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樣在嚴峻的寒冬中面臨挑戰的中國人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先輩們曾經歷過的那樣,用勤奮、誠實、勇氣去戰斗、犧牲、操勞,做曾被認為最卑微的工作,讓自己每天都成為榜樣
不得不承認,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的就職儀式,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場行動。這一天,華盛頓氣溫零下6度,2億多美國人有200萬人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國家廣場,據說最遠的人群距離講臺有3公里,人人站在一起,遠遠將希望向前傳遞。不僅僅整個美利堅都出現了,拜新技術革命所賜,據估計全球還有上億人通過電視和網絡在同一時間觀看了現場盛況和奧巴馬《出師表》式的就職演說。
我的母親曾經在紅衛兵時期到天安門接受過毛的檢閱,也是數以百萬人半夜就來到廣場等待儀式的開始??梢韵胍姰敃r那激動人心的場景,但母親的敘述中只留下了有些荒誕的畫面:望眼欲穿,沒有人知道領袖什么時候會出現;一次次的失望后,前面突然又樹起了手臂的森林,這一次城樓上遠遠地出來了幾個小黑點,其中一個小黑點似乎揮了揮手,然后所有人都瘋狂了,哭著喊“我終于見到毛主席了”;再然后,母親的視線就完全被“森林”籠罩了,儀式結束了。
我沒有看過毛主席八次接見紅衛兵的紀錄片,所以難以對中美的兩次廣場行為進行對比,只是直覺的認為:國會山前的奧巴馬呼喚著美國人的力量,天安門上的毛則更像是一種神對子民的恩賜;毛要求紅衛兵們去打倒和造反,革命形勢一片大好,而奧巴馬則在呼吁重拾美國傳統價值觀,全體美國人以盡職服務的精神戰勝危難。
不管形勢是不是一片大好,盡職服務都是一個社會、一個組織良性發展的根基所在。這與我們習慣的英雄史觀截然不同,我們總是盼望著圣君、清官、領袖帶領我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們總是在尋找某一種政治主義或經濟理論成為代替自己判斷是非的信仰,我們總是以別人的工作為自己工作的前提,我們總是在追逐和利用資源與權力而忘記了自己對于同事、客戶、社會和國家應該做什么……這其實都是多么懶惰的表現。
2001年“9·11”事件后,《時代》周刊將紐約消防隊員列為當年年度人物的候選名單,第二年,該雜志更把三個女“告密者”——世通公司內部審計員辛西婭·庫珀、聯邦調查局女特工科琳·羅莉和安然公司前副總裁雪倫·沃特金斯選為年度人物?!稌r代》周刊的理由是:“基于專業理念和敢冒個人風險舉發弊端的三位女性,讓大家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國價值及美國的勇氣?!笔堑?,作為一個缺少歷史底蘊和共同文化的多元社會,年輕的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并且不斷創造出奧巴馬這樣的歷史,努力和勇于盡職服務的職業精神是“美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職服務,其實是遠比在某些時刻沖到前頭更難也更重要,因為前者是每一天的要求,是一場自己針對自己惰性的持續的戰斗,無數曾經的“關鍵時刻”英雄最終都敗倒在了這個似乎平淡無奇的“日?;顒印敝小?/p>
奧巴馬顯然明曉盡職服務的知易行難,所以他說:“在重申我們國家偉大之處的同時,我們深知偉大從來不是上天賜予的,偉大需要努力贏得。(我們的民族一路走來),這旅途之中從未有過捷徑或者妥協,這旅途也不適合膽怯之人、愛安逸勝過愛工作之人或者單單追求名利之人。這條路是勇于承擔風險者之路,是實干家、創造者之路。這其中有一些人名留青史,但是更多的人卻在默默無聞地工作著。正是這些人帶領我們走過了漫長崎嶇的旅行,帶領我們走向富強和自由?!?/p>
領袖走下了神壇,美國燈塔也遭到了來自于自身的反噬,對同樣在嚴峻的寒冬中面臨挑戰的中國人來說,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或橫空出世的英雄挽狂瀾于即倒,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先輩們曾經經歷過的那樣,用勤奮、誠實、勇氣去戰斗、犧牲、操勞,去做曾被認為最卑微的工作,讓自己每天都成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