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余光中先生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特別強調大散文的重要,他曾專門寫出了“剪掉散文的辮子”等論文;后有專家學者提出跨學科寫作,旨在突破散文重敘事抒情的格局,把哲學、美學、社會學、音樂等領域的知識及有關命題帶入散文創作,達到雄渾有力,氣勢非凡的境界。在此背景下,散文創作如何與現實人生結合、進行內部改造,以創新的面貌立于不敗之地,發揮其獨特的美學功能?本期“對話”特邀著名哲學家、散文家趙鑫珊先生談人生與散文,敬請關注。
一、散文創作確實具有一種重大的社會作用,我們讀過您在這方面的不少文章,完全同意您有關的見解,不知道您對此還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所以散文這種最古老的文學品種反而成了一種非常適合時代要求、富有活力的形式。
盡管它短小,但涵義理應達到五遠:廣遠、闊遠、深遠、幽遠和渺遠。
所以寫好21世紀的散文不容易。
二、您非常推崇貝多芬的音樂和尼采的哲學,歸根結底貝多芬的音樂和尼采的哲學是詩性的,并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連,激勵人們向崇高境界邁進。請您結合貝多芬的音樂和尼采的哲學,談談對散文創作的啟發?
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一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哲理詩。
是的,有鋼筋又有混凝土。鋼筋是思想、是骨架;混凝土是豐富的感情,是血肉的飽滿。兩者缺一不可。
沒有過硬的鋼筋,混凝土便沒有了附麗,成不了形;沒有混凝土,鋼筋只是一個干癟的空架子。
貝多芬音樂之所以能歷經兩百年還在打動人,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康德“十字架”哲學的音響化。這個“十字架”就是自然律與道德律相交叉,經緯線有機地編織。
尼采的哲學其實是煽情的哲學,是尼采教會散文說出哲學思考;或者教會哲學說壯麗的散文。
三、文學創作離不開激情,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悲壯而不是悲哀,目前較為流行的散文作品普遍缺少激情和悲壯的藝術境界,這也就是讀者們所說的缺少陽剛之氣,軟弱無力。請您談談作家精神氣質對創作的影響?您的大作《戰爭與男性荷爾蒙》一書影響廣泛,請您從男性荷爾蒙或其他生物化學物質支配的角度,論述其在藝術創作方面的表現?
散文有性別之分。讀一篇散文,我們往往可以從字里行間隱隱約約猜測到作者是男性還是女性。作者把自己的性別不自覺地流露在散文里是件好事。
私家車也有性別。悍馬和越野車Pajero便是十足的男性荷爾蒙,雄風四起。
貝多芬的曲子是男性的,剽悍的,有力度的;肖邦的夜曲則是女性的,柔情的。
男作家筆下的散文即“硬派散文”,剛中帶點柔,是件好事。
世界萬事萬物都要有個黃金比例,軟硬兼顧,陰陽調和。散文的剛柔比例也該遵守黃金法則。
四、您在《是逃跑還是戰斗》一書中描述了諸多人類所要面對的恐懼,意在證實人生是艱苦和充滿災難的過程,而戰勝恐懼、爭做冠軍是人的立世風貌,請您談談您理解的幸福人生是什么?保持不妥協的戰斗精神從哲學層面對人意味著什么?
幸福是什么? ——這是個哲學追問,不容易回答。按我今天的理解,幸福就是追求、拼博過程本身。充滿希望的旅行比到達目的地好。但旅行要以最終能夠到達目的地為前提。
我母親是個農家女,一字不識,活了70歲。1979年冬天,我的小妹結婚,多病的母親說:“我這一臺戲唱完了,我可以安心地走了!”
一個月后,母親溘然去世。她的一生最高使命就是把4個兒女拉扯大。拉扯是具二三十年的動態過程。正是這過程使她勤勞持家,風風雨雨,起早貪黑,生機勃勃。母親的一生該是幸福的。因為她擁有既平淡又悲壯的過程,最后也看到了四個子女成家立業,目的地也達到了。
五、您在《藝術之魂》一書中有卓越非凡的論述,“人生世界是座大監獄,藝術活動是‘越獄’逃跑”。請您結合散文創作,談談這方面的見解?
對于我們人,人生世界就像一座監獄。生老病死構筑了牢獄一圈又高又大又厚的圍墻。——這是我多年的內心感受 ,古今中外不少人物也有這種體驗,我讀到過,有共鳴 。
藝術創作的本質就是打墻洞越獄逃跑。逃出去了,又被抓回來 ,再創作另一部作品,就好比是再越獄。只有一死,才是越獄成功 ,最后獲釋。
這就是人生的哲學結構,也是我們的命中注定,無法改變。
六、散文的多元化發展,使得眾多的寫作者、讀者對“什么是好散文”陷入了迷思。請您談談,一篇好散文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說過:要講件事,不必講完全, 只要給人以啟發、思考 ,便足夠了。
這正是我心目中的好散文的標準。
散文當然是在講件事。千字短文,能給人給己啟示,同時又給己給人一種文字美的享受。這還不是好散文嗎?
七、對您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或散文家是誰(中外不限,人數1—3名)?您最喜歡他們的哪些作品?
王勃、蘇東坡和歐陽修的散文最為我所推崇。
用方塊漢字寫散文,能達到這種成就,就像中世紀歐洲人用花崗巖蠻石砌筑哥特大教堂,是東西文人各自的絕招,有異曲同工之妙,至矣、極矣!
八、您認為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散文?
今年5月我出了一本新書《“王”這個漢字——東西方自然哲學思想比較》。其中“后記”說出了我對幸福的理解。
貝多芬有句名言:“出自內心才能進入千萬人的內心?!保ù笠猓?/p>
寫散文要發自作者的內心,用筆蘸著自己的血肉去寫,才有可能進入讀者的心坎,敲打出共鳴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