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周刊》:2000年對于寶潔至關重要,雷富禮先生臨危受命繼任CEO,將“創新”一詞寫入寶潔的骨髓當中。在對寶潔的了解中,我們發現“創新”這個詞在企業內部被無限使用。那么雷富禮推行的究竟是“開放式創新”的產品,還是把一種叫做“開放式創新”的口號貼在寶潔的各個角落?身為寶潔的一員,你們是怎么切身體會“開放”的?
威廉·麥茨:“開放式創新”是寶潔運營的重要戰略,它為寶潔帶來了諸多好處。一般來說,我們把它叫作“聯合發展”(connect and develop),它使我們的創造能力無限膨脹,延伸至世界任何角落。這并不是一句隨意而簡單的商業口號,如果你看看貨架上放置的我們的產品以及我們提供的商務服務,你會發現對于它們的創造有50%左右來自外部,有時是一部分技術,有時甚至是整個產品。通過“開放式創新”或者說“聯合發展”,我們擁有了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并且通過產品將創新的價值傳遞給了我們的消費者。所以我認為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們運營的方式。
在我的經驗里,我們運用“聯合發展”戰略,從世界的各個地區和人群那里獲取有用的信息,他們可能是和我們相關的企業、大學、個人,也可能看上去完全不搭界。這些有用的信息會融合在我們“聯合發展”的熔爐里,并最終以更好的產品的形勢奉獻給我們服務的顧客。
《商務周刊》:“聯合開發”的另一核心是從InnoCentive和yet2.com等專業網站上通過提問題獲得答案。但還是有一些相關的問題存在,比如專利歸屬等等,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外部資源沒有內部的“計劃”屬性,有沒有給過寶潔驚喜?
威廉·麥茨:我們有一個系統性的篩選過程。當信息進入網站,會被一個篩選體系處理,然后快速的分流給需要它的人。這是一項技術活,是由我們外部發展組織負責的。我們是在14個月前創建的這個網站,在這之前,我們是和一些外部的專業網站合作的,通過這些網站,我們提出的問題基本都得到了解答。不僅如此,我們還得到了4000多個額外的配方,而這些領域的問題是我們還未涉及的。比如一些人來到我們的網站然后說:“寶潔,我想我有一些很好的技術可以應用到你的產品中。”當確認它提供的確實是“好東西”時,我們也接納了他的技術。
《商務周刊》:寶潔提出在2010年50%的創新要來源于外部,這是不是意味著寶潔研發部門的經費會被削減?過分的倚仗外部力量,會將寶潔的重心外移,而外部的非正式員工可能不如正式職工的責任感高。50%是一個合適的比例嗎?這個比例會不會讓寶潔重心不穩而摔倒?
威廉·麥茨:這是一個理解誤區。我們提出一半的創新來源于外部,并不是指將寶潔現有的內部創新任務拿出一半來交給外面的人做。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外部支持將創新擴張,比如說,現在寶潔的內部創新是一個圓,我們希望在與外部緊密“聯合發展”后,不是讓這個圓一分為二,而是讓他的面積增加一倍,即50%的創新來源于外。我們會繼續在內部進行創新,畢竟創新是企業的生命。
怎么能讓我們和外部的合作過程持續且可靠呢?首先,我們確實廣泛的和外部聯系,但是我們也擁有自己強大的研發能力向市場和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完全從外部攝取。事實上,我們從外部得到的并不都是對消費者有益的,所以他們并不會都被應用到產品上。我們有一套嚴密的創新流程,這個流程會對我們從外部得到的方案進行評估,確定什么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另外我想說的是,處理好內部和外部的關系,這對雙方都有好處。寶潔可以從外部伙伴那里得到有用的技術和創新能力,他們也可以擁有寶潔這樣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眾所周知,我們有很長的歷史,工作效率高,聲譽佳。
《商務周刊》:任何研發都有失敗的可能。聯合開發這種有“雜交優勢”的開發和以往的封閉式開發相比,失敗率下降了嗎?如果失敗,研發成本和以往相比降低了多少?買來的部分信息資源可以怎樣再利用?
威廉·麥茨: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項目最終都能成功。關鍵在于我們是用什么流程來減少成本的消耗。在我們剛才提到的價值評估過程中,有很多扇“門”,它們代表很多測試。只有通過所有評估的產品計劃才能打開所有的“門”并最終被施行。這個評估過程的意義就在于讓失敗發生在產品的研發過程,即寶潔內部,而不是市場上。
如果一個產品計劃行不通,最好是在計劃的最初階段被發現,不必浪費更多的成本,這就是我們嚴格評估過程的原因。當在評估過程中沒有滿足要求,這個計劃就會流產,這個計劃里用到的一些資源就會被分配到其他計劃里。
《商務周刊》:作為寶潔的一員,您是怎么看待“開放式創新”的?
威廉·麥茨:在我看來,寶潔的“開放式創新”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創新,它讓我們以最高的效率擁有了現在的成就。我認為如果你閉塞視聽,就無法看到真實的外部世界,也就可能失去很多極好的機會。啟用這個戰略,我們運用最縝密的思維來應對外部的要求,為每一個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才能向市場提供最好的產品。至于我的工作領域,商務服務支持也是一樣的。我們高效的運用杠桿原理,從外部獲取大量有用信息來服務我的內部顧客——寶潔。 陳楠