生產,加強了從“田間到餐桌”整個鏈條全過程的安全監管。對于果品生產者而言,如何選藥、用藥,確保生產過程規范用藥,是提高果品質量安全的當務之急。結合近年來山東、河南,江蘇等地開展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果蔬模塊檢查中發現的農藥安全使用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以期規范我國果園用藥管理,從源頭提高果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果園用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選購的農藥無“三證”:農藥“三證”指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農藥標準和農藥登記證。而現實生產中多采購的農藥多為臨時許可證。二是選購農藥不適臺本樹種。三是農藥配制與使用記錄不全或無記錄。四是不遵守用藥安全間隔期,用藥期間無警示標識。五是用藥包裝不能清涮后集中保管和處理,亂丟亂棄現象較為普遍。
二、正確選擇農藥
要選擇具備資質的農藥供應商,選擇“三證”齊全的農藥和適合果樹用并且對癥農藥,同時要考慮本果園生產的果品預期消費地農藥禁用和最高限量,采購藥品注重索取發票,以備溯源。
三、規范用藥與記錄
當前我國果園管理方式是以農戶經營占主導,另有少部分農業經營者組織方式的果園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方式給農藥使用帶來了復雜性。不論何種管理方式,農藥使用的正確記錄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都是十分必要的。規范用藥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要根據病蟲發生種類對癥購藥。二是根據藥品標簽規定正確配藥和施藥。三是全面記錄用藥情況。用藥記錄至少應包括藥品名稱(化學名、俗名),藥品主要成分、用藥濃度、用藥時間、用藥地塊、用藥樹種,用藥人等,記錄應盡量詳細,以便安全性追溯。四是正確處理剩余藥液:不可將剩余藥液重復使用至已用過的果樹上,以免農藥用量超標??上♂尯笫褂糜谔锕;蚵愕?。五是用藥期間應設立警示標識牌,標識用藥情況,以分辨用藥與否以及安全性。
四、藥品存放與藥物包裝材料處理
購置藥品應單獨存放于安全場所,并將固態和液態藥劑分放,固態藥置于液態藥上方。藥品庫房做好警示標識和安全防火,清洗用水等措施。對于當今分散經營者而言,多采取現購現用方法,不設存藥庫房。無論存與不存藥品。用藥結束后均應將其包裝材料集中收集保存,不可亂丟亂棄,以防污染水源和危及人畜安全。
五、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
果園雜草和地下間作作物的自然生長,在不影響果樹生長和果品質量的前提下應盡量予以保留,以利于昆蟲天敵生存和自然界的生物平衡。提倡采取生物、物理、農業等綜合防治方法,例如昆蟲性誘劑、粘蟲板、滅蟲燈、刮樹皮、涂自、綁防蟲環等方法,盡量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以提高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