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總是充滿了由衷的喜悅,好像告別過去就有無限希望在前邊,或召喚,或鼓舞人們奔向新目標。可是對于真正的創業者,不管未來多么光明,卻總免不了面對流逝的時光而生出悲哀的情緒。有人形容時間快得像刀子,我們卻在刀子上行走,這是帶有哲學性質的感悟,直逼生存的深處,讓人產生疼痛的思考。
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學界眾多學者和評論家都在興致勃勃地編各種各樣的作品選集,寫了大量總結性的論文。就散文選集和評論而言,首推著名學者孫郁先生主編的《1978——2008中國優秀散文》,所選文章基本上顯示了30年來散文創作的實績,但也有我認為的優秀散文沒有入選,這也正常,各有各的選稿標準、評判標準。不過能為廣大讀者奉獻這樣一部獨到的集子,已屬不易。
三十年的時光,經歷了“尋根”,“回歸五四”,“后現代”,“民本主義”等多種思潮的沖擊,散文創作由于作家日漸突出的個性和自由意識的加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至有評論家認為這是散文復興的時代。
由三十年的聯想躍入二零零九年伊始,在文人群體騰空飛翔的姿態中,我被一枚悄然射來的子彈打落在地,應該慶幸這種挫敗的傷痛。苦難的人,苦難的大地再一次讓我正視鮮血和眼淚。三十年已為過去,那么從二零零九年起,以后的散文將會怎樣?
魯迅先生早就說過:“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于已經自己不覺得。”因而他便發出喊聲:“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兇猛的闖將!”
“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這是無理論中的理論,如想寫好散文,誰也無法回避。其中還包括對由時間定格的“主體”——人提出挑戰,散文作者一旦僵化或自滿,所謂“主體”恒定,喪失警覺不求變革,那么文章將會失去活力和激情,難以感人。所以辦刊要努力創造自由的場地,成為“一片嶄新的文場”,作家要自覺地成為“兇猛的闖將”。
哲學家海德格爾非常強調現時的重要,當拜金主義、物質主義成為一種流行的社會風氣,精神萎縮是必然的,“這對于文學,尤其是詩歌所受的打擊是災難性的”(林賢治語),當然散文也不例外。俄羅斯偉大的革命思想家赫爾岑曾說他“也希求社會正義、經濟效率、政治穩定,但這些必須永遠次要于保護人性尊嚴、支持文明價值、保護個體不受侵犯、維護感性與天才不受個人或機構凌虐。”所以抗拒和戰斗是散文家的終身使命,為此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做出犧牲。
關注民間,心懷苦難,正視存在,批判與反抗,重在行動是《散文世界》的立世風貌,也是散文家突破自我,創造價值的根本保證。愿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