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策壁壘,263停止了對國內VoIP業務的大規模投入。
“其實,這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希望在一個盡量短的時間內,我們可以把海外兩個字去掉,事情就會變得很美妙。”263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龍對《英才》記者強調。
李小龍所說的“曲線救國”是指入資iTalk一事。

2008年12月16日,263正式宣布,與iTalk Global Communications公司展開戰略合作,并以現金購買該公司新發股票的方式,分步收購后者50%的股份。
263看中的是iTalk公司VoIP業務的遠大前途。目前,iTalk是全美排名前5位的VoIP運營商,占據著北美華人寬帶通訊市場的第一位。
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的研究表明: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手機用戶已停止使用固定電話。
市場調研公司SNL Kagan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整個北美地區VoIP用戶總數已經超過1750萬戶,到2012年,僅美國就將有3140萬戶VoIP用戶。2009年北美VoIP服務收入將達到234億美元。
此次合作對于263和iTalk都意義深遠。對263來說,收購可以使263獲得VoIP運營的海外準入資格和市場,并隨時準備使一招“回馬槍”;對iTalk來說,在ATT等傳統電信巨頭氣勢洶洶搶奪北美市場的時刻,借力263可以開辟“第二戰場”——為日后進入中國做好準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表示,此次并購象征中國民營通信企業的成長,263此舉可能讓中國其他民營通信企業效仿。
盡管在2005和2006年,坊間曾盛傳主管部門即將頒發運營牌照,開啟VoIP“閘門”——按照原定入世條款,2007年中國將全面開放相關業務。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仍是鏡花水月。
“以前都沒測對,我不再預測了。”李小龍對《英才》記者說。之前,李小龍曾數次預測VoIP的“開閘”時間, 263也一直為此做著相應的努力與準備。
有準備卻并不一定占先機。以騰訊為代表的部分互聯網公司,通過免費的IM工具及其他服務征集了海量用戶,而一旦VoIP政策松動,這些互聯網巨頭必將瓜分市場。而缺少龐大IM用戶的263,通過此役及早進行市場布局,顯然是未雨綢繆之舉。
官方的“禁令”只能使263這樣規模的民營公司不越“雷池”,卻阻擋不了諸多地下運營的VoIP公司。在幾個國內知名的VoIP論壇中,聲稱能夠提供全套VoIP運營方案的小公司比比皆是。深圳一家公司的負責人直接對《英才》記者表示,他們能夠提供通話質量非常好的PC-Phone軟交換技術。目前,他們的中繼設備地點在香港,“非常安全”,所以客戶很多。
有觀點認為,VoIP久久未能“轉正”的主要原因是固網運營商壟斷的結果。然而,工業與信息化部信息所副所長徐玉并不認可這種說法。
徐玉表示,和傳統電話業務相比,各國目前都有對VoIP的不同限制。目前,中國相關部門的監管瓶頸主要集中在三點:一、是否能使所有的VoIP電話提供來電號碼顯示,以便安全監控;二、3G普及及無線標準確立后,如何進行全面的價格修訂,特別是跨網資源租賃問題;三、鑒于互聯網較低的QoS服務標準,如何與固網運營商的標準融合。
如此,2007年,263停止了對國內VoIP業務的大規模投入。眼下將發展重點轉到海外就不足為奇了。
曾經,李小龍斷言:中國VoIP市場遲早要開放。那一刻, 263將打開一座新金礦。如今,李小龍改變了大刀闊斧的作風,開始審慎地滲入到政策之外的市場——海外市場。
“別人有20%的把握就敢做,我們有80%才做”,李小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