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政”之禍
(《財經》2009年第3期“規范房地產市場‘看得見的手’” )
“土地財政”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腐敗現象頻發。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操作下,土地出讓金越來越高,房地產市場由此成為暴利行業。在這一過程中,腐敗現象隨之而來。
其次,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土地財政”調動了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牟利的積極性,使房地產價格不正常上漲。這種情況,一是使一些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更加依賴,而出讓土地,意味著透支了未來數十年的財政資源,這可能會導致未來無地可賣時的財政困難;二是房地產市場的不正常上漲,扭曲了市場正常的供求和價值規律,使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受到嚴重影響;三是不正常的高房價使很大一部分人為一套棲身的居所而疲于奔命,這降低了居民應有的福利;四是因一些地方政府征地和拆遷的行為,造成失地農民問題以及群體性事件頻發。
總之,“土地財政”正是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為“土地財政”使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上利益巨大,在房地產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看得見的手”直接介入房地產市場,維護自身的利益并使使用權之最大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于進行相關稅收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形成穩定的稅收來源,從而避免“土地財政”。
北京 劉相杰
一邊喊缺水 一邊發展耗水工業
(《財經網》2月7日“【北方大旱】中國耕地受旱面積逾3.01億畝”)
人力能夠影響環境,但是決不能無視環境負荷極限。幾年前我曾走訪過安徽與河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里缺水,同時耗水的造紙廠、化工廠興旺發達。而在淮河支流的沙潁河沿岸,當地人說那里盛產“癌癥村”,許多人都在極為嚴重的污染中眼巴巴等死。
缺水是世界性的問題,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浪費水!污染水!
《財經網》網友
遏制疫情需要更廣闊思路
(《財經》2009年第3期“人禽流感頻襲”)
僅從數量上而言,從2003年至今,中國的人禽流感病例不過數十例,成散發狀況且未出現人際傳染的情況。但并不能由此就對人禽流感掉以輕心,遏制疫情需要更廣闊的思路。
從管理體制而言,現有的衛生部和農業部分別管“人禽流感”和“動物禽流感”的情況必須改變,最好統一到一個部門,以明確責任,改變目前的分割局面,加強對疫情的監控和評估。
從家禽養殖業的發展模式來看,現有的強制性免疫、抗生素的濫用及養殖環境、養殖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評估,以從源頭上遏制疫情。
從基礎研究而言,一方面,目前中國多數禽流感案例,仍然沒有找到完整的傳播鏈,這種基礎性的信息如果仍然是一個謎,防控將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就禽流感的科學研究而言,對其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的認識仍很有限,相應的藥物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加強對禽流感的基礎研究,已經刻不容緩。
北京 王亦坤
“低碳經濟”應成為主動的選擇
(《財經》2009年第3期“氣候:哥本哈根無法回避”)
氣候變化大會上的縱橫捭闔和討價還價,和解決其他國際問題一樣,是各個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的正常表現。但是,對于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低碳經濟”應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低碳經濟”的提出,反映了人類對以前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是人類面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威脅時的應對之策。“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中國目前的能源供應是高碳結構,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占了90%以上,而且越來越面臨供應不足的困境;環境污染,也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從國際上來看,雖說“低碳經濟”這個概念正式提出只有幾年,但已經獲得廣泛共識。各國都清楚,“低碳經濟”已經不可避免,越早采取措施,越能占據主動。
如果中國及早采取行動,那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也將經由節能減排、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經濟,最終獲得新生。
北京 李遠澤
《財經》《財經網》
開設讀者糾錯郵箱
尊敬的各界讀者、網友:
為了進一步提高《財經》雜志和《財經網》內容的品質,誠摯歡迎您對我們的工作給予監督,提出更多改進的建議。為此,《財經》編輯部特公布讀者糾錯郵箱:mistakes@caijing.com.cn。
一旦您在《財經網》《財經》雜志及所屬各種出版物中發現差錯和其他問題,歡迎來信指出(請您留下詳細聯系信息)。
謹致感謝!
《財經》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