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是嘉吉在亞洲投資的最大合資企業,注冊資本達到13億元人民幣,其中嘉吉集團持有公司51%股權,中糧集團持有剩余49%,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建廠。然而,倘若追溯嘉吉在中國的腳印,則可以回到1971年,嘉吉在中國臺灣的高雄設立了第一家飼料加工廠。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發布后不久,嘉吉就是第一批來到中國大陸進行貿易合作的美國公司。
嘉吉公司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農業和風險管理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嘉吉的業務非常多元化,很難表達成一種模式。”嘉吉中國與韓國區谷物油籽總裁安博泰曾經這樣對《商務周刊》解釋說。
在嘉吉的網站上,其業務被主要概括為5個方面:農業(動物營養、化肥)、原料采購及加工(谷物油籽、棉花、糖、海洋運輸)、食品配料(淀粉與甜味劑、專業食品配料等)、工業(聚氯酸)和風險管理。具體來看,這家有著141年歷史的老牌私人企業,在時間的累積和沉淀下,已經形成了從農業到食品加工,從能源到工業貿易的一個龐大而交錯的業務體系。這些業務在中國也已紛紛“試水”。
除卻谷物加工及其他農產品加工,嘉吉目前在中國的業務還包括:作為世界最大的動物營養公司之一,嘉吉在中國14個省擁有18家飼料廠,提供普瑞納、嘉吉、安億科、樂恩貝等品牌產品,目前還有幾家飼料廠在建;美盛化肥在中國的業務歷史則更為悠久,目前嘉吉在江蘇、煙臺、秦皇島以及云南都建有化肥廠。在棉花、糖等大宗商品的進出口業務中,嘉吉一直是中國貿易市場的領頭羊。以棉花為例,嘉吉棉花自1972年以來,就開始將世界各地的棉花引進中國;嘉吉位于上海的中國食糖小組,在過去的25年里向中國各地的工業用戶、批發商以及終端用戶供應食糖。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嘉吉在中國還涉足貿易結構融資和投資金融領域。其中嘉沃投資是嘉吉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其在壘球管理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四類資產:貸款組合、房地產、公司證券和特殊機會,在華管理的資產主要是不良貸款與房地產。
在國際大宗商品方面,嘉吉的國際鋼材貿易部一直是中國大型鋼鐵廠的礦砂和生鐵重要供應商之一。2005年,嘉吉成為中國第一家獲得鋼材進出口許可證的外資公司,拿到了為國內鋼鐵客戶提供全程物流和分銷服務的資格。嘉吉石油于2001年就進入了中國,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已經獲得批發許可證。
嘉吉的業務鏈條甚至延伸到了海洋運輸領域,嘉吉海洋運輸是壘球最大的大宗干散貨物運輸商之一,每年承接超過1.6億噸的貨物運輸。在中國,嘉吉海洋運輸的身影活躍在鋼鐵、煤炭和谷物運輸業務中。
一個以提供食品和農業產品與服務為主,擁有多元化業務,并具備類似日本綜合商社架構的龐大“帝國”,愈來愈清晰地浮現在我們面前。然而,這個龐大的“帝國”在中國的身份一直被稱為“糧商”。它真正被中國大眾和媒體所知曉,也是起源于那場“大豆之戰”。
一個流傳甚廣的數據是:目前中國70%的油脂加工廠屬于外資,80%的大豆壓榨能力被跨國糧企尤其是所謂的“四大糧商”——嘉吉(cargill)、ADM(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所控制。
大豆由于被視為非糧食作物,國家對其貿易關稅控制一向較松,這就為外資糧商提供了機會——從巴西、阿根廷等地低價收購南美大豆,運至美國港口,然后美國糧商將這些大豆銷售至世界各地,其中最多的就是中國,一時在中國的大豆進出口領域出現了“巴西人種大豆,中國人用大豆,美國人決定轉手利潤”的格局。
從幾年前開始,“四大糧商”在中國大規模收購和建立下游壓榨廠。目前嘉吉在中國主要設有4家飼料蛋白和植物油的油籽加工廠,其中兩家位于廣東東莞,一家位于廣東陽江,一家設在江蘇南通(該廠也是嘉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油籽加工廠之一)。四家工廠的日壓榨能力約為13500噸,占據了近17%的國內市場份額。而排名前兩位的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兩家的市場份額則超過一半。
國內壓榨企業普遍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壓榨已是不爭的事實。伴隨著進口大豆逐漸獲得競爭優勢,國內豆民和壓榨企業處境堪憂。一時間,包括嘉吉的“四大糧商”被推到了公眾指責的風口浪尖。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主席兼總裁葛諾仁說他一直認為所謂的“價格操控說”有些荒謬,直到他發現針對嘉吉的指責和質疑聲愈演愈烈?!拔以诩Z食行業已經摸爬滾打了30多年,我看到的事實是,從芝加哥到大連交易市場,看看每日的交易量有多大,你就會明白,單憑一家或幾家公司是難以控制市場價格的?!备鹬Z仁對《商務周刊》說。
孰是孰非,曾經參與撰寫《糧食戰爭》一書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周立對《商務周刊》表示,“我從來不曾站在嘉吉這些跨國公司的反對者立場上。公司要追逐收益,服從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無可厚非。但有一點,我們要十分清楚糧食的特殊屬性:就糧食本身而言,是很容易被操控的,無需控制產業鏈,只需改變或者影響決定供需平衡上的那一點關鍵產量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場“豆爭”中,嘉吉的身份被模糊了。無論從業務的構成和組織結構來看,嘉吉遠非“糧商”這一身份能夠概括完全。這個擁有141年歷史,業務領域涵蓋農業至工業貿易的龐大農業“巨人”已在中國市場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